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蔣幹清白!」

2020-12-18 漢周讀書

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夕,周公瑾見到荊州水師上將蔡瑁、張允訓練的水軍軍容雄壯,深知此二人不除必為江東大患。

此時碰巧蔣幹來盜書,於是便上演了一齣戲弄蔣幹使得曹操斬殺蔡瑁、張允二將的情節,為江東水師除去大患。

蔣幹盜書,究竟是真是假?真實歷史是什麼樣子?

首先來看蔣幹這個人,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

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意思就是蔣幹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

因此蔣幹,並非三國演義中,那個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不過,曹操派蔣幹去遊說周瑜,確有此事。

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

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

周瑜親自出迎,結果被周瑜嚴詞拒絕。

蔣幹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

即是勸曹操放棄招降的念頭。

還有一事,可以證明演義的不實史實。

蔣幹遊說周瑜,到底是在赤壁之戰前,還是在赤壁之戰後?

如果說在赤壁之戰前,那只有在周瑜鎮巴丘之時。

周瑜屯巴丘,是建安四年的事。

建安五年,孫策被刺身亡。

孫權留周瑜在身邊,與張昭共掌眾事,基本上一直隨孫權左右徵戰或議事。

而建安四年,是在公元200年。

此時曹操正全心全意的對付袁紹,而建安十一年只是短暫屯駐宮亭。

赤壁之戰前,屯駐鄱陽時也不可能,因為這年八月曹操已引兵南下,很快佔有荊州,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因此,《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蔣幹遊說周瑜極有可能是赤壁大敗後,如此一來,也就說的通了。

