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這人,被《三國演義》寫壞了,一句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讓眾人皆知:蔣幹這傢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三國演義》中蔣幹是個蠢貨
一下江東曹操是個有眼光的集團老大,凡是他看上的人,都是很拉風的人才,比如劉備、關羽和周瑜。
既然曹操對周瑜有心,蔣幹也就起了意,要以口才把周瑜從孫權手裡哄過來!
蔣幹跑到東吳,悄悄去見了周瑜,一看,我勒個去,這周瑜帥啊,真要有個妹妹,嫁給周瑜,生個兒子說不定能當東吳的王,所以就更加賣力了。
周瑜一見這蔣乾花痴的樣,喲喲喲,好糊弄啊!
正想方設計蔡瑁和張允這兩個幫曹操的水軍高手,比想小喬還要想,這當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於是好酒好菜伺候著,擺了個「群英會」,紅蘿蔔、白蘿蔔開會,透露張、蔡二人打算投降要令曹操很憔悴。
蔣幹心想這下立功了,光宗耀祖又不成問題了,於是夜晚偷到了「投降書」,向周瑜告辭道:「公子風流倜儻,在下公務繁忙就多擾了,冷落了小喬姐就不好了!告辭!」
周瑜露出一幅男人都懂的表情,略微有些羞澀道:「不送!」
蔣幹獻上投降書,曹操一生最重英雄,最恨反骨仔,一看氣得哇哇大叫:「蔡瑁和張允,老子今天不滅了你們,你們就不知道曹操的曹是草字頭,小的們,給我上,扒了衣服斬了!」
蔡瑁和張允就這樣屈死了!
蔣幹第一次下東吳,中了周瑜反間計反折了曹操兩員大將,最高興的當屬劉備,夾縫中不好求生存,沒有這齣戲,劉備的蜀國就還是諸葛亮口中「三分天下」的宏圖。
二下江東周瑜除了曹操的水軍金牌教練,可仗還是沒法打,曹操的兵勝在多啊,三個打一個,東吳的兵會被打得沒脾氣。
周瑜頭大,龐統就想了個連環計,把周瑜的頭大病治好了。有了藥方,但還得有郎中呀,這怎麼把龐統不動聲色地送給曹操又是個麻煩。
這事一點不麻煩,蔣幹又來送枕頭了。
兩人見面,各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後蔣幹很開心帶著龐統回了曹操身邊,這沒套住周瑜,弄走龐統也很划算,
臥龍、鳳雛可是牛人呀,一不小心想出個計謀,就能把水淹三軍,火燒連營,可蔣幹萬萬沒想到的是,龐統這次是來讓曹操船並船等周瑜來放火的火燒連營。
這把火燒得歡,差點把曹操燒趴下了,整個江面紅亮亮的,曹兵鬼哭狼嚎,別說抵抗了,能不成烤豬算祖上有德。
不是我方太軟弱,而是對方太狡猾,曹操哭著逃跑了。
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蘇軾對著江水都很是唏噓,檣櫓灰飛煙滅,三國周郎讓曹操損兵折將;羽扇綸巾談笑觀火,三分三下初成,只是可憐的曹阿瞞呀,一分江水三分淚光。
如按《三國演義》來說,蔣幹就是個靠嘴皮子吃飯的蠢貨,熱心腸,琴棋書畫都懂,四書五經也不錯,敢孤舟去勸周瑜投魏也算好漢,就是太迂腐,太容易相信別人,結果坑了曹操一把大的。
曹操:蔣幹啊,你不愧是周瑜的好師兄啊!
《三國志》中的蔣幹是位大儒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蔣幹英俊瀟灑,穿名牌,戴名表,靠嘴皮子吃飯,江淮之間的人誰都幹不過他!
放到現今就是個實力爆棚的靈魂導師,張口就是雞湯文,激得人熱血上頭,過了夏天忘了秋,寒風陣陣也只穿小褲頭——凍死雞了!
蔣幹去見周瑜,周瑜都不敢自恃身份裝老大,趕緊跑到門外迎接,並對蔣幹連道辛苦,說蔣幹大才,何必為曹操當說客。
蔣乾果然油嘴,張口就把周瑜誇上天了,「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還不承認說客的身份。
周瑜一句聞弦歌而知雅意,明明白白表示都是文化人,不來虛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吧。
喝嗨了,帶蔣幹到軍營溜達,對蔣幹也不設防,並說了自己是個感恩的人,也說了自己處世的原則,與孫權「禍福共之」,絕對不做背主求榮的小人。
蔣幹聞言默笑一聲,文人骨子的忠烈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因此告辭周瑜後回復曹操讓他放棄招降的念頭,周瑜呀,即使落魄,他也只會是東吳的人,這是文人的驕傲和底線。
曹操一聲嘆息,放棄了招降周瑜,畢竟曹操也是個文人,懂文人的自傲和堅守。
顯然在正史《三國志》中,蔣幹是個熟讀詩書,有理有節的名士,有讀書人的簡單,也有文人的操守,不是《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般不堪。蔣幹盜書,讓蔣幹憋屈了千年,如今是該正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