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被《三國演義》寫壞的名士,有點冤枉

2020-12-20 西遊夢紅樓

蔣幹這人,被《三國演義》寫壞了,一句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讓眾人皆知:蔣幹這傢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三國演義》中蔣幹是個蠢貨

一下江東曹操是個有眼光的集團老大,凡是他看上的人,都是很拉風的人才,比如劉備、關羽和周瑜。

既然曹操對周瑜有心,蔣幹也就起了意,要以口才把周瑜從孫權手裡哄過來!

蔣幹跑到東吳,悄悄去見了周瑜,一看,我勒個去,這周瑜帥啊,真要有個妹妹,嫁給周瑜,生個兒子說不定能當東吳的王,所以就更加賣力了。

周瑜一見這蔣乾花痴的樣,喲喲喲,好糊弄啊!

正想方設計蔡瑁和張允這兩個幫曹操的水軍高手,比想小喬還要想,這當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於是好酒好菜伺候著,擺了個「群英會」,紅蘿蔔、白蘿蔔開會,透露張、蔡二人打算投降要令曹操很憔悴。

蔣幹心想這下立功了,光宗耀祖又不成問題了,於是夜晚偷到了「投降書」,向周瑜告辭道:「公子風流倜儻,在下公務繁忙就多擾了,冷落了小喬姐就不好了!告辭!」

周瑜露出一幅男人都懂的表情,略微有些羞澀道:「不送!」

蔣幹獻上投降書,曹操一生最重英雄,最恨反骨仔,一看氣得哇哇大叫:「蔡瑁和張允,老子今天不滅了你們,你們就不知道曹操的曹是草字頭,小的們,給我上,扒了衣服斬了!」

蔡瑁和張允就這樣屈死了!

蔣幹第一次下東吳,中了周瑜反間計反折了曹操兩員大將,最高興的當屬劉備,夾縫中不好求生存,沒有這齣戲,劉備的蜀國就還是諸葛亮口中「三分天下」的宏圖。

二下江東周瑜除了曹操的水軍金牌教練,可仗還是沒法打,曹操的兵勝在多啊,三個打一個,東吳的兵會被打得沒脾氣。

周瑜頭大,龐統就想了個連環計,把周瑜的頭大病治好了。有了藥方,但還得有郎中呀,這怎麼把龐統不動聲色地送給曹操又是個麻煩。

這事一點不麻煩,蔣幹又來送枕頭了。

兩人見面,各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後蔣幹很開心帶著龐統回了曹操身邊,這沒套住周瑜,弄走龐統也很划算,

臥龍、鳳雛可是牛人呀,一不小心想出個計謀,就能把水淹三軍,火燒連營,可蔣幹萬萬沒想到的是,龐統這次是來讓曹操船並船等周瑜來放火的火燒連營。

這把火燒得歡,差點把曹操燒趴下了,整個江面紅亮亮的,曹兵鬼哭狼嚎,別說抵抗了,能不成烤豬算祖上有德。

不是我方太軟弱,而是對方太狡猾,曹操哭著逃跑了。

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蘇軾對著江水都很是唏噓,檣櫓灰飛煙滅,三國周郎讓曹操損兵折將;羽扇綸巾談笑觀火,三分三下初成,只是可憐的曹阿瞞呀,一分江水三分淚光。

如按《三國演義》來說,蔣幹就是個靠嘴皮子吃飯的蠢貨,熱心腸,琴棋書畫都懂,四書五經也不錯,敢孤舟去勸周瑜投魏也算好漢,就是太迂腐,太容易相信別人,結果坑了曹操一把大的。

曹操:蔣幹啊,你不愧是周瑜的好師兄啊!

《三國志》中的蔣幹是位大儒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蔣幹英俊瀟灑,穿名牌,戴名表,靠嘴皮子吃飯,江淮之間的人誰都幹不過他!

放到現今就是個實力爆棚的靈魂導師,張口就是雞湯文,激得人熱血上頭,過了夏天忘了秋,寒風陣陣也只穿小褲頭——凍死雞了!

