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跟影響力。《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時期的311首詩歌,又稱作《詩三百》,整部詩集反映了周朝初期到周朝晚期約500年間的社會風貌,內容豐富,囊括甚廣,感人至深,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在說理論證時,經常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增強說服力,到了西漢時期,《詩經》被正式尊為儒家經典,成為《五經》之一。在眾多詩詞中,除了寫景山水愛國之外,愛情也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感人至深,流傳甚廣,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沒有佔據狂亂,沒有自私狹隘,有的只是一腔喜愛跟思念,是對心上姑娘的祈盼跟祝願,讓人明白,原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這首詩便是《國風-周南-漢廣》,全詩為: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首詩是青年男子追求心上人而不可得的一首情歌,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樵夫,他喜歡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但是卻求而不得,始終不能如願,與心愛的姑娘在一起,因而情絲纏繞,相思滿懷,無法解脫,面對著縹緲浩蕩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情歌,以此來傾訴自己滿懷的愁緒。
《詩經》中的愛情詩,好像很多都與水有關係,仿佛水邊就是一個邂逅愛情的神奇的地方,比如《關雎》,比如《蒹葭》,再比如《漢廣》,在這三首詩中,無一例外,男主都是在水邊遇見了心儀的女子,有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有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還有不可求思的漢江遊女,每一首都抒發了男主對女子的愛慕相思之情,但與《關雎》、《蒹葭》不同的是,《漢廣》中的愛情是明明確確的沒有結果的單相思,是不可能有結果的,但是男子明知如此,他的心思卻讓人不得不為之感動。
陳啟源先生在《毛詩稽古編》將《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跟西方浪漫主義中的「企慕情境」是同一個意思,所渴慕想要追求的對象就在不遠處、就在對岸,眼睛可以看到,心思全在她身上,可是卻用手觸碰不到,是永遠可以嚮往但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
喜歡一個人,不一定是要得到她的反應,即便是思念得不到回應,即便是明明知道沒有結果,也會因為心中的執念默默堅守,不會放棄,也不去打擾心上人,只是在心裡默默的祝福。
樵夫的思念,雖然悵然,但也美麗,也表明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