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縮「中軸線」講述老城故事

2020-10-04 北青網

正在景山公園觀德殿進行的「紫禁之巔望中軸」特展,展出了永定門、正陽門、太和殿、萬春亭、鼓樓、鐘樓6個精緻的木質模型 攝影/本報記者 林豔

本報訊(記者 林豔)今年「十一」期間,景山公園觀德殿中全新開啟的北京中軸線申遺系列特展之一「紫禁之巔望中軸」展,無疑是一大亮點。

昨日下午3點左右,接近觀德殿的閉館時間,等待看展的人們依舊排著大長隊,不想錯過這一「望中軸」的機會。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出於防疫限流要求,這一展區內特設入口「檢票」,以110張「參觀卡」的形式進行限流,所有人要求排隊領到參觀卡後方可進入。門口有一位負責回收參觀卡的工作人員,一直拎著消毒噴壺對參觀卡隨時進行消殺,以保障遊客接觸參觀卡的安全。

走進觀德殿內,北青報記者看到,正殿與兩個配殿均設有展區,正殿中間一組永定門、正陽門、太和殿、萬春亭、鼓樓、鐘樓,6個以四百分之一比例展出的極為精緻的木質模型,以及垂懸著的6幅對應的縱剖面圖,尤為吸睛,幾乎所有遊客都會駐足欣賞並拍照留念,甚至還有人全場拍攝記錄。此外,周圍關於中軸線由古至今的詳盡史料介紹也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學習。

「正陽門、正陽門箭樓、鐘樓、鼓樓、永定門、萬寧橋……」在中軸遺產介紹櫥窗外,一位外地小姑娘正向同伴一一讀著這些中軸線的「遺產」名稱;而在一組展示「共同講述老城故事」的街巷院落組圖櫥窗前,一對老夫婦正仔細端詳著一張「老舍故居」的圖片,津津樂道。在這組圖片櫥窗的底部,還擺出了一組「中軸線」的文創產品,包括萬寧橋下鎮水獸手機殼、北京中軸線拼圖等,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紫禁之巔望中軸」展將持續至12月20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開放,提前半小時遊客停止入內,周一全天關閉(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入園遊客領取參觀卡即可免費遊覽。

相關

角樓圖書館裡

聽中軸線故事

「帶著孩子以這種聽講座長知識的方式過節,覺得特別有意義。」昨天下午,由角樓圖書館主辦的先農壇600年史話講座在線上線下同步展開,吸引了不少市民聽講,很多家長特意提前預約帶孩子來到現場聆聽。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角樓圖書館在雙節期間推出的「魅力北京 大美中軸」系列講座之一,該活動從10月1日至8日,連續講解北京中軸線的故事。

先農壇位於北京城市中軸線南段永定門西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農以及舉行親耕耤田典禮的地方,也是老北京城九壇八廟之一,但很多人都知道先農壇體育場卻並不了解先農壇。本次講座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董紹鵬主講,他先用圖片給大家詳細講解了太歲殿、具服殿、慶成宮、神壇、神倉、觀耕臺等先農壇幾組建築物的樣式、功用、保護現狀等,又按幾個歷史時期講解了先農壇的600年變遷,讓人很快對先農壇有了整體認知。他還透露,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展,先農壇內壇區域有望於2024年左右基本恢復歷史原貌。

據介紹,雙節期間角樓圖書館共有八場文化講座,每天邀請一位文化大咖與市民分享中軸線上的北京故事,他們包括北京歷史文化泰鬥級專家朱祖希,文化學者、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李爽,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董紹鵬等。文/本報記者 李寧