而且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證據,那邊是曹操斬殺蔡瑁、張允。

史書記載二人生卒年不詳,如果真是斬殺,那應該卒年是公元208年,而史書記載為不詳。

這一點就足以證明。

還有就是《襄陽耆舊記》中記載,蔡瑁家中高門廣宇,奴婢成群,可以說生活得相當滋潤。

曹操來到蔡瑁的臥室裡,與他的妻子和孩子相見,在交談的時候還談起從前的舊事。

此事也足以證明蔡瑁、張允並非死於曹操手下。

因此,蔣幹遊說周瑜,也並非赤壁之戰前夕,而是周瑜赤壁建功後。

相關焦點

  • 曹操派謀士蔣幹勸降周瑜,周瑜又是如何利用蔣幹實施反間計
    最起碼曹操對於水戰是感到陌生的,所以他現在覺得打這個戰還像沒有以前那麼有把握了,那在這種情況下,蔣幹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著力點,想要去東吳勸降周瑜。那曹操這個時候當然是很高興的,就欣然答應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蔣幹就得到了機會,但是他一方面得到表現的機會,一方面也是暴露自己短處的一個讓自己難看的時機。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三國中的蔣幹何許人也
    蔣幹,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幹戈。曹操聞知大喜,親自置酒為蔣幹送行。這天,周瑜正在帳中議事,部下傳報「故人蔣幹相訪」。周瑜聞訊,已經猜出蔣幹來意,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吩咐眾將依計而行,隨後帶著眾人親出帳門迎接。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幹登場了。演義小說中,蔣幹和周瑜是小時候的同窗好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蔣幹正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也苦惱沒有立功的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聞之大喜,還親自為蔣幹送行。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蔣幹到周瑜大營後,兩人相談甚歡,一同回憶了當年的種種趣事,喝的酩酊大醉,當晚同榻而眠。殊不知兩人都沒喝醉,都是假醉。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他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處處上當,還偏偏自以為得計,可以說是個名副其實的蠢材!其實這一切都是虛構出來的。在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中,曹操並沒有殺掉蔡瑁、張允。據《襄陽耆舊傳》記載,蔡瑁年輕時就與曹操交好,曹操率領大軍南徵,不戰而得荊州以後,曾經親自造訪蔡家,「入瑁私室,呼見其妻子」,對蔡瑁優禮有加;而周瑜也不曾用過什麼反間計,曹操怎麼會隨便殺掉蔡瑁呢?
  • 蔣幹,被《三國演義》寫壞的名士,有點冤枉
    蔣幹跑到東吳,悄悄去見了周瑜,一看,我勒個去,這周瑜帥啊,真要有個妹妹,嫁給周瑜,生個兒子說不定能當東吳的王,所以就更加賣力了。周瑜一見這蔣乾花痴的樣,喲喲喲,好糊弄啊!蔣幹獻上投降書,曹操一生最重英雄,最恨反骨仔,一看氣得哇哇大叫:「蔡瑁和張允,老子今天不滅了你們,你們就不知道曹操的曹是草字頭,小的們,給我上,扒了衣服斬了!」蔡瑁和張允就這樣屈死了!
  •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的元兇「蔣幹」
    一:蔣幹盜書,曹操錯殺蔡瑁張允赤壁大戰,曹操為了了解周瑜的作戰部署,想派一個前往三江口周瑜大營。可是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可是古往今來喪命的使臣卻也不佔少數。這時一個戲劇性人物出現了,蔣幹可以說是一個小丑般的存在,他並沒有荀彧程昱的機謀,也沒有楊修那樣的才華,可以說是一個混飯吃的人物,京劇中蔣幹也是丑角。蔣幹因為和周瑜是同窗好友,也就是老同學了,便跟曹操提出前去遊說周瑜。可是周瑜早已不是當年的周瑜了,可蔣幹還是那個蔣幹。於是乎有了周瑜巧妙的安排,蔣幹盜回了蔡瑁張允通敵的書信。這才有了後來曹操錯斬蔡瑁張允。
  • 三國演義的錯誤處:蔣幹盜書。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盜書這部分把曹操,蔣幹說的就像是傻子一樣。因為蔣幹這麼蠢,曹操會聘請他來上班?更何況蔣幹就算是個普通人就沒看出一點錯誤嗎?下面指出三國演義的錯誤。1就算蔣幹當小偷,他不會想到,周瑜在睡前會不會思考要是自己比他醒的早亂翻東西怎麼辦?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蔣幹愕然說:「我久別足下,特地前來敘舊。你怎麼會懷疑我是來作說客的?」周瑜笑著說:「我雖然不及師曠聰明,但聽到音樂也能知道其中雅意。」蔣幹說:「足下如此對待故人,那我就回去了。」周瑜笑著挽留蔣幹的手臂說:「我只是擔心蔣兄是為曹操作說客。
