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的第一首詩為什麼是愛情詩?
文/麼麼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談談《詩經》裡面的一首詩,這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首詩,也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詩大家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是《詩經》裡面的第一首詩。但是《詩經》在以前是傳播禮樂文化的,為什麼第一首詩是一首愛情詩呢?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這首詩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詩經》的風格。因為《詩經》這本書也是後人編的,所以編這本書的人就會根據文獻資料,儘可能地去還原出《詩經》本來的面貌。那麼《詩經》本來的面貌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就是賦比興的手法。而《關雎》這首詩就代表了賦比興手法的最高的境界。
首先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解釋一下《詩經》的賦比興手法到底是什麼?所謂的賦就是敘述的意思。我們都知道,在漢朝以後,賦就成了一種文體。其實賦的文體就類似於夾敘夾議,多半採用抒情的方式寫成。像我們現在如果寫一篇敘述文的話,也可以叫做賦了。《關雎》這首詩就是敘述了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的情景。其實漢賦中最為經典的像《神女賦》也是簡單地描述一件事實,並不是指它講的故事有多動人和多曲折。
那麼比又是什麼呢?比就是比喻。很多後來的人解讀這首詩認為這裡的窈窕淑女並不一定是一個真實的女子,她可能代表的是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因為在這種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所以在苦悶的心情下寫下了這首詩。把窈窕淑女比作了理想也是這首詩最為關鍵的一個比喻。
那麼興又是什麼呢?興就是鋪墊。鋪墊這種東西,學過語文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了。特別是在一些懸疑小說中會經常用到。那麼《關雎》這首詩的鋪墊又在哪呢?因為這首詩是寫愛情的,但是一來卻寫了一種鳥叫關雎的在叫,用鳥的叫聲引起下面的故事。所以也就可以視做一種鋪墊了。如果按照我這樣的分析的話,《關雎》這首詩無疑代表了《詩經》最高的藝術成就。所以就是後來編書的人會把它放在第一首的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首詩裡也體現出了禮樂教化的作用。因為後面有一句「鐘鼓樂之」,我們都知道孔子那個時候是很強調禮教和音樂對人的教化的。這也就是這句詩裡為什麼會寫到用音樂來使那個女子快樂。因為在孔子認為,音樂就是可以教化人的東西,可以用來教育人,感化人。
其實《詩經》裡還有很多首經典的愛情詩,比如《蒹葭》比如《氓》,其實這些愛情詩的表面也不僅僅是寫愛情這麼簡單,它的背後反映出很多哲理和社會百態。比如《氓》就有教人要忠誠,要誠信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