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圖片來源網絡)
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常被現在男人掛在嘴邊,用來追求美女的套話,顯得格外輕浮。事實上,該名句出自《國風·周南·關雎》,描寫了一個「君子」追求「淑女」的愛情故事,是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
《國風·周南·關雎》整首詩雖短小,卻是最古老典籍《詩經》的第一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所寫的「君子」和「淑女」並不是普通男女,「君子」是指身份高貴有德行的人,而「窈窕淑女」,也不僅是身材容貌較好的美女,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可見,這並不是青年男女之間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
荇菜(圖片來源網絡)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荇菜才剛剛返青,長出新的嫩芽,在水中隨風遊移,就有雎鳩前來相會,成雙入隊的它們,相互應和的歡快鳴叫著,不停的來回穿梭於河中的小沙洲,嬉戲耍鬧。周以南之地的春天,總是要來得更早一些。在周公旦的封地,不知是哪家的公子站在河邊,注視著眼前一動不動,竟是看得痴呆了。
原來不是那歡快跳躍的雎鳩,公子看得是劃著小船在河中採摘荇菜的女子。她美麗賢淑,一舉一動顯露著大家閨秀,這樣的女子真是君子夢寐以求的妻子啊。女子抬頭擦拭額頭水珠的無意間,瞧見了站在岸邊盯著她的公子,她忍不住莞爾一笑,羞赧的低下了頭。
窈窕淑女
那一笑,讓公子心神蕩漾,那顆心早就被那女子俘虜了。公子在岸上回了一揖,再抬頭時,女子卻已不見了。回到家裡的公子,日思夜想,腦海裡浮現的都是女子採摘荇菜的情景,想著追求它。他悄悄向左右打聽,知道女子是本地某文人世家的閨女,可是該怎麼樣向她表達愛慕之意呢。
公子想到了他們遇見的那條河,於是便天天跑去,可是那裡只有參差不齊的荇菜,並不見那女子。每天的失望,便是公子綿綿不斷的思念,每夜翻來覆去難以入睡。他實在忍不住,不顧禮節寫了一封書信,叫人悄悄送到女子家中。可女子並沒有回信,公子就一直寫,就像採摘荇菜一樣,在船的左右兩邊不停的摘取。
苦苦的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思夜想,時間一長,公子竟得了相思病。府中小人看著公子日漸消瘦,實在不忍就偷偷告訴了老爺。公子父母一聽樂了,早就聽聞那家女子閨秀,這還不簡單,自然是上門提親去。巧合的是,女子的回信終於來了,寥寥數語,沒有明確答應,卻委婉告知依父母之命,這不正是暗示公子去提親。
公子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女子快樂。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窈窕淑女(圖片來源網絡)
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國風·周南·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古代孔子就曾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林義光也認為該詩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
縱觀該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戀愛得很守規矩,也很克制。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而統攝全詩的恰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完全是符合周禮,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
參考文獻:
《國風·周南·關雎》
《論語·八佾》
《詩經通解》
《毛傳》
《周禮·地官·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