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統左團體邀集兩岸專家 探討林書揚先生文論與實踐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灣統左團體邀集兩岸專家 探討林書揚先生文論與實踐
2017-12-09 22:58: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中新社臺北12月9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楊程晨)臺灣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統左派團體9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第二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

  面對當前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加緊推動「去中國化」,此次研討以「統與左的辯證」為主題,邀集兩岸中青年學者發表論文並深入互動,探討林書揚文論與實踐在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實現國家統一方面的意義,以圖求同存異,團結髮展。

  據介紹,林書揚(1926年—2012年)是臺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從上世紀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入獄,時間長達34年7個月。1984年12月出獄後,他撰寫大量文論,復活了日據以來臺灣人民左翼的思想傳統,建構了成為臺灣愛國統一力量理論指導的統左運動綱領。他致力於推動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組織與發展,歷任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創會會長、中國統一聯盟主席、勞動黨榮譽主席、勞動人權協會會長。

  2010年5月,《林書揚文集》四冊出版,其中收集的文論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信念。

  林書揚文集研究會籌備會方面提出,臺灣1950年代白色恐怖是二戰後國際冷戰與國共內戰歷史結構下產生的民族悲劇。承續著日據以來進步思想傳統的50年代受難者們,其理想主義與良知正義也被人們刻意遺忘,臺灣社會也因此成了一個對歷史集體失憶的病態社會。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蔡裕榮表示,林書揚文論的價值並不僅僅局限在理論範疇,它更在統與左的社會實踐中,在臺灣統一陣營內部發揮了凝聚思想共識的作用。

  當天,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蔣洪生、臺灣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等專家就「林書揚的中國革命觀」「陳映真與林書揚的世代」等議題發表論文,並進行深入討論。

  今年研討會由林書揚文集研究會籌備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夏潮聯合會主辦。(完)

