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黃俊英,粵語相聲藝術的泰山北鬥

2020-12-18 談風說粵

轉眼間,著名粵語相聲笑星黃俊英老師已經從藝66年了,套用現今流行的一句話,老廣們都是看著黃老師的粵語相聲長大的。甚至誇張一點說,說粵語的廣東人大都認識他,大家都是忘懷不了他熒幕裡經典的「形象」。

上世紀50年代,黃俊英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被北方的相聲藝術深深吸引。期間,他與全國聞名的相聲藝術家馬季結下奇緣,在向馬季學習北方相聲表演形式的同時,黃俊英也暗下決心要用粵語創作相聲,用嶺南人民熟悉的方式來傳播傳統相聲藝術。

黃俊英與楊達

其後,黃俊英與好友楊達等表演藝術家,從廣東地區群眾生活中選取題材,採用粵語方言進行再創作和演繹。創作了《省港澳大比拼》、《廣州話趣》、《借電話》以及《肥仔米》等等深入民心的作品,大受歡迎,開闢了粵語相聲這樣一門具有廣東特色的語言表演藝術。

可以說,粵語相聲的出現,帶動了一批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富於生活氣息的文藝創作。半個世紀以來,粵語相聲已成為廣東曲藝的重要一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只要是講粵語的地區,它都擁有大量的觀眾和聽眾。

黃俊英雖然65歲宣布退休,但退休不離崗,後又接受劇團返聘16年至今直到現在。現今82歲高齡的黃俊英仍帶領相聲藝術團走四方,把歡樂和笑聲灑向千家萬戶,是廣東第一人,也是全國罕見的現職高齡藝術家。從藝這麼多年來,黃俊英創作演出了無數個經典之作,塑造出一個個令觀眾難以忘懷的藝術形象,以精湛的藝術表演徵服了觀眾,身體力行使粵語相聲這門新興的藝術門類在南粵大地深入人心。

黃俊英老師一家三口

而作為粵語相聲的開山鼻祖,如今他薪火相傳,桃李滿門,培養並帶領出一支優秀的粵語文藝隊伍——廣州相聲藝術團。眾多徒弟們成為多個藝術領域的優秀表演創作人才,為粵語相聲文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真正的德藝雙馨,為黃俊英老師點讚。

