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屬 詩經·國風·周南 篇【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解讀】《關雎》一詩是《國風》的第一篇,也是《詩經》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詩作,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地位。在《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到《詩經》,但僅對《關雎》一篇作了具體評價,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首短小的詩作,主要描寫了一位君子愛慕追求一位窈窕淑女的故事,因此常常被解讀為表達古代青年男女委婉愛情的詩作。然而正如漢儒在《毛詩序》中所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古人認為夫婦為人倫之始,一切德行成就的根基在於夫婦之德,而《關雎》也正是因為在「厚人倫,美教化,移風易俗」方面具有典範作用,才被列為《國風》首篇。作者以雌雄雎鳩的對鳴起筆,比喻儒家禮法下夫妻之間的倫常原則。此後重點刻畫了嫻淑溫婉的「窈窕淑女」形象及君子追求淑女的曲折過程。窈窕淑女,幾乎由此成為了古代儒家禮樂標準下理想的女子形象,也對後世「女德」修養的思想起到了奠基性和啟發性的作用。而君子對於淑女的追求,雖然不免「寤寐求之」「輾轉反側」,卻仍能「發乎情,止乎禮」;在接近了淑女之後,也是以「琴瑟」「鐘鼓」的演奏來與她相識相知,體現了一位謙謙君子遵循禮法而又不失風雅的動人作風。此詩意境清新優美,語言含蓄雋永,流露出上古民風的淳樸和樂,讀來朗朗上口,餘韻不絕。此外,文中反覆交替出現採摘荇菜的情景,也為本詩增添了一分別樣的靈動和生機。

【拼音和注釋】(1)關關雎鳩〔jūjiū〕:關關,雄雌水鳥相互應和的鳴叫聲。雎鳩,亦稱王鴡,一種水鳥名,上體暗褐,下體白色,善捕魚。(2)洲:水中的陸地。(3)窈窕〔yǎo tiǎo〕:嫻靜貌,美好貌。窈,喻女子心靈美;窕,喻女子儀表美。(4)仇〔qiú〕:古同「逑」,配偶。(5)荇〔xìng〕菜:又名莕菜,多年生水生草本,圓葉細莖,葉可食用。(6)流:義同「求」,此指順水勢摘採。(7)寤寐〔wù mèi〕:日夜。寤,醒時。寐,睡時。(8)思服:思,語氣助詞,無實義。服,思念。(9)友:親近,結交。(10)芼〔mào〕:以手指或指尖採摘。【譯文】相對啼鳴的雌雄雎鳩,就在河水中央的小洲之上。嫻靜淑雅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從左邊或右邊來回摘取。嫻靜淑雅的女子,在白晝或夜晚常想追求。設法追求卻還未得到,令人醒時夢時思念縈纏。此心此情悠長不絕,翻來覆去難以安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從左邊或右邊逐一採摘。嫻靜淑雅的女子,演奏琴瑟來與她相交。長短不齊的荇菜,從左邊或右邊輕輕拈取。嫻靜淑雅的女子,演奏鐘鼓來讓她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