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成立河洛文化特區

2020-08-28 洛陽索易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晉南,北靠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接壤;東依太嶽山、中條山與長治、晉城市為鄰;西、南隔黃河與秦豫相望.晉南的地理範圍包括今天的臨汾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的石樓縣.晉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遊的晉南盆地,位於汾河下遊,傍山地帶泉水豐富,氣候溫和,具有溫暖帶大陸性半溼潤季風氣候特徵。

河洛文化是一種根文化、源文化、母文化,河洛文化是包容性、輻射性、傳承性都很強的中華地域文化,是一種支撐國家統一的「大一統」國家政治文化,河洛文化精神內核是「大一統」理念。河洛文化開啟了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新時代。河洛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河洛地區是中國周禮文化起源地,周禮之後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道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也都起源於河洛地區。研究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嶺南文化、荊楚文化、徽洲文化、臺灣文化、贛鄱文化、荊楚文化、大運河文化等的關係。

河洛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力、以和為貴」的觀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遺傳基因」。

在「和合一統」「開放創新」「厚德載物」精神滋養中匯聚起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祖國統一的向心力。

文化力量抵得上強大的軍事裝備。








相關焦點

  • 根在河洛:建議將洛陽定位為文化特區試點!
    建議國家設置文化特區試驗點。 文化特區的概念, 具體說來, 就是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 把中國固有的、特有的、 悠久歷史的文化保存好, 並發揚光大。
  • 河洛文化:根在河洛 心歸華夏
    文◎戎章榕  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  悠悠古都城,十年再聚首。  9月21日至22日,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河南省政協、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四屆河洛文化研討會在九朝古都——洛陽市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顧問盧展工出席並講話。
  • 黃河文化與河洛文化
    2002年10月,在鄭州舉辦「河洛文化與臺灣」學術研討會期間,朱紹侯先生等都曾談到,今開封市禹王臺所存康熙所題「功存河洛」匾額等可以說明,所謂河洛地區,向東應包括開封在內。  河洛地區的核心區域,是洛陽所在的洛陽平原(或稱伊洛平原)。洛陽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遊衝積而成,主要包括今日洛陽市區、偃師市,也涉及孟津、鞏義、宜陽、新安等縣(市)一部分。
  • 客家文化源於河洛文化
    [客家文史]     何謂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乃是中原文化的代名詞,指的是華夏正統文化,也就是中央文化、國家文化、國都文化、統治文化,長期佔據著主導和統率地位,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核心,它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以河洛古國為契機,洛陽要打造文化特區,副中心城市的引擎已就位
    鞏義行政劃分上屬於鄭州,為什麼要命名為河洛古國呢?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鞏義和登封,1949年由洛陽劃歸鄭州。三門峽市,1986年脫離洛陽管轄。洛陽的行政區大大縮小。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圈」,涵蓋登封、鞏義、澠池等「古河洛區域」。澠池仰韶文化遺址、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偃師屍鄉溝商城遺址、鞏義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新近發掘的「河洛古城」等,都屬於「河洛文化圈」的範圍。
  • 「弘揚河洛文化 傳承華夏文明」 河洛文化調研座談會召開
    為弘揚河洛文化,傳承華夏文明。2020年4月10日下午,開展河洛文化調研座談會。洛陽慈善總會副會長、秘書長蔡紅光,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博士、洛陽河洛文化研究會會長薛瑞澤,康世集團董事長康望標,洛陽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河洛文化資深學者孫欽良,中國新聞社洛陽負責人孟慶梅,人民日報《民生周刊》、河南區域中心副主任劉華軍等人出席座談會。文化是民族重要的東西,文化自信是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基石。
  • 河洛文化是什麼,河洛文化內容有哪些,河洛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河洛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把它的內涵概括為以下十四個方面。一是史前考古學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種文化。 早在1959年,就在洛陽市偃師馬澗溝發現了屬於裴李崗文化遺存的石磨盤一套。接下來的仰韶文化,以首先發現於河洛區域內的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河洛地區是它的中心區域。河洛地區又是河南龍山文化的中心地區。
