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2020-12-06 大偉說歷

800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在蘭斯大教堂加冕成為羅馬皇帝。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

但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繼承者們在沒有父輩的才能,無法令這樣的帝國保持穩定不說,到了查理曼的孫子輩,三個孫子為了帝國的繼承權相互徵伐,戰亂不休。最終,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個繼承人凡爾登,籤署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此後西歐世界一分為三,再無一統之勢。

一、帝國的衰落

814年查理曼大帝唯一的子嗣路易繼承王位,稱路易一世。但這位國王性格軟弱老實,而且對基督教有著極其狂熱的信仰,恨不得每日每時都在禱告,因此路易一世也落得個虔誠者路易的名號。

俗話說:玩物喪志。路易一世日日向上帝禱告,有沒有得到上帝的回應先不說,王國最高權力已經開始向的高官貴族分散。路易一世對權力沒什麼興趣,便在繼承王位的第三年——817年,將帝國分為三部分,分封給自己的三個兒子。

路易的長子繼承皇帝稱號,並得到了北義大利和王國中部地區。次子丕平為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國王,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被封為巴伐利亞國王。而路易一世本人則早早退出政壇,不問朝政一心只求耶穌基督。

史學家們將這一事件稱之為"路易分土",路易分土標誌著加洛林王朝衰落的開始。權力是罪惡的源泉,對於一個古代集權國家,權力的分散就十分容易導致戰爭。他的三個兒子都企圖獨自繼承父親的整個帝國,但此時他們尚忌憚這位國王,不敢明目張胆地爭奪權力。但當路易一世第四個兒子禿頭查理在823年出生,虔誠者路易突然想為自己的小兒子也劃分一塊土地。

已經獲得土地的三兄弟哪裡肯答應,於是便開始聯合起來反對他們的父親。路易一世此時已經在無國王權力,同時新教皇格裡高利也站在三兄弟一邊。

二、王朝內戰

法蘭克三兄弟在教皇的支持下將自己的父王和新生子日後的"禿頭"查理送進了修道院軟禁起來,另一方面爭奪領土的內戰也同時打響。

歷史上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故事並不罕見,虔誠者路易雖然為人忠厚老實,但好歹也是徵戰四方的一代君王,憑藉著自己多年來的影響力,重新號召一眾封臣,舉兵討伐阿基坦和巴伐利亞,經過十餘年的內戰,在835年重新奪回王位。

838年,路易的次子、阿基坦國王丕平去世,路易順勢將這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小兒子"禿頭"查理。路易的長子羅退爾也同意四弟奪取二弟的王位,但阿基坦的貴族和封臣們卻支持丕平的兒子丕平二世,於是內戰再度打響。

840年路易一世去世,留下羅退爾、"禿頭"查理和日耳曼路易三兄弟。這下三兄弟徹底撕破臉皮,對另外兩方展開了全面戰爭。

日耳曼路易的領地位於帝國東部,而"禿頭"查理的領地位於帝國最西部,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結成同盟聯手向位於兩者中部的羅退爾發起進攻,企圖打敗羅退爾將其領土瓜分。但繼承帝位的爾自然也繼承了路易一世和加洛林王朝的最強兵力。

從840年到842年,羅退爾面對東西兩面夾擊的困境,雖然在戰場上敗多勝少,但也消耗了另外兩人的大部分兵力,兩年的內戰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三、凡爾登條約的籤署

到了843年,三兄弟已經自相殘殺了近二十年餘年,手足之情尚不用談起,三位國王的封臣們眼看著自己的勢力一天一天衰弱,封臣的封臣們在戰爭中死去,便開始向自己的國王提出抗議。

"禿頭"查理年輕氣盛,欲繼續作戰,可眼看著自己的兵力一點一點衰弱,三哥日耳曼路易也只能強撐門面,老大羅馬皇帝羅退爾同樣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統治。於是三兄弟一拍即合,決定籤署合約,結束內戰。

根據史料記載,843年7月的某一天,三位國王分別帶領各自的軍隊和大臣來到凡爾登。三人經過幾天的商討後,最終達成協議。

根據條約,加洛林帝國一分為三。長兄羅退爾仍然擁有羅馬皇帝的稱號,領土範圍大致為義大利中部、萊茵河地區和阿爾卑斯山以西的地區、埃斯科(斯海爾德)河、默茲河、索恩河和羅訥河以東地區,稱中法蘭克王國;日耳曼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的從薩克森到巴伐利亞的廣大地區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分得萊茵河和羅納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

至此,查理曼大帝徵戰多年打下的江山徹底分裂。天下三分後,三個法蘭克國家之間雖然小規模的戰爭不斷,但總體上沒有再爆發大規模的內戰。三人分別在各自的國家內延續著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同時也擁護著羅退爾的皇帝稱號。