相關焦點

  • 學者撰文懷念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原主席林書揚
    2012年10月12日凌晨,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臺灣「80後」邱士傑寫的:「林書揚同志兩小時前逝世於北京,享年八十六歲。」哀思由心起。之後是我們和海峽兩岸的其他網友聯手寫博,自發編撰感念文字、轉發歷史圖片,以不同形式來共同悼念這位一生堅持信仰、恪守理想、以命實踐、獻身祖國的前輩。  林書揚走了。
  • 【湘潭市】專家學者聚湘潭探討中國文論
    10月19日至20日,中國文論70年經驗總結與反思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第16屆年會在湘潭大學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150多家單位的200餘名專家學者聚集一堂,為中國文論發展「支招」。
  • 京師博仁聯合臺灣諮商學會成功舉辦中國團體心理諮詢專家座談會
    ——促進科研能力提升,共商實踐人才培養  2017年10月27日,中國團體心理諮詢專家座談會,在北京,由京師博仁(北京)科技發展股份公司、臺灣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共同成功舉行。  出席嘉賓:臺灣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理事長吳秀碧教授、理事程小蘋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楊智輝教授、丁新華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孫漢銀、閆鞏固教授,童秀英教授、張平教授等來自全國20多位專家代表,京師博仁執行主任孫嘯海先生。  本次會議,獲得人民網、新華網、北京電視臺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和支持。
  • 聚焦兩岸美育生態 專家、學者探討少兒藝術教育融合發展
    聚焦兩岸美育生態 專家、學者探討少兒藝術教育融合發展 2019-12-26 17:05:47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海峽衛視及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少兒頻道共同主辦,邀請人民音樂出版社前社長吳斌、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名譽院長馬達、臺灣臺東大學音樂系教授郭美女等兩岸美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深度對話和交流。主旨報告環節,人民音樂出版社前社長吳斌發表題為《用音樂點亮人生》的演講。
  • 兩岸書院山長專家「雲」探討閩臺文化情緣與研學交流方向
    「閩臺兩地的書院,可以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領頭羊,建立起長期而穩定的研學交流機制。」在23日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上,臺灣奉元書院秘書長熊羿提議。論壇上,兩岸書院山長及專家學者連線互動,分別圍繞書院文化與青少年研學教育、書院創新融合等課題進行探討。書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臺灣本省人高呼要統一
    儘管如此,臺灣仍有很多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高喊自己是中國人,公開支持大陸的「一國兩制」政策,這些人在臺灣被稱為「統派」。儘管臺灣環境不利發展,但統派人士仍然堅持爭取統一,喊出「我是中國人」的口號。在相當不利的社會環境下,臺灣這批以本省籍為主的統派人士,陸續組成「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勞權會」、「夏潮聯合會」等組織與團體,高舉中國統一、社會主義的旗幟,偶爾並打出「一國兩制」的訴求。
  • 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兩岸三地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日據時代臺灣文學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建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汪舟,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等兩岸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兩岸專家學者、臺灣抗日誌士後人等80餘位嘉賓出席研討會。
  • 兩岸作家聚首臺灣探討鄉愁寫作
    原標題:兩岸作家聚首臺灣探討鄉愁寫作   新華社臺北11月17日電(記者付敏)17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在臺北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林丹婭、郝譽翔等20餘位作家聚首臺灣,共同探討「兩岸作家的鄉愁寫作」。
  • 兩岸基督教界合作勘災 臺民間團體「謝謝習主席對臺灣同胞的關心」
    兩岸基督教界合作勘災 臺民間團體「謝謝習主席對臺灣同胞的關心」 2016-02-08 16:03:1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南2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悅)兩岸基督教團體自
  • 兩岸心理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
    中國心理學會現任理事長李紅5日在第六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上如是說。當天,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閩南師範大學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專家學者齊聚福建漳州,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
  • 臺灣青年學者交流兩岸傳統民俗文化 探討共同歷史認知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楊程晨 馮靖蓉)「兩岸傳統文化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圓桌交流會17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臺灣青年學者以具體案例,分析、探討傳統民俗的當代傳播價值。泉州師範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劉智豪以「從傳統閩南文化拓展兩岸青年的實踐體驗」為題,介紹了泉州崇武古城與臺灣的親緣關係。他結合自身考察經歷指出,崇武古城可供研究閩南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築遺產的價值認識及利用,提升兩岸民眾對於歷史文化同文同種的認知。
  • 兩岸團體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共護和平謀未來
    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消息,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海峽兩岸歷史學者、相關研究專家、親歷者及其家屬18日在臺北和南京兩地舉辦網絡視頻連線座談會,回顧兩岸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呼籲兩岸人民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共護和平謀未來。
  • 兩岸道教信眾聚會武當山 - CCTV-臺灣頻道
    日前,來自海峽兩岸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道教信眾會聚在道教名山武當山,共同參加海峽兩岸武當文化論壇,探討、弘揚武當文化。那麼臺灣的民眾究竟是如何來看待武當文化的,兩岸的道教信仰又是如何傳承的呢?日前,300多位臺灣道教界人士和200多位祖國大陸的專家、學者聚會在這座道教名山,共同參加了海峽兩岸武當文化論壇。論壇收到了海峽兩岸專家、學者提交的40多篇論文,分別就道教傳承、武當武術、武當山建築等方面進行了論述與研討。武當雜誌社副主編譚大江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武當文化博大精深,涵蓋很多方面的內容。
  • 兩岸青年創新同行 融合分享城市微更新實踐
    10月15日,由臺灣青年設計師實踐發展基地、上海市長寧區華陽路街道、上海市臺協長寧區工作委員會舉辦的「創意無界,融合共生」城市微更新兩岸青年設計師分享薈在上海長寧區舉行。此次分享薈是臺灣青年設計師實踐發展基地「兩岸青年創新同行計劃」2020年重要交流融合活動之一,來自兩岸青年設計師、文化商業團體代表共100多人參會。分享薈上長寧區虹橋辦主任袁祥慶介紹了武夷路所在地區城市更新發展規劃及商業前景,臺灣設計師秦嘉遠分享了臺灣地區及其他城市微更新案例經驗。
  • 臺灣寫真:王作安借聖嚴和尚箴言談兩岸宗教交流
    當天,應臺灣道教團體指南宮之邀來臺訪問的大陸宗教交流團結束所有行程返回北京。  專訪中,王作安介紹,16日開幕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上,兩岸宗教界首次舉辦的「宗教出版物聯展」是宗教交流的新窗口、新平臺;臺灣各宗教組織領袖都出席開幕式,釋放出一個重要訊息「宗教界都願意積極開展交流」。
  • 海峽兩岸教育界專家學者齊聚北侖!
    李瑩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地的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她說,海峽兩岸一脈相承,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她希望兩岸教育專家、學者為北侖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啟迪,謀劃新高度;期待本次論壇能成為進一步深化兩岸教育、推廣教育交流與合作,提升兩岸民眾素質和能力,促進兩岸互利共贏的新典範。臺灣代表團團長、臺灣開平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夏惠汶表示,此次臺灣來了21位不同的領域、階層的專家學者,包括大學院校教育系系所主任、教育研究機構等的代表,與大陸共同學習交流教育經驗。
  • 臺灣多個宗教團體抗議民進黨污衊兩岸宗教文化交流
    中新社臺北7月25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臺灣多個宗教團體代表25日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抗議民進黨污衊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宗教聯盟主席朱武獻指出,臺灣很多神明來自中國大陸,兩岸宮廟有共同主神、信仰,豈能叫紅色滲透?
  • 臺灣專家吳東野:兩岸應戰術性保釣合作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日前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臺灣已有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在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時,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來共同維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