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髮型是在何時轉變的

2020-12-21 知言片宇

在歷史長河中,我們所認識的清朝男子一般都是一半光頭,一半留長辮,俗稱陰陽頭。在許多的電視劇中,各個朝代的男子髮型都不同,而清朝男子的髮型近乎是一樣的,並無過多的區別。但是,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說到宮劇,前段時間娛樂圈裡很火的清宮戲定屬延禧和如懿了,在兩部戲中,雖然兩個演員同時演繹了一個歷史人物乾隆,但細細的發現,兩個演員的髮型卻不一樣,讓我們不禁困惑,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歷史原貌呢?

真相總是令人難以預料,在歷史書籍上記載,原來清代男子的髮型一直在不停變化,而陰陽頭只是在清代末年開始流行的。歷史上,清初的髮型是金錢鼠尾式,但是,金錢鼠尾式是什麼樣子的呢?簡單來說,把四周頭髮剃掉,只留下頭頂中心處的頭髮,形狀像一枚金錢,中央頭髮接辮垂下,很像一條鼠的樣子。進一步了解到了事情的背景之後,我們不由對明末江南的許多士子們便多了原諒和理解。當時的慘狀被遺民記錄下,因此被後人知道,同之,作為一個讀書人,是寧願斷頭也不可以剃髮的。

但是,對於年年的朝代替換,老百姓是不放在心上的,因為誰做皇帝,誰做皇后,老百姓還是要交稅和服役的,相比之下,大臣和將軍卻十分關心,因為他們的命運由皇帝決定,俸祿由皇帝分發,但他們的後代卻不一定,因為他們的後代在新朝出生,沒有接受過前朝皇帝的恩賜,心裡沒有虧欠,而且由於血腥的鎮壓政策,人們習慣了剃髮。

我們在歷史中了解到了清初的髮型,但這種髮型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所變化的呢?答案就在畫像中,1793年威廉的畫像中,乾隆的髮型是前者,因此,延禧中的乾隆才是歷史中真正的原型。在嘉慶之後,男子的辮子粗了起來,頭髮越留越多,慢慢成為了陰陽頭。