相關焦點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
    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 「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昨日閉幕
    本報訊(記者 王薇)昨天,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北京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在景山公園觀德殿圓滿閉幕。展覽從11月19日開幕到12月20日閉幕,歷時1個月,接待觀眾3萬餘人。通過本次展覽,首都市民多方位了解到了北京市中軸線壓茬推進申遺的每一步工作以及老城保護的重要性。《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分為室內(西配殿)、室外兩個部分。
  • 擦亮北京中軸線「金名片」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城市中軸線,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北京閃亮的文化名片。今年4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下文簡稱《規劃》)發布,《規劃》中專闢章節提出「通過中軸線申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
  • 北京老城中軸線上建築整體亮相,壽皇殿已吸引近4萬人次市民參觀
    因為中軸線上最後一處隱藏的皇家建築群——壽皇殿剛剛在公園北端露出真容。自今年11月22日正式開放以來,這座瑰麗的建築群已吸引近4萬人次市民參觀。其開放也意味著北京老城中軸線上的全部建築實現了整體亮相。壽皇殿 鄧偉攝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
  • 保護老城歷史格局: 落實"不拆"講好北京故事
    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讓北京老城文物古蹟密集、底蘊深厚。如何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如何落實「老城不能再拆」?如何講好老北京故事?近日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推動老城整體保護進入新的階段。
  • 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北京中軸線六景點中英文接力直播
    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北京中軸線六景點中英文接力直播 2020-06-13 21:31:45  本次直播活動選取了鐘鼓樓、景山公園、故宮等中軸線上的6個代表性景點進行中英文接力直播,組織「百家政務新媒體帳號」和「百家中外新媒體帳號」進行全球同步直播。  直播活動還邀請了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等文化學者,圍繞中軸線保護、修復、開放,以及老城整體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復興創新等方面,講述中軸線歷史文脈、北京最新最美的故事。
  • 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約7.8公裡,貫穿北京老城南北兩端,串聯起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池,是元、明、清三代及近現代逾750年城市不斷發展演變形成的城市景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大國首都的文化自信。
  • 北京學聚焦中軸線內涵 助力中軸線申遺
    9月25日,「北京中軸線內涵挖掘與文脈傳承——第22次北京學學術年會」在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召開。來自北京市社科聯、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60多家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地方文化工作者和學生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此次共收到論文46篇。
  • 中軸線,輝映古都展新顏
    中軸線猶如一條「金線」,勾連起北京的歷史文化,展現出首都獨特的城市風貌。中軸線是北京城市之脊,也是城市規劃建設之軸。從永定門到鐘鼓樓是長約7.8公裡的傳統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標誌,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中軸線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北京符號,《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頒布,讓中軸線在歷史積澱與時代氣息的交融中生輝。
  • 歷史文化街區約佔老城面積的38%,北京核心區控規保護老城歷史格局
    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讓北京老城文物古蹟密集、底蘊深厚。如何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如何落實「老城不能再拆」?如何講好老北京故事?近日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推動老城整體保護進入新的階段。
  • 中軸線的故事|洞鑑古今說「中軸」
    中軸 線 北京有一條長7.8公裡的 南北中軸線 從永定門到鐘鼓樓,縱貫城市核心地帶
  • 北京中軸線的小知識
    其發展演變與北京老城同步,創建於元代,形成、完善於明清兩代,歷經 750餘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古代都城嚴謹對稱格局的核心所在,同時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且歷史悠久的城市軸線,被認為是中國都城規劃的經典之作。
  • 中軸線南段御道貫通——金牌導遊員首講中軸線的故事
    9月28日,在北京新修通的中軸線南段傳統御道上,60多名遊客和市民津津有味地聽著金牌導遊員曹震講中軸線南段的故事,並跟隨他遊覽中軸線南段沿線的旅遊景點。這是北京導遊首次以中軸線南段傳統御道為主題的講解。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的生命線。
  • 漫步探尋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歷史魅力~
    優雅多姿的故宮角樓威嚴肅穆的天安門歷史悠久的正陽門人群熙攘的前門大街……一起在漫步中體會老城韻味用鏡頭記錄下中軸線的美▼中國書店前門東大街店日前組織北京中軸線打卡活動,近200位北京中軸線文化愛好者從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出發,途經景山公園、故宮、天安門、正陽門等遺產點,徒步前往中國書店前門東大街店,在行走中探尋中軸線上的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的歷史魅力。
  • 圖解| 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次考察北京時均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這是首都的職責。
  • 老城不能再拆 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
    核心區規劃建設工作將緊密圍繞老城核心價值的保護與傳承,在強化遺產真實性與完整性保護的同時,不斷提高遺產的合理利用與展示水平,講好老城故事,推動老城復興。未來,核心區將實現應保盡保,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歷史文化街區佔核心區總面積的比重將由現狀22%提高到26%左右,即佔老城面積的38%左右。
  • 北京擬通過立法手段加強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邰思聰)記者從正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審議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中獲悉,北京擬通過立法手段加強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並在確定合理遊客承載量前提下鼓勵開放。
  • 復建地安門、恢復晨鐘暮鼓……政協委員建言:留住老城的「魂」
    核心格局:一軸四重城廓張慶委員介紹,從2017年,市政協文史委關注老城保護,先後經過多次專家調研論證後一致認為,老城最核心、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1+4的格局,即一條中軸線居中壓軸,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層層拱衛和延展。
  • 改革開放40年 鼓樓腳下居民親歷講述 北京中軸線古蹟新韻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發布,多年的「舊城」提法被「老城」取代。一字之變,意蘊悠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從字面上講,『老』比『舊』更有歷史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字代表的是認識程度的提高。
  • 最美中軸線丨故宮:中軸線上的中軸線
    編者按丨最美中軸線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本欄目將帶領讀者遊走這最美中軸線,一起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建築遺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