《凡爾登條約》分裂出來的三個國家日後也成為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的雛形。為前年後的歐洲政治版圖奠定基礎。

結語:

查理曼的大帝國雖然隨著《凡爾賽條約》而一分為三,但經過查理曼時期的統一,西歐社會已經在許多方面都展現出了一種一致的特性。

這種特性在文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加洛林文藝復興使西歐開始走出中世紀早期的蒙昧,法蘭克語、古德語(條頓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在西歐開始了大規模流傳,歐洲最早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也產生於這一時期。

在宗教上,從查理·馬特到矮子丕平再到查理曼大帝,祖孫三代人都與羅馬教會建立了友好的政治同盟關係,因此地方教會在法蘭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

除此之外,在政治經濟方面,查理·馬特完善的封建制度也隨祖孫三代人的徵服傳播到了西歐的各個角落。封君封臣制度和農奴制的封建莊園經濟在後來的發展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為中世紀西歐社會最顯著的特徵。

因此筆者認為,《凡爾登條約》的籤署僅僅是在統治者的層面上的分裂。實際上西歐社會的文化早已呈現出一種共性,這種共性表現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極其相似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形式,也正是這種共性,讓歐洲人在心裡將自己與其他地區的文明區分開來。

參考資料:《法國史》

相關焦點

  • 加洛林文藝復興,中世紀前期整個歐洲文化沙漠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自12世紀起,法國從墨洛溫王朝歷代君王起就由克呂尼修道院的修士們承擔修撰正式編年史的任務。我們所能夠詳細所知的關於法蘭克王國的歷史,就是因為他們的功勞而致。這一時期的文化最偉大的表現就是加洛林時代的文藝復興—此為中世紀前期西歐乃至整個歐洲文化沙漠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伴隨著查理大帝統治歐洲偉業的開始,加洛林王朝便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 加洛林的文藝復興,看查理曼大帝時期,社會如何從野蠻走向文明
    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的插畫就在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前期,也就是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文藝復興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無論是怎樣前來的,他們都對查理曼帝國的文學藝術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查理曼帝國時期的文藝復興在這一時期,查理曼的王宮當中有來自薩克森的著名學者,也有來自於比薩的歷史學家,同時還有來自於愛爾蘭和西班牙的學者。
  • 查理曼大帝與職業抄書人:手抄本對加洛林文藝復興的記錄與傳承
    在公元15世紀之前歐洲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歐洲中世紀歷史與文化的傳承通常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手動抄寫,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並且產量有限,因此我們都知道歐洲中世紀前期的大部分軍隊甚至國王都是職業文盲。因此,在加羅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上臺之後,他不僅開疆擴土,建立起了國土遼闊的查理曼帝國,並且還將眼光放在了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
  • 中世紀當真是文化的荒漠嗎?加洛林文藝復興,了解一下
    長久以來,人們將中世紀看作是「歐洲的黑暗時代」,但在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更多的歷史文獻、古代遺蹟被發現,人們發現所謂的文化衰敗、城市凋敝的「黑暗時代」只存在於中世紀早期,即公元410年哥特人攻佔羅馬至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的這段時間。即便是在一段時間內,文化也並沒有出現斷層,而是被教會保存了下來,這也是「加洛林文藝復興」得以出現的重要前提條件。
  • 人下之「人」:歐洲中世紀封君封臣制的起源與發展
    在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墨洛溫王朝時期,日耳曼人的首領有著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無論是平時處理朝政還是帶頭衝鋒陷陣,國王的身邊總要有一批驍勇善戰的親兵護衛國王,而這些親兵的主要來源都是自由人,他們和國王之間的關係也是自由的,他們向親王宣誓效忠,而親王要承擔他們的日常開銷和衣食住行,這種不以自由進行抵押的僕從契約是封君封臣制度的最初起源。
  • 中世紀西歐的文化進程:一場壟斷神學向世俗文化低頭的變革運動
    到了加洛林王朝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社會文化已經逐漸凸顯出了基督教神學思想和教會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的基督教神職人員一般來說都是受到過一定教育和擁有神學基礎的,因此他們的文化素質要高於普通的西歐民眾。
  • 中世紀西歐的文化進程:一場壟斷神學向世俗文化低頭的變革運動
    到了加洛林王朝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社會文化已經逐漸凸顯出了基督教神學思想和教會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的基督教神職人員一般來說都是受到過一定教育和擁有神學基礎的,因此他們的文化素質要高於普通的西歐民眾。