在開始的鼠尾到豬尾,男子的辮子更粗了,在戰爭中甚至成為了武器,在清末以及近代的戰爭中,就像用辮子纏住敵人再來致命的一擊。但畢竟只是一個小優勢,比起他國的高級武器,終究是不敵的。在1911年,武昌發起了一場戰爭,清朝在幾日內便滅亡了,伴著清朝的滅亡,長辮子也跟著滅亡了。在1912年,最新建立的民國政府也頒布了政策,國民必須進行剪髮,摒除陋習,但清朝以前的大臣們以及古板的老百姓十分難以理解,感覺世界都塌了,封建思想使人們更加難以理解剪髮的現實意義。細細的分析歷史,在1644年至1912年,268年的時間辮子剪了又剃,剃了又剪。由最初的寧死不剃頭,到後來的寧死不剪髮,說來也是諷刺,人們慢慢地習慣了留辮子後,剪辮子又成了一大反抗話題,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成為了一個留給我們去認真對待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清朝男人髮型的由來 清朝男人為什麼要留辮子?
    清宮戲一直是電視螢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也從中了解到了清朝是要留辮子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從滿人入關以來,中國男人的髮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一直被西方人侮辱為豬尾巴,那麼這個清朝為什麼要留髮呢?明萬曆二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及父親被明軍所殺。
  • 古代漢人是什麼髮型?網友:這可比清朝大辮子好看多了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朝代,很多人調侃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了影視題材。當然這個是說笑的,除了歷史上的一些貢獻之外,這些年以清宮為題材的電影像集市上買菜一般頻頻出鏡。比如很火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我看可以看到一些特點,無論男女老少的髮型有很大特點。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從何時開始,清宮劇開始在電視上「霸屏」,雖然近來有減少的趨勢,但還並未徹底絕跡,與其他年代的電視劇相比,清宮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劇中所有的男性都留著「辮子頭」,俗稱「陰陽頭」!
  • 從「小兩把頭」到「大拉翅」,淺談清朝後宮女子髮型的演變史
    近年來大火的幾部清宮劇,讓清代宮廷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同是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劇中的人物造型卻不盡相同,特別是後宮嬪妃的髮型,總是有形形色色的變化,這背後與滿漢之間的文化碰撞、融合有著密切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用簡單的文字,淺析大清從入關到晚清,後宮嬪妃髮型的演變。
  • 清朝男人為什麼留那麼難看的髮型?還強制漢人留?原因很有說服力
    清朝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在清政府的頑固自大的態度和閉關鎖國的統治下,我國在當時也遭受到了很多列強的入侵。成為幾千年來的恥辱,而清政府也被很多人唾罵。對於當時那段歷史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影視資料和照片中我們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當時清朝的人們的髮型大都是前腦勺沒有頭髮,後面留著長長的辮子。既顯得醜陋,又容易被人抓辮子欺負。為什麼當時會留這樣的髮型呢?其實我們看到的後面長辮的清朝髮型已經是清朝後期的事情了,在清前期人們的髮型更奇葩。
  • 清朝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電視劇騙了,其實比現實中還醜
    在各類清宮電視劇中,人們時常能看到滿人女子特有的髮型——旗頭,這種珠翠金鈿裝飾其間的髮型既特別又好看,成了清宮劇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畫面轉到男子那頭,光禿禿的陰陽頭總會讓人發出感嘆:滿清男子的髮型也太獨特了。
  • 清朝人為什麼要把前面頭髮剃掉?為什麼清朝男人留辮子?
    看過那麼多的清宮劇,我們對於清朝男子那看似蝌蚪樣的髮型已經見怪不怪,和其他朝代的人不同,清朝男子的髮型是半禿的,雖然同樣都是留著長辮子,但他們前面頭髮是要求不能留的。清朝人為什麼要把前面頭髮剃掉?為什麼清朝男人留辮子?
  •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真實髮型是這樣,別再被清宮劇騙了
    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清朝人的髮型,都是「陰陽頭」,就是前一半是光頭,後一半留頭髮變換成那個辮子,大部分清宮劇中,都是這樣的造型。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真實的清朝髮型並非如此。    在拍攝清宮劇的時候,為了美觀做了一些藝術處理,所以就改變了清朝人真實的髮型。畢竟清朝真實的髮型,實在是太醜了,為了美觀,於是就變成了大家熟知的陰陽頭。
