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2020-12-04 澎湃新聞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源頭,流傳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而作為中國文學藝術的源頭,《詩經》也為後世提供了愛情文學的典範,形成了許多詩歌創作的經典意象,一些篇章也被不斷地援引闡發。

那麼《詩經》中傳達了古人對於愛情怎樣的想像呢?後來的文學對於《詩經》又有著哪些呼應呢?今天是情人節,我們來看看《詩經》中的幾首愛情詩。

關雎:天性的熱烈情感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可能是《詩經》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了,即便是對《詩經》不了解,也總聽過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尤其在電視劇中,無論是王公貴族、文人俠士,還是平民百姓,甚至地痞流氓,表露愛意,翻來覆去總是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人大多認為這是首男子向女子求愛的作品,但這一詩旨在古代卻是向來有爭議的。

《詩經》作為儒家經典,古人為之作解時,常常帶有倫理教化的目的。如《毛傳》開頭一句便是「《關雎》,后妃之德也」,把《關雎》的詩旨看作讚美后妃不嫉妒的美德。而朱熹更認為,《關雎》不僅歌詠了「后妃之德」,更體現了「王者之化」。這些觀點,多少都有些牽強,在解釋詩意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陳子展教授就認為,《關雎》應當是「樂得淑女以配君子」的詩,不應該作過分延展。

宋代較為強調道德禮教,一些宋儒刻板教條,做過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沈朗曾向宋理宗上奏,認為《關雎》「夫婦之詩,頗嫌狹褻」,不能作為《國風》第一首。他還自己做了兩首分別名為《堯》、《舜》的詩,來取代《關雎》的位置。

考察官方和民間對於《關雎》詩旨的不同理解,是別有趣味的,從中可以窺見社會心理和官方話語的間隔疏離。這種疏離在明代戲劇《牡丹亭》中有趣地呈現了。

太守杜寶延請大儒給女兒杜麗娘講經,大儒迂腐,講《詩經》開首便是「后妃之德」,誰知不但沒實現道德教化,還成了杜麗娘的「助情花」,正是「為詩章,講動情腸」,蟄伏已久的芳心被詩句點燃了天性的渴望,隨後便吟出了著名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實在是對刻板的道德教化的巧妙諷刺。

可見,強作解人的道德教化並不能遮蔽人性中原有的愛慕情感,這是人自然活潑的美好情感,是無法迴避,也不能被強行束縛的。

月出:勞心悄兮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詩經·陳風·月出》通常被認為是一首月下懷人的詩。月下有幽美的意境,月下思鄉懷人也是中國詩人歌詠不絕的主題,在月出的朦朧意境中,人總是很容易沉入繾綣纏綿的情緒中,想像出憂傷而美麗的情境。方玉潤在《詩經原始》裡就提到:「此詩雖男女詞,而一種幽思牢愁之意,固結莫解。情念雖深,心非淫蕩。且從男意虛想,活現出一月下美人。並非實有所遇,蓋巫山、洛水之濫觴也。」

在明月的意境中,詩人仿佛看到了意中人的身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愛慕的女子如同月色那樣美好,「舒窈糾兮」,嫋嫋婷婷,體態曼妙,而求之不得,詩人「勞心悄兮」,坐立難安,把相思之愁刻畫得十分生動。韋莊在《菩薩蠻》裡也曾將美麗的女子比作月色,他寫道:「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意境十分優美。

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曾援引《月出》。段譽對王語嫣一片痴心,卻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一眾江湖武人商議共除天山童姥時,他卻眼中只有王語嫣,望見月亮,激起心中愁思,便長聲吟誦《月出》一章,不盡纏綿悱惻之意,引得一眾武人對其怒目而視。

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浸潤極深,小說中常常援引《詩經》的句子,如《神鵰俠侶》中,程英初遇楊過,便在紙上反覆寫下「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八個字,而木婉清和風清揚的名字,則都出自「婉兮清揚」一句。

《天龍八部》劇照

摽有梅:梅子與愛情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詩經·召南·摽有梅》表達了梅子成熟季節,少女渴望愛情的心情。「摽」是落的意思,隨著樹上的梅子紛紛落地,樹上剩下的梅子從七成到三成到全部落了下來,女子的心情也越來越急迫。

為什麼是梅子成熟的時候呢?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中把最後一句的「謂」解作「會」,據《周禮·地官·媒氏》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當時有仲春之月會男女的習俗,男子三十未娶女子二十未嫁的,便可趁此機會選擇伴侶,不必舉行婚禮便可直接同居。因此,可以理解為女子想要在會上為自己尋找伴侶。

梅子與愛情聯繫起來的詩句有很多,李白「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名句,描繪了兩小無猜的少年男女的純潔情愫,而賀鑄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則表達了與萍水相逢的佳人擦肩而過不知所往的悵惘之情,賀鑄還因此詩得名「賀梅子」。