  • 古代西歐不能統一,居然都是「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錯
    西歐,這個曾經的蠻荒之地。在搭乘工業革命的便車之後,一躍成為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焦點。西歐在古代,查理曼帝國曾經統治著西歐大半疆域。但是為什麼最後西歐還是分裂了呢? 首先,曾經的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之後。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歷史震撼和影響力也少有超越馬鐙的。戰爭新模式的必要前提由此誕生,西歐面貌的改觀由此幾成定局,由封地貴族主導的歐洲突然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專業戰法……而成全這一切的因由非馬鐙莫屬。 馬鐙之後,一支新型軍隊、乃至一種新的制度和社會結構冉冉誕生,這就是騎士制度。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
  • 查理曼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查理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814年),亦稱作查理、卡爾大帝,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也是虔誠的基督徒,800年由教皇利奧三世加冕於羅馬,成為他所擴張地區的皇帝,後人稱他查理曼。
  • 因為這樣的原因,歷史上德國的君主只能是皇帝,而不是國王
    西方文明的延續者查理曼帝國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滅亡之後,日耳曼人在西歐和中歐建立一系列的王國,到了公元八世紀,西歐的法蘭克王國在加洛林王朝統治期間變得十分強大,其中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查理曼在位期間,不僅擊敗了阿拉伯軍隊對歐洲的繼續擴張,並且將法蘭克王國疆域擴張到頂峰
  • 其實西歐有三次文藝復興(一)
    文藝復興是西歐中世紀歷史上的重要思想運動,西歐中世紀的歷史上出現過三次文藝復興:8 世紀中期至9 世紀初期的加洛林文藝復興;12 世紀的文藝復興;14 、15 世紀的文藝復興。一、什麼是加洛林文藝復興「加洛林文藝復興」是發生在公元8 世紀前後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加洛林文藝復興」與當時的統治者查理大帝的文化政策密切相關。為維護統治,查理大帝鼓勵和支持教會文化教育事業。 他出臺了一系列嶄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
  • 其對加洛林王朝有什麼重大意義?
    墨洛溫王朝一共延續了270年之久,如此長的統治時間對於之前法蘭克人的蠻族文化改變了不少,這種將蠻族文化與先進的羅馬帝國文化進行了融合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法蘭克王國文化。法蘭克王國在墨洛溫王朝統治時期在國家形態和社會經濟上在與羅馬經濟的交融中不斷發展,雖然雙方在前期經歷了長時間的磨合,但是法蘭克人的那種較為原始的村社經濟逐漸消失。
  • 「日薄西山,薄暮冥冥」,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為何會逐步凋零?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最初的文藝復興運動是由查理曼帝國的統治者推動的,但是讓整個歐洲免於湮滅的還是基督教會中世紀時期西歐人們在物質生活上並未抱有太多的奢望,長期停滯不前的生產力水平,封閉愚昧的文化思想,加上內心對現實世界的深深不滿,這些都極大的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人們的心中並沒有社會進步的觀念。
  • 中世紀西歐封建莊園制的起源
    W.湯普遜在《中世紀經濟社會史(300—1300年)》一書中認為:「中世紀莊園的起源是中世紀制度中的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問題上,西方學者有羅馬派和日耳曼派之爭,前者認為中世紀西歐莊園制是古代羅馬田莊制的延續,後者認為西歐莊園制是由日耳曼人的馬爾克(農村公社)制發展而來。馬克思主義學者則認為,西歐封建莊園制是在羅馬奴隸制度崩潰和日耳曼部落氏族瓦解等各種原因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
  • 西歐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這裡香水業發達,是因為中世紀的末尾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不愛洗澡,需要用香水來掩蓋身體的臭味。這裡的教堂也曾經黑暗過,它曾是西歐權力的頂尖者,吸納財富,披著光明的外衣卻無惡不作,販賣贖罪券,施行愚民政策長達千年。
  • 中世紀歐洲人如何起名字
    姓名的基督教化和中世紀西歐社會全面基督教化是同步的。今天歐洲人中最常見的彼得、約翰、雅克、瑪麗等名字都來源於基督教。比如從中世紀到法國大革命,法國歷史上有十六位以路易為名的國王、九位以查理為名的國王。為何法國王室如此偏愛「路易」和「查理」?這是因為在中世紀,法國王室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合法性,而王室家族的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和現實政治很難分離。給王子取特定名字,可以和某位先王建立起聯繫,這有利於實現王室的現實利益。
  • 史料:加洛林時代史學研究的基石
    從時間維度上看,它屬於西方中世紀早期,長度佔西歐中世紀歷史的四分之一左右。初期,加洛林王朝從弱到強,持續對內整合、對外擴張,強勢崛起,並建成了一個統治著數十個民族或部族、囊括了120萬平方公裡龐大的帝國。9世紀中葉,帝國崩析,陷入長期衰微狀態之中。其間,西歐中世紀社會基本結構定型,別具一格的西方文明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