2020-12-11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它,有一個曾用名——
觀瀾人民公園
如今它有一個更響亮的稱號——
中國首個民法主題公園
它就是深圳民法公園
為充分運用社會資源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發揮各類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中的作用,日前,全國普法辦公室印發通知,確定47個單位為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深圳民法公園榜上有名,喜獲殊榮。
除了這一殊榮,深圳民法公園也贏得廣東省「七五」普法十佳法治公園的美譽!
時間回溯到2017年,當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標誌著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完成了「兩步走」中的第一步。同時,全國人大將按照計劃繼續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於2020年完成審議。
在這一背景下,深圳市龍華區委區政府和深圳市司法局在一次座談會中決定,為紀念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總則》,同時為下一步公眾學習民法典打基礎,要共建一座民法主題公園,並通過建設主題內容,展現民法典基本內涵和民法精神,而後根據編纂進程不斷對內容進行豐富完善,記錄中國民法發展進程。
可以說,建設民法公園是為了紀念國家重大立法成果,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播民法精神,更是希望將深圳民法公園打造成全國普法宣傳教育的標杆陣地,為群眾提供一個優質的民法學習平臺。
深圳民法公園更是獲得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高度評價肯定,並被新華社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記」專段報導。
一起來看看深圳民法公園建設的時間軸
▽▽▽
看到這裡
相信大家對深圳民法公園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
走進民法公園吧
鐫刻民法典內容的民法牆、栩栩如生的著名法學家雕像、寓意婚姻愛情的心形雕塑、民法典與「華仔」的一生……
深圳龍華區委區政府和深圳市司法局用近3年時間,把民法典「搬」進公園,建成了全方位展示民法文化的特色主題公園,讓這座全國首個民法公園在社會的關注中揭開面紗。
如今,當你走進這座公園,一股莊重的氣息撲面而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鐫刻著民法典相關內容的方形大理石牆,一面面「民法牆」高低錯落排列,牆面上除了刻有文字外,還有象徵和平的橄欖枝以及象徵公平的天秤等圖案。
「民法牆」的一側矗立著馬克思、西塞羅、謝懷栻等著名法學家的雕像,他們有的低頭沉思,有的手捧書本目視前方,有的正在陳詞激昂地演講。
面對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置身其間時仿佛可以與之跨時空對話。繼續往前,可以看到一個水池中放置了許多文字和字母雕塑,有中文、英語、法語,雖然形態各異,但他們都表達了同一個含義——民法。
婚姻法展示區設置了由一大一小兩顆心組成的雕塑、由九座心形鐵欄構成的「同心廊」。該區總體採用船型設計,象徵著結婚的伴侶駛入「愛情的港灣」這一寓意,給公園增添了一抹浪漫氣息。
公園內架設了環形步道,名為「民法環」,沿途印刻了48個案例,講述「華仔」一生與民法的故事,市民可邊走邊看邊思考,拉近民法與市民的距離。
同時,公園重點布局「民法紀年軸」,選取我國法制史上15項最具代表性的民事立法大事件,以軸線形式延展,打造最具儀式感的門戶空間。
坐落在公園內的民法博物館通過室內外聲光電遊戲、發光臺階等形式,將民法知識生動地融合入遊戲場景中,實現休憩娛樂、普法學法有機融合。
據介紹
▼
深圳民法公園提升打造「一環(民法環)、一軸(民法紀年軸)、一館(民法博物館)、四分區(門戶活動區、「民法環」主題觀景區、濱水共享區、林間遊賞區)」景觀格局,將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合同編、繼承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人格權編等分則內容融入景觀節點設計,用不同景觀或建築與之呼應;運用民法牆作為主要元素,展示民法總則編主要內容,通過「雕塑+名言」,生動展示全球不同法系特色及理念,實現民法分編、總則編內容全覆蓋。
原標題:《喜報丨深圳民法公園獲評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