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一首《關雎》,從遙遠的周南傳來。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
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
《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
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顯然有一定特殊意義。那,是什麼呢?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理解:在西周,音樂是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就是在各種典禮上、在貴族的飲宴中、在諸侯國的交際場合所演奏音樂的歌詞。
另一方面,《詩經》呼應宗法封建制架構,頌為宗廟之音,天子專屬之樂;雅為朝廷之音,屬於朝廷貴族之樂;風為鄉土之音,屬於地方貴族和當地民間之樂。
周初統治者強調敬德保民,以德配天,通過「風」了解民情,檢視統治者的道德,所以,《詩經》中的詩歌都有政治功用。
十五國風中,為何《周南》居首?
周成王時周公和召公分陝而治,周公管治範圍及其以南地區的詩匯集為《周南》。周公是周代基本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的主要設計師,享有幾乎與文王、武王並列的崇高地位。
所以,《周南》居國風之首,既是對周公的致敬,也是對周公管治區成為禮樂教化典範的肯定。如《詩大序》所說,乃「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關雎》位列《周南》第一篇,正是體現了建立禮樂教化的統治意志。
如果說禮教約束的婚姻制度是西周禮樂文明的基石,那麼《關雎》就成為開啟《詩經》神秘花園的第一扇門。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
1.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2.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這裡「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3.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
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何不秉燭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