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夕,周公瑾見到荊州水師上將蔡瑁、張允訓練的水軍軍容雄壯,深知此二人不除必為江東大患。
此時碰巧蔣幹來盜書,於是便上演了一齣戲弄蔣幹使得曹操斬殺蔡瑁、張允二將的情節,為江東水師除去大患。
蔣幹盜書,究竟是真是假?真實歷史是什麼樣子?
首先來看蔣幹這個人,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
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意思就是蔣幹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
因此蔣幹,並非三國演義中,那個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不過,曹操派蔣幹去遊說周瑜,確有此事。
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
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
周瑜親自出迎,結果被周瑜嚴詞拒絕。
蔣幹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
即是勸曹操放棄招降的念頭。
還有一事,可以證明演義的不實史實。
蔣幹遊說周瑜,到底是在赤壁之戰前,還是在赤壁之戰後?
如果說在赤壁之戰前,那只有在周瑜鎮巴丘之時。
周瑜屯巴丘,是建安四年的事。
建安五年,孫策被刺身亡。
孫權留周瑜在身邊,與張昭共掌眾事,基本上一直隨孫權左右徵戰或議事。
而建安四年,是在公元200年。
此時曹操正全心全意的對付袁紹,而建安十一年只是短暫屯駐宮亭。
赤壁之戰前,屯駐鄱陽時也不可能,因為這年八月曹操已引兵南下,很快佔有荊州,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因此,《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蔣幹遊說周瑜極有可能是赤壁大敗後,如此一來,也就說的通了。
而且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證據,那邊是曹操斬殺蔡瑁、張允。
史書記載二人生卒年不詳,如果真是斬殺,那應該卒年是公元208年,而史書記載為不詳。
這一點就足以證明。
還有就是《襄陽耆舊記》中記載,蔡瑁家中高門廣宇,奴婢成群,可以說生活得相當滋潤。
曹操來到蔡瑁的臥室裡,與他的妻子和孩子相見,在交談的時候還談起從前的舊事。
此事也足以證明蔡瑁、張允並非死於曹操手下。
因此,蔣幹遊說周瑜,也並非赤壁之戰前夕,而是周瑜赤壁建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