蔣幹去見周瑜,周瑜都不敢自恃身份裝老大,趕緊跑到門外迎接,並對蔣幹連道辛苦,說蔣幹大才,何必為曹操當說客。

蔣乾果然油嘴,張口就把周瑜誇上天了,「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還不承認說客的身份。

周瑜一句聞弦歌而知雅意,明明白白表示都是文化人,不來虛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吧。

喝嗨了,帶蔣幹到軍營溜達,對蔣幹也不設防,並說了自己是個感恩的人,也說了自己處世的原則,與孫權「禍福共之」,絕對不做背主求榮的小人。

蔣幹聞言默笑一聲,文人骨子的忠烈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因此告辭周瑜後回復曹操讓他放棄招降的念頭,周瑜呀,即使落魄,他也只會是東吳的人,這是文人的驕傲和底線。

曹操一聲嘆息,放棄了招降周瑜,畢竟曹操也是個文人,懂文人的自傲和堅守。

顯然在正史《三國志》中,蔣幹是個熟讀詩書,有理有節的名士,有讀書人的簡單,也有文人的操守,不是《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般不堪。蔣幹盜書,讓蔣幹憋屈了千年,如今是該正正名了!

相關焦點

  • 被黑最慘的風流名士蔣幹
    蔣幹,字子翼,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著名丑角,也是整本書中最搞笑滑稽的一個人物。這一段,自然就和《三國演義》上的描述大相逕庭了。沒有當晚就「大宴江東群英」的熱鬧盛況,也沒有周瑜邀蔣幹同床共寢,並半夜盜書的緊張場景。周瑜因為公事所纏,故將蔣幹先送回驛館休息。
  • 三國演義的錯誤處:蔣幹盜書。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盜書這部分把曹操,蔣幹說的就像是傻子一樣。因為蔣幹這麼蠢,曹操會聘請他來上班?更何況蔣幹就算是個普通人就沒看出一點錯誤嗎?下面指出三國演義的錯誤。1就算蔣幹當小偷,他不會想到,周瑜在睡前會不會思考要是自己比他醒的早亂翻東西怎麼辦?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還我蔣幹清白!」
    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夕,周公瑾見到荊州水師上將蔡瑁、張允訓練的水軍軍容雄壯,深知此二人不除必為江東大患。此時碰巧蔣幹來盜書,於是便上演了一齣戲弄蔣幹使得曹操斬殺蔡瑁、張允二將的情節,為江東水師除去大患。
  • 蔣幹真的是一位無能之人嗎?其實不然,大家請往下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作者對赤壁這場戰役描述的可以說是非常細緻,而且我們也是知道就是因為這場戰鬥,孫劉兩家用少量的兵力打敗了勢力最大的曹魏,讓天下可以分為了三家。在小說之中關於這場戰鬥的描述也是此起彼伏,讓人們非常的嚮往。在這場戰役之中,有好幾個讓我們大家記憶非常深刻的小故事。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聽說蔣幹來了,笑著對諸將說:「說客到了。」於是安排計策,眾人領命而去。
  • 三國:蔣幹盜書的冤屈,史書上記載的事件始末和時間都跟演義不同
    《三國演義》畢竟是歷史演義,僅就其所刻畫的眾多人物而言,或神化(諸葛亮),或醜化(曹操),或虛構(貂蟬),和真實的歷史人物多有很大的出入。其中最該喊冤叫屈的當數江淮大才子蔣幹。「群英會」中的蔣幹,被描寫成一個形容猥瑣、幾近笨蛋的小丑,這與蔣幹的歷史真面目相去甚遠,而「蔣幹盜書」更是捕風捉影,純屬文學虛構。
  • 三國中的蔣幹何許人也
    為什麼呢,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一統天下。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箭拔弩張,準備大戰一場。蔣幹,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幹戈。
  • 這幾個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每個都家喻戶曉,然而史書並沒有記載
    很多人都是看著《三國演義》長大的,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劉備和曹操、孫吳三大陣營的故事,讓很多人都看得心潮澎湃,但是在歷史上,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是並不存在的。第一個就是武將之間的單挑。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單挑場面非常多,經常秒殺對手,關羽雖然沒有趙雲那麼喜歡單挑,但是他也斬殺了不少敵人。但是在正史之中,基本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畢竟雙方對陣出一大將前去單挑,贏者率先出擊這樣的事情太過兒戲。唯一記載過的就是呂布和郭汜單挑,郭汜落敗受傷。第二個就是桃園三結義。這一場景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以至於後世還有不少人爭相模仿。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既然這兩件事都不是事實,當然就與蔣幹無關了。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不是什麼蠢材。他是九江郡人,雖然九江郡與周瑜的家鄉廬江郡都統屬揚州管轄,但兩人並非「自幼同窗交契」。據《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的元兇「蔣幹」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的故事。赤壁之戰是書中的精彩部分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赤壁曹操敗北的元兇。一:蔣幹盜書,曹操錯殺蔡瑁張允赤壁大戰,曹操為了了解周瑜的作戰部署,想派一個前往三江口周瑜大營。可是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可是古往今來喪命的使臣卻也不佔少數。
