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2020-12-19 健康生活心得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大腦地位很高,一般都認為孩子的聰明程度完全靠大腦決定,但大腦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大腦的思維家長是看不到、摸不到的。

其實,孩子的聰明程度不一定只能依靠大腦,與大腦處於相同高度的另一個身體部位就是手。

手是人的第二大腦,人類手部上的神經,是十分密集且豐富的。

人在一生中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手部運動,手和腦是並用的,如果說大腦負責思考,那麼手的作用就是實施大腦發出的指令。所以說,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對手部的「刺激」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若手上有這兩個「信號」,智力差不了

1.孩子手上「信號」二:表面的「亂塗畫」其實是創意的表達

不知何時家裡白花花的牆面,被畫成了顏料版;偶然間發現自己的筆記本,被撕得一張不剩。孩子這些看似「搗蛋」行為,往往令家長直頭疼,會對孩子進行批評和否定。

其實,在孩子兩三歲的年紀特別愛撕紙、亂塗亂畫,是很正常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充滿創意的表達方式,暗示了孩子的聰明程度。孩子這些行為並不是無意識地亂來,而是大腦形成思維後的「輸出」。

只不過孩子此時大腦思維不夠成熟,所以不能很形象地展現出來,就成了家長眼中的「搗蛋」。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立馬批評和否定,通過引導性的問話「你畫的是什麼呀」「為什麼畫這個呀」「這樣畫是不是更好呢」等,鍛鍊孩子思維並完善手部的輸出能力。

如果怕孩子在家裡亂塗亂畫,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小黑板,專門作為孩子的「小天地」。家裡有用的書本要放好,不用的廢紙或者買大量的大白紙,讓孩子撕著玩或者畫畫。

2.孩子手上「信號」一:動手操作能力強

現在學校教育中,也不再一味注重書面知識,而是逐漸側重對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比如小學的手工課、中學的實驗操作課、大學的雕塑雕刻等專業。

由於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很多東西都保持探索的心。家長可能經常發現,孩子今天把鬧鐘拆了,明天用樂高搭建了個城堡,後天能跟著爸爸一起組裝儲物櫃了。

孩子在手上的操作其實是大腦思維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思維和手部操作共同運作,如果操作能力強,往往孩子的智商也不低。

對於2~5歲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用拼圖、積木等玩具,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對於5~10歲左右的孩子,拼圖、樂高這些益智類拼搭玩具最為合適。

對於10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就可以讓他參與到家裡的動手工作了,比如畫畫、連線或者拼圖,這些都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思維有所提高,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滋味。

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這套《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全20冊,這套智力開發遊戲書 包含三方面開發,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

