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我們所認識的清朝男子一般都是一半光頭,一半留長辮,俗稱陰陽頭。在許多的電視劇中,各個朝代的男子髮型都不同,而清朝男子的髮型近乎是一樣的,並無過多的區別。但是,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說到宮劇,前段時間娛樂圈裡很火的清宮戲定屬延禧和如懿了,在兩部戲中,雖然兩個演員同時演繹了一個歷史人物乾隆,但細細的發現,兩個演員的髮型卻不一樣,讓我們不禁困惑,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歷史原貌呢?
真相總是令人難以預料,在歷史書籍上記載,原來清代男子的髮型一直在不停變化,而陰陽頭只是在清代末年開始流行的。歷史上,清初的髮型是金錢鼠尾式,但是,金錢鼠尾式是什麼樣子的呢?簡單來說,把四周頭髮剃掉,只留下頭頂中心處的頭髮,形狀像一枚金錢,中央頭髮接辮垂下,很像一條鼠的樣子。進一步了解到了事情的背景之後,我們不由對明末江南的許多士子們便多了原諒和理解。當時的慘狀被遺民記錄下,因此被後人知道,同之,作為一個讀書人,是寧願斷頭也不可以剃髮的。
但是,對於年年的朝代替換,老百姓是不放在心上的,因為誰做皇帝,誰做皇后,老百姓還是要交稅和服役的,相比之下,大臣和將軍卻十分關心,因為他們的命運由皇帝決定,俸祿由皇帝分發,但他們的後代卻不一定,因為他們的後代在新朝出生,沒有接受過前朝皇帝的恩賜,心裡沒有虧欠,而且由於血腥的鎮壓政策,人們習慣了剃髮。
我們在歷史中了解到了清初的髮型,但這種髮型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所變化的呢?答案就在畫像中,1793年威廉的畫像中,乾隆的髮型是前者,因此,延禧中的乾隆才是歷史中真正的原型。在嘉慶之後,男子的辮子粗了起來,頭髮越留越多,慢慢成為了陰陽頭。
在開始的鼠尾到豬尾,男子的辮子更粗了,在戰爭中甚至成為了武器,在清末以及近代的戰爭中,就像用辮子纏住敵人再來致命的一擊。但畢竟只是一個小優勢,比起他國的高級武器,終究是不敵的。在1911年,武昌發起了一場戰爭,清朝在幾日內便滅亡了,伴著清朝的滅亡,長辮子也跟著滅亡了。在1912年,最新建立的民國政府也頒布了政策,國民必須進行剪髮,摒除陋習,但清朝以前的大臣們以及古板的老百姓十分難以理解,感覺世界都塌了,封建思想使人們更加難以理解剪髮的現實意義。細細的分析歷史,在1644年至1912年,268年的時間辮子剪了又剃,剃了又剪。由最初的寧死不剃頭,到後來的寧死不剪髮,說來也是諷刺,人們慢慢地習慣了留辮子後,剪辮子又成了一大反抗話題,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成為了一個留給我們去認真對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