似乎隨著梅子的成熟,時節從初春萬物復甦的生機也轉為暮春的悲景,感物傷懷,愛情也從青澀的萌動轉為了成熟的苦澀。亦或是梅子成熟時恰逢雨季,連綿的梅雨也為詩人的心境平添了幾分愁緒吧。

豐子愷繪畫作品《郎騎竹馬來》(圖片來自網絡)

女曰雞鳴:琴瑟在御的幸福想像

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一章,大概就是古人心中婚姻幸福的模樣。女子聽到雞鳴催促丈夫起床打獵,丈夫似乎有些倦怠,推脫說天還沒亮,星星還掛在天上,多麼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寫。而第二章節裡,「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祈願,大概便是他們對於幸福的想像吧,平淡而有真味。

《詩經》中還有一篇寫到雞鳴的詩歌,寫的是女子催促丈夫快些起床上朝(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後世的「從此君王不早朝」了)。這裡男子推脫起床的藉口更加有趣:第一次女子說「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雞已經叫了,朝廷人都快滿了,男子回答說那不是雞叫,是蒼蠅的嗡嗡聲;第二次女子說「東方明矣」,天已經亮了,男子又回答那不是天亮了,是月出的光芒。先秦的男子似乎總是那個家庭生活中喜歡賴床的角色,而且還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

這樣的家庭生活,夫妻之間互相督促,分工明確,尋常中見深情。

《詩經》中較少有極濃烈的愛情宣言,大多是這樣委婉曲折的情感抒發,顯得細緻而雋永,卻真摯而動人。

【參考書目】

《詩三百解題》,陳子展/撰述,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詩經譯註》,程俊英/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2月版。

