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是否聰明從哪些方面能看出來呢?有的說能背誦很多詩歌,有的說自家孩子是個小人精,很小就能讀懂父母的情緒。其實從孩子的手上就能看出一些信號,不信你看!
李女士最近剛剛升級為媽媽,家裡的寶寶才8個月大。身邊的媽媽們提前給孩子報了早教課程,但是李女士覺得早教機構沒那麼靠譜,所以都是自己在家查閱相關資料之後,陪著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智力開發遊戲。
前幾天,李女士夫妻帶著寶寶去婦幼保健院檢做例行體檢,在簡單的面診之後,醫生就說,自家的孩子很聰明。這讓夫妻倆感到不解,孩子又沒有做智力測試,這個結果是如何判定的呢?心想可能只是醫生的客套話吧。
醫生看出了兩夫妻的疑惑,便解釋稱,剛才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寶寶的抓握能力特別強。而人的手部有著許多末梢神經,與腦部緊緊相連,抓握能力強說明孩子的腦部發育很好,也就是更聰明。
夫妻倆聽到這話都特別開心,雖然孩子沒有去早教班,但憑著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也什麼都沒有落下!
你知道嗎?手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在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幼師並不是像其他老師一樣,給孩子灌輸知識,更多的是帶著孩子一起做各種各樣的遊戲,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是因為手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那麼具體而言,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1)可以促進大腦運動中樞的發展
由於手部神經眾多,經常讓孩子鍛鍊動手能力,可以刺激手部神經的發育,讓它更加敏感。在不停的刺激下,腦部相應的區塊也會跟著反應,促進大腦運動中樞的發展。
腦部發育得比較完善,反過來會更加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腦部神經與手部動作就是這樣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發育的。
2、可促進記憶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僅僅依靠抽象的事物來鍛鍊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不如依靠動手能力,將抽象事物轉化為具體實物,這樣更能幫助記憶力的鍛鍊。
無論怎麼教孩子知識,孩子可能都弄不清楚,但是當孩子自己動手做一遍的時候,就會更加記憶深刻。
如何訓練寶寶的小手,讓孩子更聰明呢?
動手能力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鍛鍊,讓寶寶更加聰明呢?
1、沙畫
相信大家都在海邊握過沙子吧,那種觸感是不是記憶猶新?其實抓沙子是一種觸感遊戲,讓孩子通過觸摸不同的東西,來刺激手部神經的發育。如果沒有沙子,還可以用大米來代替。
但是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單純的觸感遊戲已經不夠用了,此時沙畫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沙畫不僅能讓孩子親手接觸沙子,更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畫沙畫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鍛鍊了思維能力。
2、翻花繩
一根簡簡單單的繩子,可以有層出不窮的變化,為的就是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動手來解決問題。只要一根繩子,就能輕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難題的能力,家長們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如果家長有時間的話,只要準備一些小小的道具,就能輕鬆早教,還可以培養親子感情。快讓孩子的小手動起來吧!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