  • 「蔣幹盜書」(170)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蔣幹盜書——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七十八 赤壁大戰前夕,曹操派信使勸說蔣幹言道:「我自幼以周瑜同窗,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周瑜來降。」曹操大喜,設酒宴為蔣幹送行。一日周瑜正在帳中議事,忽聽說蔣幹來見,心中暗笑:「蔣幹來做說客,我就將計就計。」周瑜上前與蔣幹施禮,互致問候,便設宴款待老同窗,並對蔣幹說:「今日宴飲,只敘友情,不提軍事。」並命太史慈監酒,誰提軍旅之事,斬之!蔣幹無奈,只得一杯杯陪周瑜豪飲,酒宴至深夜才告結束。
  • 周瑜也只能欺負蔣幹,分明就是江東的一幫烏合之眾,卻要叫群英會
    曹操而曹操則回寨中整頓軍馬,問計於謀臣,話還沒有說完,蔣幹就自告奮勇:我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曹操自然是很高興,問蔣幹需要帶什麼禮物等皆準備好。周瑜欺負蔣幹蔣幹完全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蔣幹一出現,不止周瑜,大家都知道是說客來也,於是還沒有等蔣幹開口,周瑜就說:子翼(蔣幹的字)真是用心良苦,大老遠的渡江涉水,跑來為曹操作說客也?
  • 從「還我清白」到「悔不應該」
    原標題:從「還我清白」到「悔不應該」 「你好,今天向你了解有關村級換屆選舉的問題,希望你能實事求是地回答,如故意隱瞞事實和隱匿證據,是要承擔紀律和法律責任的。」前不久,福建省上杭縣紀委監委接到群眾舉報,反映稔田鎮楓山村幹部廖國忠拉票賄選的有關問題,稔田鎮紀委初核後決定對廖國忠進行調查談話。 「你們問吧。」
  • 僅有學問是不行的,情商也是硬傷,蔣幹淪為笑柄就是最好的證明
    蔣幹(劇照)說到三國,就不能不說到安徽,安徽在三國的歷史上可謂是明星輩出,璀璨奪目。隨便說一下都可舉出許多優秀的人物來的,當然,大王級別的首推曹操,隨即跟上的周瑜、魯肅、呂蒙、張遼等等,當然還不包括曹操家族的那些猛將。
  • 蔣幹真的是一位無能之人嗎?其實不然,大家請往下看
    甚至是,他還曾借到了東風,才讓黃蓋的詐降計謀可以成功,最後也是用一把大火取得了戰鬥最後的勝利。等在這場雜戰役過後,還寫道了關羽因為報恩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等等些精彩的故事。其實看起來都是愛突出諸葛亮的才能,但是這段劇情也是還有一個人,是值得我們大家去了解的。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看周瑜如何套路蔣幹讓曹操中計的
    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時,說得特別清楚:「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利用反間計有兩種辦法:收買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給間諜製造假消息,讓間諜後的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
  • 蔣幹被騙交出傳國玉璽,望穿秋水不見援兵,前燕破城難掩失望
    "蔣幹盜書"的故事耳熟能詳,三國時,周瑜以假書為誘餌,使立功心切的蔣幹偷取書信回報曹操,熟知水戰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無辜被殺。到十六國時,也有個蔣幹,身為冉魏將軍,眼見冉魏兵敗,在防守鄴城的關鍵時刻,為獲援兵被騙走玉璽,難改國滅的厄運。
  • 蔣幹是何許人,為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乾麵如土色。瑜復攜幹入帳,會諸將再飲;因指諸將曰:「此皆江東之英傑。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飲至天晚,點上燈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至夜深,幹辭曰:「不勝酒力矣。」瑜命撤席,諸將辭出。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蔣幹簡單準備就向周瑜大營去了,在這種時候蔣幹到訪,周瑜及其部下誰都看得出來,蔣幹是來當說客的。周瑜和手下們一番商議,然後接見蔣幹,還搞了一個群英會,周瑜對蔣幹可不是那麼禮貌,逼著蔣幹喝酒,然後又是言語挑逗,周瑜假裝發酒瘋,讓蔣幹偷了假書信回去向曹操交差。
  • 別被演義給騙了,真實的蔣幹絕非庸才,而是能力超凡的風流雅士
    似乎是覺得蠢一次還不夠,羅貫中便抱著「一客不煩二主」的心態,再將一件蠢事按在蔣幹的頭上。這一次,蔣幹誤中龐統的奸計,將他引薦給曹操,而後者建議北軍應將戰船用鐵索連接起來,結果為周瑜實施火攻創造良機,此即為「連環計」。在曹操一連串的失策中,蔣幹無疑是最初,同樣也是最重要的「導火索」。 其實,蔣幹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只是他的真實形象跟演義描述大相逕庭。
  • 三國:蔣幹盜書的冤屈,史書上記載的事件始末和時間都跟演義不同
    其中最該喊冤叫屈的當數江淮大才子蔣幹。「群英會」中的蔣幹,被描寫成一個形容猥瑣、幾近笨蛋的小丑,這與蔣幹的歷史真面目相去甚遠,而「蔣幹盜書」更是捕風捉影,純屬文學虛構。如此蔣幹,實在是曹軍大敗的罪魁禍首,蔣幹在民間百姓中的形象也由此而成為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和小丑。其實,蔣幹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