  • 蔣幹是何許人,為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發生在赤壁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和蔣幹。得知蔣幹前來,周瑜料定其目的是為曹操充當說客。於是,周瑜將計就計,先是表明了自己效忠孫權的決心,然後又故意讓蔣幹發現自己偽造的寫給曹軍將領蔡瑁、張允的信件。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抵足而眠」,意為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關係密切。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在看三國演義時,每閱蔣幹盜書這一節,都恨不得穿越回三國幫幫他,蔣幹連續坑曹操兩次,想必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然而還有兩個人——蔡瑁之弟:蔡中與蔡和,這兩兄弟比蔣幹更傻,直接在赤壁之戰開打時獻了人頭。
  • 《三國演義》之十大冤假錯案,曹操佔一半
    《三國演義》是一個大舞臺,有驚心動魄的疆場拼殺,有扣人心弦的武將鬥陣,有拍案叫絕的奇謀妙策,也有生離死別的悲情時刻。時事造英雄,也造就了許多悲劇人物,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著一幕幕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冤假錯案。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冤假錯案。
  • 《三國演義》中被低估忽略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哪些?
    一戰揚名,而在《三國演義》嚴重被低估。「白眊統帥」陳到: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烈之將。陳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平輿縣)人。劉備帳下白毦兵統領,陳到確實是一位有能力的武將,他所率領的白眊也確實是一支作戰強悍的軍隊,官至徵西將軍、永安都督。《三國演義》也將其忽略,不過陳到沒有網上傳得那麼厲害。說他地位比趙雲還高更是無證可考。
  • 《三國演義》中被低估忽略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哪些?
    一戰揚名,而在《三國演義》嚴重被低估。蔣幹,字子翼,東漢末年名士、辯論家。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則被刻畫成了一個襯託周瑜的小丑形象,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促成了赤壁這一驚天大戰。而根據《三國志》記載,但是蔣幹確實是曹操派去招降周瑜的,但是最終被周瑜的氣度所折服而放棄了勸降。
  • 羅貫中冤枉:這些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無關
    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漢末三國成為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歷史時期,很多二三流的人物都具有高熱度。不過明朝以來一直有觀點認為《三國演義》歪曲了民間對真實歷史的認知。但羅貫中冤枉的是,很多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沒有什麼關係。
  • 羅貫中冤枉:這些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無關
    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漢末三國成為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歷史時期,很多二三流的人物都具有高熱度。不過明朝以來一直有觀點認為《三國演義》歪曲了民間對真實歷史的認知。《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書中人物的文學形象與歷史形象確有不同,導致民間認知與歷史出現部分不符。但羅貫中冤枉的是,很多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與《三國演義》沒有什麼關係。
  • 僅有學問是不行的,情商也是硬傷,蔣幹淪為笑柄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國演義》裡是這樣描述蔣幹見到周瑜的:幹葛巾布袍(一個窮書生的形象,筆者添加),駕一隻小舟,逕到周瑜寨中,命傳報:「 "故人蔣幹相訪。」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聞幹至,笑謂諸將曰:「 "說客至矣! 」遂與眾將附耳低言,如此如此。眾皆應命而去。瑜整衣冠,引從者數百,皆錦衣花帽,前後簇擁而出。蔣幹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