以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孩子提升孩子的智力。其中一共分為20個主題,分別是《專注力訓練》、《常識判斷》、《記憶遊戲》、《語言啟蒙》、《圖形認知》、《語言遊戲》、《左腦開發》、《找一找》、《邏輯思維》、《視覺發展》等主題。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能力、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思維不出問題、記憶力強、專注力強,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20冊《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4塊錢,不過就是一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能出人頭地。但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有的人說孩子愛笑聰明;還有的說孩子耳朵大聰明,其實這些都很片面,根據研究發現真正能看出孩子聰明與否的地方就是「手」!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從手指就能看出端倪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智商無疑是孩子嶄露頭角最重要的一個能力,為此家長們也是在不斷努力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超高的智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輾壓群雄,但是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聰不聰明,長大後才能看出來,所以小時候的培養並沒有什麼意義,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顯而易見了,不必等他長大
    家長可以從孩子小時候,就看出他們是否聰明,尤其要觀察他們的手。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顯而易見了,何必等大?李玫瑾是中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我相信當父母的,對她都有一定的了解,因為李玫瑾不僅研究青少年心理犯罪,而且在育兒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一個孩子的聰明,具體的表現能在哪裡呢?好多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看他們的學習成績,長大了就要看他們的工作有多出色了。但要我說來,孩子的聰明,不光從他們的學習成績,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和手部動手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 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有這三點特徵,中一條也聰明
    我們經常會用到「心靈手巧」的這個詞語去誇讚自己的孩子,而我們正好可以通過孩子的手去判斷他聰不聰明,可能大部分父母認為是迷信,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的,你的孩子大腦發育得怎麼樣,或許從小手上就看出一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於手指尖上。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明與否,不用等到長大,看他的「手」就知道了
    這些孩子似乎真的很聰明,在別人看來很難的數學題,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易破解,似乎任何高難度的數學題,在他們眼裡都非常簡單,也是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作為父母有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一樣聰明呢?為了培養聰明寶寶父母都沒少下功夫。不夠你們知道嗎?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小時候就有跡可循。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手指越靈活娃越聰明
    其他孩子活潑好動,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木訥呆滯;其他孩子一張小嘴很會說話,而自己的孩子卻嘴笨得要命,著實讓家長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聰明?其實,單純地從孩子日常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並不全面,有些高智商的人,往往在性格上表現得更沉穩,所以判斷孩子是否聰明,還得要通過科學的方法。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父母要知道
    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班上就會有一種同學,學啥都不費力,別人絞盡腦汁一個小時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看一眼三下五除二就給解出來了。看《最強大腦》也是這樣,同樣是一個腦子,參賽選手的腦子就比我們的好用,我們還沒看明白題目呢,他們的腦子就已經高速運轉,開始了激烈的比拼。
  • 哈佛大學: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
    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真正能夠考取名校的孩子非常少,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去算算智商,想著提升孩子的能力。但其實哈佛大學告誡: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一個人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
  • 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一二,聰明是藏不住的
    數學競賽中他們好像是要稍微動動腦,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出正確結果。看到這些選手的表現,不難讓家長幻想要是自己家孩子也有這麼高的智商就好了。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智商高未來學習好,最近有一位粉絲就向我發出了疑問,怎麼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又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智商高低,從手就能看出來,不用非要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智力的高低,都體現在手上,不用等到長大再觀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Wilder Penfield曾經對這方面做過調查研究:我們常用的十根手指和手掌對大腦有非常明顯的刺激。就算手部細小的動作也可以充分刺激大腦,提高智力水平。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指」就能看出來,父母要早點留意
    隨著時代的進步,今天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希望他們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將來出人頭地。於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努力提高自己的智力,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兒童的智力不僅受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後天的發展也很重要。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家長不用等長大
    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想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優秀、聰明的表現。於是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寶媽就開始吃一些健腦的東西。除了媽媽打下的基礎,孩子在出生後,有些表現就能夠直接看出來了,就是通過寶寶的手部運動。
  • 如何判斷孩子聰不聰明,手上的這些「信號」,家長千萬別錯過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是否聰明從哪些方面能看出來呢?有的說能背誦很多詩歌,有的說自家孩子是個小人精,很小就能讀懂父母的情緒。其實從孩子的手上就能看出一些信號,不信你看!前幾天,李女士夫妻帶著寶寶去婦幼保健院檢做例行體檢,在簡單的面診之後,醫生就說,自家的孩子很聰明。這讓夫妻倆感到不解,孩子又沒有做智力測試,這個結果是如何判定的呢?心想可能只是醫生的客套話吧。醫生看出了兩夫妻的疑惑,便解釋稱,剛才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寶寶的抓握能力特別強。
  • 孩子聰不聰明,看小手就能知道一二,高智商是藏不住的
    有人說智商從手上就能看出來,這是真的嗎?燕子的兒子剛滿五個月,胖乎乎的小手能牢牢抓住一個毛絨玩具,很可愛。一次,學醫的朋友到家裡玩,看到這一幕誇讚寶寶太聰明。聽了朋友的話燕子又驚又喜,忍不住疑惑: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會做,怎麼就能看出聰明不聰明呢?
  • 寶寶聰明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一個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手上有這幾個特徵,暗示智商很高。自然握拳但有碰觸反射在寶寶出生後的4個月內,家長們會發現他們的小手是握拳狀的,即便父母們費力打開,最後小傢伙們還是會自然地蜷縮起來。不過,如果父母把手指放到寶寶手邊,小傢伙會很自然地緊握。這其實是寶寶碰觸反射的一種,說明寶寶對於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感知力。
  • 家長別不相信,你的孩子聰不聰明,「4個」方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雖然有一些笨拙,但是小傢伙吃得很認真,朋友也不打算幹涉,看著朋友帶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太省心了。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別不相信。
  • 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心靈手巧不是說說而已
    為何說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呢?因為精細動作發育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而這個孩子大腦發育的怎樣,通過孩子的手也能看出一些。 精細動作與認知能力是在發展中相互促進的,是大腦神經發育基礎,有些精細動作是某些認知習得的先決條件,可以預測小學四年級的學業成績,也正因此孩子聰不聰明,和手部精細動作有很大聯繫。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
    雖然家長都不信,也不想相信,但有些孩子就是不適合學習,如果走一些其他的路可能還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但要是在學習這一條路上一條走到黑,未來一定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了解,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在育兒領域也有一定地位。
  •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他的手指會告訴你答案,聰明是藏不住的
    其實大可不必,想知道孩子智商高不高很簡單,父母自己就可以判斷,完全不需要那些所謂「專業的測評人員」。兒科醫生就表示「兒童聰不聰明,是可以從他們的手上看出來的」。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小就有預兆,他們的手指會告訴我們答案」。那麼,孩子的手究竟可以給我們什麼答案?從他們的哪些行為可以看出孩子聰不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