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法公園2021年1月7日開園。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7日訊(記者 張玲 張喆 陳致遠 實習生 李玉春 王艾艾 通訊員 司新宣 吳創業)1月7日上午11時,全國首家民法主題公園——深圳民法公園開園儀式在龍華區舉行,當天,全國首家民法博物館也同時舉行開館儀式。以公園作為民法典宣傳的新載體,讓遊客實現「在休閒中普法,在普法中休閒」,標誌著深圳在積極創新民法典宣傳方式上成為全國新示範。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田夫,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杜玲,深圳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溪林,龍華區委書記王衛,龍華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雷衛華,龍華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謝曉東,深圳市司法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蔣小文,深圳市律師行業黨委專職書記曹海雷,深圳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杜新利,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林雄,龍華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馬裡,龍華區委常委、區委(政府)辦主任韓蕩,龍華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孟憲潞,龍華區政府副區長鄧豔東等領導出席了當天活動。
深圳民法公園開園儀式,和深圳民法博物館開館儀式同時舉行。
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接受深圳法治發布記者提問時表示,希望把民法公園打造成全國普法宣傳的標杆陣地,希望深圳市民多來這個公園走一走,看一看。
民法公園建設是深圳推動普法創新自覺行為
今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提出,要積極創新民法典宣傳的方式方法,講好民法故事,傳播民法知識,推動形成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為深入理解和把握民法的精神實質,傳播弘揚民法典精神,當年3月,深圳市司法局與龍華區大膽構想,超前謀劃,決定以民法典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在全國率先建設民法公園,將其打造成為全國首家全方位展示民法文化的特色主題公園。
「經過三年建設,我們終於把民法典『搬』進了公園,並在民法典正式實施的第一周,向市民正式開放,這是深圳向民法典表達的最崇高敬意。」深圳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溪林認為。
「建設深圳民法公園,充分體現了深圳推動民法典普法創新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表示,建設民法公園是深圳紀念國家重大立法成果的具體實踐,作為傳播民法精神、提高居民法治素養,豐富法治生活內涵的創新載體,對深圳打造法治示範城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深圳民法公園隨處可見美景。
民法典元素巧妙嵌入公園。
深圳法治建設的又一創舉和示範
在活動現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強調,深圳要以民法典正式實施為契機,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以「十四五」規劃開局為新起點,勇往直前、當好示範。一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開創法治示範城市建設工作的新局面。學習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則,充分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立足先行先試,制定一批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特區法規;二是廣泛深入開展民法典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好民法主題公園所展示的民法內涵,聚焦民法典總則、各編和各分編,重點把握好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創新普法形式,依託法治公園、法治長廊、法治教育基地,藉助報、網、端、微、屏等媒體平臺,增強學習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三是加強民法典實施的實踐和理論研究,為完善國家民事法律制度探索經驗。
2020年11月,深圳民法公園被評為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當天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龍華區委書記王衛認為,民法公園和民法博物館將民法典內涵要義「搬」進大自然,未來將打造成為全國普法宣傳教育的金字招牌和標杆陣地。
「龍華將以此次開園開館為契機,搶抓『雙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圍繞打造龍華、構建『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目標任務,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龍華,為建設法治廣東、法治中國,為深圳當好全國依法治國排頭兵、打造法治城市示範貢獻龍華經驗、提供龍華樣本。」龍華區委書記王衛表示,龍華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率先提出全面創建全國基層法治示範區,試點運行全國首臺法律援助機器人,創新譜寫全省第一首法治客家山歌。
深圳民法公園的法律元素賞心悅目。
深圳民法公園選址定在龍華區福城街道觀瀾人民公園,總佔地面積共15.6萬平方米,由「一環一軸一館四分區」,組成了深圳民法公園的民法核心內涵,以不相同的形式闡釋了民法精神。
「一環」指的民法環,採用了象徵民法典核心精神的圓形母題,與覆土建築民法博物館一起形成了整個公園的核心區域。民法環以龍華區創作的卡通人物「華仔」的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六個階段,設計了66個案例,展現其在不同的年齡段與民法的關係,實現了「走完幾圈民法環,學會民法典」的目標;「一軸」指的是民法紀年軸,從南到北貫穿整個公園,全長189米,寬4米,分別對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民法起草期、民法典前序時期以及民法典時代,以一個軸線形式延展手法,記錄民法發展歷程,形成一個直觀的民法沿革體系;「一館」指的是民法博物館。作為民法公園重要組成部分,民法博物館突破博物館展陳時空限制,著力打造成「數位化、信息化、內外聯動一體化」的智慧型數字博物館。除收藏與展示了各類具有較強民法特徵的書籍、圖片、資料、文物,館內還設置了體感互動裝置,將展廳內容整合為知識問答題庫設計成互動遊戲,通過 LED體感互動,激發參觀者在遊覽過程中的參與感。此外,館內還設有民法講堂、民法法庭等區域,既可給專業法律從業人員拓寬知識的空間,又可以給市民近距離體驗民事案件處理的機會,最大程度發揮了其作為博物館的教育、宣傳功能。
深圳新聞網記者陳致遠帶領網友雲逛深圳民法公園。這也是深圳法治發布的年度首場直播。
「四分區」指的是將公園整體分為門戶活動區、主題觀景區、濱水共享區、林間遊賞區。這一設計讓公園具備傳播民法精神意義同時,兼顧娛樂休閒功能,實現遊客在「休閒中普法,普法中休閒」的目的。公園內,民法典內容雕刻在大理石牆上,民法精神存於公園內涵之中,遊客置身其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紛紛活了起來。
法治示範城市,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深圳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溪林表示,希望龍華區以民法公園正式開園暨民法博物館開館為契機,藉助「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這一金字招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傳民法典,大力普及民法知識,把民法公園打造成為全國普法宣傳的標杆陣地。
在深圳民法公園賞美景,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