  • 河洛牌:河洛文化的「推廣使者」
    郭清水說:「值此河洛文化旅遊節舉行之際,舉行河洛牌大賽,旨在讓更多人了解河洛文化,傳播『河圖洛書』『根在河洛』等河洛文化。」他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有「陽春白雪」,又要有「下裡巴人」;要敢於突破純學術,適合廣泛傳播,方便大眾參與,實現寓教於樂。
  • 河洛文化與中華文化起源
    由其不僅產生了中國元典 文化《周易》八卦和《尚書·洪範》,以至後來形成了「河洛」學。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 各數百千歲。」《史記·封禪書》又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 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第三屆代表大會入選論文
    河洛文化之源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郝修海論文要點:⑴ 研究河洛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河洛文化之源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一)研究河洛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河洛文化」是軒轅黃帝開創的安民興邦文化,經過—代又—代的傳承、改進、提煉,形成了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
  • 太學和客家人,竟然都根植於河洛文化?河洛是民族文明起源地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從此開創了國家教育的機制。東漢末年著名學者蔡邕更明確指出:「太學以為博士弟子授業之所。」
  • 河洛文化與臺灣文化的淵源關係
    河洛文化既屬於地域文化概念,同時也屬歷史文化概念。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極其深廣。河洛文化從形成到發展,直到以頑強的生命融入中華文化的體系中並長久地影響著中華文化的裡程,說明河洛文化在低谷階段能以博大的胸懷,最大限度地吸納、融合外域文化,彌補其不足;在高峰階段,又屢屢以強勁的態勢和飽滿的能量向外域揮發和輻射,給周邊文化以積極的影響。
  • 鞏義河洛商會致力打造河洛人精神家園
    大公網10月20日訊 (記者 劉蕊 鄭州報導)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河洛人遍布全球海內外。鞏義河洛商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以河洛文化為紐帶,成為全球河洛人的精神家園。
  • 劉曉廷:周易文化與河洛文化一脈相承
    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寶庫中的絢麗瑰寶,其內涵博大精深,名揚海內外。周易文化源於河洛文化,為我國文化之根。河圖乃指無文字時代氣候圖,環形象徵為天,洛書是中國遠古時代的方位圖,方形象徵為地,天圓地方。
  • 巧手輕盈舞動,演繹精美河洛剪紙文化
    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高級民間藝術師,河南省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河南財經成功學院特聘教師,河南剪紙藝委會常務理事,鞏義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民俗研究會副會長。
  • 「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招待會在裡斯本舉行
    來源:海外網嘉賓合影12月10日,澳門駐裡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在裡斯本舉行招待會,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中國駐葡萄牙大使蔡潤及部分使館人員,葡萄牙議會議長安東尼奧(António Filipe),葡萄牙國家暨佩德羅(Pedro Siza Vieira),澳門駐裡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柯天蓮,葡萄牙中華總商會會長蔡文顯,以及華人華僑代表、澳門學生代表逾百人出席本次活動。
  • 留住河洛鄉音 傳承黃河文化
    大河網訊 (河南日報記者趙同增)一本裝幀風格樸素的書,帶著濃鬱墨香,靜靜躺在桌上,那是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高明乾的新作《河洛方言通釋》。「只要能把更多的河洛方言留下來,為保護黃河文化出一點力,我就一點也不覺得苦!」高明乾說,「河洛」指黃河、洛水流域,是傳統意義上「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區。
  • 河洛文化——九朝古都文明史
    之後,朝代興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區,首當其衝。因此河洛文化就是指中國古代人民在河洛地區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今天我們只能感受到它的某些氣息,某些遺存,而欲觀其原貌,只能望洋興嘆了。
  • 河洛文化與《尚書-洪範》
    河洛文化雖然也是一種地域文化,但它肇源最早,歷史最悠久,在諸地域文化的發展中居於先導地位。河洛文化形成的歷史可以在《尚書·洪範》找到重要信息。  《尚書·洪範》形成的年代很早,其雛型應在夏商時代。殷人有冊有典,已為大家所共知;從文獻記載來看,夏代有文字也是無誤的。
  • 河洛文化與《尚書•洪範》
    河洛文化雖然也是一種地域文化,但它肇源最早,歷史最悠久,在諸地域文化的發展中居於先導地位。河洛文化形成的歷史可以在《尚書・洪範》找到重要信息。《尚書・洪範》形成的年代很早,其雛型應在夏商時代。殷人有冊有典,已為大家所共知;從文獻記載來看,夏代有文字也是無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