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維也納男子合唱團來滬 聆聽純正的《藍色多瑙河》
誕生於1843年的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在「上海之春」開啟了此番全球巡演的第一站。聞名世界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最初就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在1867年為維也納男子合唱團譜寫的一部聲樂作品。到今年,《藍色多瑙河》已經有150年歷史了。
上周末連續兩晚,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在中鷹·黑森林中央公園為上海市民獻上了兩場音樂會。昨天下午,他們又在上海文藝會堂為300多位上海音協合唱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們送上了一場「中外合唱藝術歌曲賞析音樂會」。
《藍色多瑙河》為該團而作
1866年,《藍色多瑙河》誕生前一年,奧地利在柯尼希格雷茨戰役中敗給普魯士。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委約小約翰·施特勞斯寫一首曲子,表現維也納的生命和活力,以提振人們的情緒。這時的小約翰·施特勞斯雖已創作出數百首圓舞曲,但還沒有創作過聲樂作品。《藍色多瑙河》的樂譜手稿,至今保存在維也納男子合唱團的博物館裡,成為鎮館之寶。
然而合唱版《藍色多瑙河》在1867年2月首演時,因戰爭陰影並未消散,所以並未立刻取得成功。直到《藍色多瑙河》管弦樂版在當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演出,才真正引起轟動,此後逐漸傳遍世界各地。《藍色多瑙河》至今仍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必演的壓軸曲目,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
吐字清晰地演繹中文歌曲
除了《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男子合唱團還演唱了《獵人合唱》《吉普賽人合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維也納,我夢中的城市》《菩提樹下》等經典作品。在歌唱間隙,指揮安東·巴納席更是耐心地講述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軼事趣聞以及演唱技巧。
唱完《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男子合唱團竟用中文唱起了《傳奇》,全場觀眾都驚訝於他們清晰的中文吐字。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介紹,音樂和語言關係密切,莫扎特之所以能寫德語歌劇,也能寫義大利語歌劇,是因為對這兩種語言都很熟練。因此,要唱好外國歌曲,語言訓練特別重要,語氣和咬字的細節都要力求完美。
最後,陸家嘴金融城合唱團的團員們登臺和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唱了一曲《茉莉花》。6年前,他們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中國新年音樂會上合作演繹過幾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歌曲。如今他們在「上海之春」重逢延續友誼。(記者 吳桐)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