  • 清朝男人為何留辮子?起初居然是為了晚上當枕頭!
    但是到了清朝,滿人執政,號稱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統治了中原大地,滿頭青絲的傳統也因此被改變。 到了滿人入關以後,統治階級為了徹底徵服漢人,所以下令男人髮型必須按照滿人的習慣來遵從,一是為了強化自己的政權,二則代表著統一與歸順。
  • 古代男子髮型,秦漢最硬氣,清朝最醜!
    【古代男子髮型,秦朝最硬氣,清朝最醜!】第一種,束髮,這個古裝劇中見的比較多,就是將頭髮全部紮起來,用冠固定或者用簪子固定,再窮一點就用布條固定了。第二種,半束髮,顧名思義,其實也就是扎一半放一半,十分有仙氣。
  • 清朝髮型從「金錢鼠尾辮」到「陰陽頭」到底經歷了什麼?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但是呢,清朝一開始的髮型並不是這樣的,而一種叫「金錢鼠尾辮」的髮型,這個髮型因為像金錢鼠的尾巴而得名,就是在頭頂任意地方扎一個小辮子。
  • 清朝真實的髮型服裝,看過才知道我們都被甄嬛傳給騙了
    說起清朝女子,我們便會想到《甄嬛傳》裡面的各位小主們,她們衣著鮮麗,各種飾品更是精緻巧妙,就連平時梳的髮髻也都各有特色,那麼現實中的清朝女子真如《甄嬛傳》裡我們所看到的那般美麗動人嗎?其實不然,今天我們來看看,真正的清朝女子是什麼樣子的。
  • 清朝的旗頭是用真頭髮梳的嗎,圖解清朝歷史上的旗頭髮型
    我們經常會在清朝的古裝劇中看到裡面的女性角色都會佩戴各種各樣的旗頭,這是清朝女性特有的一種髮型。從最近幾年的清宮電視劇比如《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裡面對於旗頭的設計和樣式也是五花八門的。
  • 男生平頭髮型 教你如何轉變形象成型男
    在眾多造型髮型中平頭髮型是很顯男人味的一個髮型,不僅很多路人留這個髮型,就連很多明星也留這個髮型,關鍵修剪起來容易,去理髮店剪也是很便宜的一個髮型。其實在中國,最能凸顯一個男人帥氣的髮型是平頭,或許有的人覺得這個髮型太單調了,只有長的帥的人才能撐得起這個髮型,不然一般長相的人留這個髮型只會顯的老土。這種說法也是對的,可是我們中國人以這個髮型來成為男士的一個標準髮型,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 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清朝男人是如何打理辮子的?
    清朝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起初是「金錢鼠尾」,「只留一頂如錢大,作辮,謂之金錢鼠尾」;其後是「豬尾巴」,頭頂留巴掌大的頭髮,辮子也粗了許多;再後來就是晚清時期的髮型「牛尾巴」,留的頭髮更多了,男人們普遍拖著一根又粗又長的大辮子。 滿清三百年,辮子的長度和發量是在不斷增加的。辮子的形狀在變化,對其打理的要求自然也就越高。打理辮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梳洗。
  • 清朝人的「瓜瓢」髮型可是有來歷的,原來這麼講究啊!
    各大清宮劇裡,所有的男性角色都留著同一種髮型,將前半部分的頭髮剃掉,後半部分的頭髮編成一股小辮,垂在身後。這個髮型有什麼來歷嗎?這種髮型叫做「編連子「是滿族人傳統的髮型。後半部的頭髮編成一綹小辮,這樣的髮型與漢族人的盤發有很大的不同。努爾哈赤在與明軍作戰時,為了鼓舞軍心,也為了兩軍相區別,命令官兵一律將前半部分的頭髮剃掉。後來,這種髮型推行到整個滿族,滿族入關後,強迫漢族人一律剃髮,於是形成了清朝的標誌性髮型。清朝中期,生活逐漸安逸,男子對髮型的追求也日漸提高,催生了修發,飾發的風氣。
  • 旗頭燕尾:清朝人的髮型有怎樣的演變過程?
    這一法令演變到後來,甚至成了清朝官吏殘害百姓的「護身符」,有些漢人稍有不從的,當場便被砍頭的不在少數。一時間街上人人自危,民間怨聲載道。民間亦流傳「留髮不留人,留棺不留屋」之語。清朝初期,男性只在頭頂上留金錢大小的一片頭髮,因為把這縷頭髮編成小辮後,恰好能穿過銅錢中間的方孔,故而這種髮型又稱「金錢鼠尾」。
  • 清朝男子的髮型除了陰陽頭還有這兩種,醜出天際了
    看過清宮戲的人相信都知道清朝的服飾與髮型是最為特殊的,縱觀歷朝歷代,除了出家人之外很少會見到會剃頭的人,但是在清朝,男子的髮型很是奇特,剃一半留一半,俗稱「陰陽頭」,但其實,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的這種髮型並不是所有清朝人都如此,而是出現在清朝晚期的人才會這樣,晚期之前的人髮型大有區別。
  • 古人髮型趣談:「束扎髮髻」起源於何時?看髮型就能識別小孩年齡
    在《封神榜》中,對於商周的女性描述挺多,但是在現在的電視劇中女性角色的髮型並無二樣。其實,在這個時期,女性主要的髮型分為辮髮和髮髻。辮髮有點類似於清朝男性的辮髮,頭髮被梳成一個辮子垂於腦後,也有將頭髮分為兩邊,兩邊各辮一個辮子。這個時期女性也有梳髮髻的趨勢,一般來說未婚待嫁的女子梳雙髻,而已婚的婦女則會梳一個髮髻用以區分。
  • 來看清朝女子真實髮型,「燕尾」出現在晚期!
    或者這樣,背景是雍正年間第二類常見的髮型是鈿子,不論該清宮劇設定的背景是清朝初期、中期還是晚期,製作組都喜歡設計出一頂精美絕倫的鈿子,然後讓演員扣在頭頂,其餘常見清宮女子髮型不難發現,不管清宮劇中女子是梳著旗頭、還是扣著複雜的鈿子,她們腦後都梳著形似燕尾的髮髻,然而,歷史上清朝女子在腦後梳燕尾的時間是清朝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