《中國文學史新著》,章培恆、駱玉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相關焦點

  • 詩經中的極簡愛情詩,30字展現悠閒浪漫的幸福時光
    今天介紹的這一首詩同樣極為簡單,共計只有30個字,但詩人用簡單的語言,仿佛農人在田間信口吟唱而成,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戀人攜手共度悠閒浪漫的幸福時光的畫卷,也給我們呈現與往常截然不同的純美愛情詩。但從我個人而言,《詩經》中很多作品除了極少部分在文中透露出一些與作者相關的信息外,我們對於大多數作者都一無所知,因此最好的方法恐怕仍然是從詩中透露的內容來揣摩真正的意旨。這首詩的情況同樣如此。
  •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讓我們一起看看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吧!周南·關雎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第一章四句是總述,寫小夥子「在河之州」由關雎之聲而引起對漂亮苗條的姑娘的愛慕之情。
  • 情詩鼻祖《詩經》中的絕美愛情詩
    love今天是「520」,一個關於「愛情」的日子,可要說情話鼻祖,就不得不提《詩經》,要說《詩經》,就不得不提《關雎》。關雎這雖然是一首短小的愛情詩,卻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非常特殊的位置,否則也不會把它放在《詩經》的第一篇。
  • 《詩經》中最歡樂幸福的一首詩:今天我要嫁給你啦!
    《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11首詩,成書於春秋中期,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有先祖創業的頌歌,有貴族之間的宴飲,有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還有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形象反映。
  • 古老的《詩經》為什麼以一首愛情詩開篇?
    《詩經》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另外有六篇只有題目沒有詩歌內容的笙詩),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內容極其廣泛,包括農業耕作、君臣燕飲、宗廟祭祀、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等等,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詩經》,卻以一首情辭俱佳的愛情詩作為開篇之作。
  • 《詩經》裡面適合孩子閱讀的「愛情詩」
    不過,我們不必一概而論,將愛情詩統統列入孩子的「閱讀禁區」。有些愛情詩,能夠讓孩子感知美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美好的婚姻、家庭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愛情詩,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家庭觀,家長不妨早點讀給孩子聽。《詩經》裡面就有幾首適合孩子閱讀的「愛情詩」,茲列舉幾例說明。首先是《周南關雎》。
  • 朱熹:《詩經》中的愛情詩多「淫奔之詩」,這首詩卻異常唯美!
    那妙曼的身姿、攝魂的眼神,真的應當是我理想中的配偶啊!那不期而遇的邂逅,真的是上天賜予的一段緣分啊!太陽漸漸地升高了,蔓草的露珠顯得更加密密透亮了。凝視著女子那俊俏的臉蛋、婉美多情的眉目,男子更加無法自拔了。「今天有緣相遇,我們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吧」,男子向女子表白了,女子羞羞地抓住了他的手,滿臉的幸福和喜悅。
  • 品讀《詩經》中的愛情:因為愛情不會悲傷,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提到青年男女,提及最多的詞就是愛情,激情如火的青春,活力四射的熱情,壓抑不住那一顆顆躁動的心。今時今日的自己還會時常想起青年時候的自己,和妻子從相識到相知的心路歷程,腦海中響起劉若英和陳奕迅的那首《因為愛情》,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歌詞:「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青年男女彼此間吸引,發自於內心,生動而形象,大膽而直白。幸福的模樣,愛情的故事不盡相同,被每一個時代的人傳唱。
  • 欣賞 ▎《詩經》愛情詩 • 數千年愛情永不落塵
    《詩經》的愛情詩以其健康、率真的高尚格調、自主、堅貞的情感美質以及首創的情境相揉的比興藝術手段,奠定了其在文學、音樂藝術史上獨特地位,並對後世文學、音樂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其內容而言,《詩經》中的民間情歌詩在中間佔有相當的比重,約可分為兩類。
  • 流傳千古,句句經典:詩經中的愛情詩每句都讓你欲罷不能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並且他還是我國第一本情詩大全,裡面關於愛情方面的文化啟蒙,更是其精髓所在。其愛情詩,純真、熱烈,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人民的愛情、情感生活,寫出了可貴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靈魂深處。
  • 它是詩經中第一首詩,也是我國愛情詩之祖,男孩都用過
    它就是詩經中第一首詩《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關雎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詩經》中一首經典的愛情詩,真摯動人,令人讚不絕口
    最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是卓文君心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不離不棄;是李商隱詩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心相印;是秦觀詞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至死不渝。愛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種情感,亦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用優美的語言來讚美愛情,歌頌愛情。在詩詞的世界,愛情這一主題是常客,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有很多關於愛情的佳作,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對愛情的看法。《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起點。
  • 《詩經》中一首經典的愛情詩,真摯動人,令人讚不絕口
    最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是卓文君心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不離不棄;是李商隱詩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心相印;是秦觀詞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至死不渝。在詩詞的世界,愛情這一主題是常客,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有很多關於愛情的佳作,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對愛情的看法。《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起點。
  • 全球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的少女形象
    《詩經》是目前已知文明中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為我們展現了眾多的少女形象,她們以一個個有著自我覺解的鮮活生命屹立在文學的畫廊中。她們或悲或怨,或喜或怒,或哀或樂,或含蓄或奔放,或沉靜或活潑,無不充實著《詩經》中的少女形象。
  • 《詩經》愛情詩:說盡愛情的悲歡離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古代文人將感情傾注到詩文中,引發無數人為之慨嘆。《詩經》被認為是愛情詩的源頭,大約有70多首愛情詩,記錄的西周到春秋中葉人們對待愛情的態度與心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的第一首詩為什麼是愛情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的第一首詩為什麼是愛情詩?但是《詩經》在以前是傳播禮樂文化的,為什麼第一首詩是一首愛情詩呢?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這首詩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詩經》的風格。因為《詩經》這本書也是後人編的,所以編這本書的人就會根據文獻資料,儘可能地去還原出《詩經》本來的面貌。那麼《詩經》本來的面貌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就是賦比興的手法。而《關雎》這首詩就代表了賦比興手法的最高的境界。
  • 文瀾講壇 | 第1005期 :《詩經》愛情詩中的情與禮
    《詩經》305篇中,有90多首與婚姻、戀愛有關的詩,不僅描寫了愛情中的種種心動、甜蜜、焦灼,而且談到了對待愛情的理性態度,我們可以用四個關鍵詞來概括:真摯、美麗、健康、禮儀。《詩經》是中國經典中最重視婚姻家庭和諧與情感表達的,還是古代孩子們拿在手中的教科書,這種重視婚姻家庭的態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 詩經只有愛情詩?是你不懂詩經!
    詩經只有愛情詩?是你不懂詩經!《詩經》中民歌還有些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值得一談,最突出的是重章疊句。重章有時表示事物進展的程度和順序,如《王風採葛》第一章是「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也有只是為重疊而重疊,並不表示程度和順序,如《風:桑中》:「愛採唐矣,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第二、三章,「唐」改為「麥」、「」,「姜」改為「弋」、「庸」,歌者所思的女子名字變了,只是為換韻,便於重複歌唱。重複歌唱還是為了加強抒情的效果。這種重疊在《詩經》中較多。東漢張衡《四愁》詩的重疊與《桑中》類似,它是效法《詩經》的。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跟影響力。《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時期的311首詩歌,又稱作《詩三百》,整部詩集反映了周朝初期到周朝晚期約500年間的社會風貌,內容豐富,囊括甚廣,感人至深,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跟影響力。《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時期的311首詩歌,又稱作《詩三百》,整部詩集反映了周朝初期到周朝晚期約500年間的社會風貌,內容豐富,囊括甚廣,感人至深,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