相關焦點

  • 「暢談」黃俊英的藝術人生與粵語相聲的中興到末路
    也正因為這一次的匯演,讓黃俊英接觸到北京和天津的相聲演員,才知道相聲原來這麼好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黃俊英下決心要把這株北方的藝術奇葩移植到南粵大地,開拓粵語相聲。黃俊英還與當時的相聲名家馬季一見如故,向他請教相聲,馬季也盡其所知,為黃俊英釋疑、解惑。
  • 黃俊英、何寶文同臺,「粵語相聲發展基金啟動儀式」啟動
    一場特別的「相聲進校園匯報演出」晚會30日在廣州文化公園中心臺舉行,拉開「粵語相聲發展基金啟動儀式」序幕。本場演出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廣東省羅定商會主辦,廣東黃俊英藝術公司、黃俊英藝術中心承辦。黃俊英與何寶文兩位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攜一眾小演員同臺演出。
  • 84歲高齡的粵語相聲泰鬥黃俊英,遺憾沒能讓粵語相聲繼續發揚光大
    黃俊英於1936年10月6日出生在廣東省雲浮羅定市,從16歲開始師從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品超的他如今已經從藝68年。笑壇傾情數十載的他早已成為廣東地區家喻戶曉的"笑星」。同為羅定人的廣東本土歌手廖寰取了「東山少爺」作藝名被網友給罵翻,而黃俊英被譽為「羊城笑星」卻從來沒有人質疑。
  • 粵語相聲還能靠黃俊英續幾年命?
    這是識廣第194次推送最近,「北京老鄉」大山又靠自己的老本行相聲上熱搜了。這個大部分笑點由粵語發音「梗」組成的相聲,不禁讓許多人懷想起了那個由黃俊英引領的燦爛輝煌的「粵語相聲時代」。眾所周知,相聲發源於我國北方的京津地區,是以北方方言為主的一表演形式。而粵語相聲,或者說「南派相聲」則是廣東曲藝家們通過「嫁接」而來的新品種。
  • 廣州舉辦粵港澳粵語相聲小品大賽 黃俊英任藝術總監
    廣州舉辦粵港澳粵語相聲小品大賽 黃俊英任藝術總監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鄧毅富  2018-10-04   新快報訊 記者鄧毅富 通訊員譚碧瑤報導 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相聲、小品大賽新聞發布會近日在廣州舉行。發布會上介紹,從現在至2019年3月,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將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相聲、小品大賽。
  • 粵語相聲找到了接班人,黃俊英徒弟新人輩出
    廣東粵語相聲泰鬥黃俊英的最得力弟子、廣州相聲藝術團第三代掌門人、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何寶文。何寶文,1944年出生於廣東順德,大專學歷。何寶文從小就對曲藝表演感興趣,從1972年開始走上創作和表演相聲之路,還得到相聲大師黃俊英的教導與指點,多年的創作表演獲獎無數。1983年,何寶文加入了由粵語相聲泰鬥楊達與黃俊英等人創立的廣州相聲藝術團。廣州相聲藝術團為了迎合觀眾的娛樂需要,幾乎每天都有演出,有時一天連趕三場。
  • 黃俊英:粵語不是普通的方言,相聲文化可以不斷傳承
    首先,黃老師解釋:粵語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語言,是一個世界承認/聯合國承認的語系,希望各界人士/學校/家長們也多點培養粵語相聲人才出來,推薦給我們,希望多點人學粵語相聲,推廣粵語文化,那我就老懷安慰了一個80多歲的老笑匠,肩負著巨大責任使命,每年依舊登臺表演,意在鼓勵新生代的相聲傳承人,不要放棄這個夢想觀眾們每一次看到年事已高的黃俊英最新演出,紛紛豎起大拇指引發回憶,卻又感嘆幾許無奈。
  • 「粵語相聲孖寶」牛年說「牛」!黃俊英、何寶文即將亮相「番禺春晚」
    番禺春晚 說起粵語相聲,想必大部分「老廣」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粵語相聲泰鬥黃俊英。由中國奧園集團、奧園·恒基·學苑一號冠名的「春暖人心,家在番禺」—2021年番禺春節聯歡晚會即將在番禺區融媒體中心精彩上演,屆時,國家一級演員、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何寶文這對「粵語相聲孖寶」將閃亮登場,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精湛搞笑的演技,聯袂演繹爆笑相聲《鬥牛》。
  • 黃俊英與楊達再同臺,演繹粵語相聲!多少廣州人的時代記憶
    《借電話》8月12日,我們又能看到黃俊英站在舞臺上為觀眾演繹精彩的粵語相聲作品了《黃俊英:一笑傾城》專題晚會黃老師透露,晚會只此一場那麼晚會有什麼看點呢?楊達表示,他和黃俊英是天生一對,「以前出去演出一次,在外面都待上3~6個月,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比他和他老婆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多,能不默契嗎?」以前有人傳言他們不合,黃俊英和楊達曾對媒體都有積極的回應。兩人都稱,那只不過是藝術上的觀點不同而已,「兩夫妻幾十年都難免有磕碰」,但強調「鬧分裂對相聲界絕對有害」,太荒謬了!
  • 「二五八」的扮演者何志鋒是黃俊英的徒弟,新派粵語相聲接班人
    何志鋒2003年,有著文藝夢想的何志鋒考入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影視表演與編導系,畢業後進入了廣州相聲藝術團成為了一名相聲曲藝演員,還成為了黃俊英的徒弟。近年來他大膽創新,與同門師兄弟吳海傑(列有銀的扮演者)合作了笑唱會,開拓了新派粵語相聲之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黃俊英的相聲接班人之一。
  • 粵語相聲大師楊達,黃俊英都跟他學習,多才多藝的一級演員
    參加中南曲藝匯演的時候,他發現北方的相聲節目有獨特的感染力,就產生了把北方的相聲移植到南方廣東來的想法。於是楊達就跟黃俊英商量研究,把北方相聲移植回來廣東。他們很留心地看演出,回來以後自己練習。通過自學摸索,還有向北方的相聲大師請教,楊達和黃俊英把普通話的相聲改為粵語演繹。經過幾年的演出,粵語相聲在廣東開花結果。
  • 粵語相聲大師楊達,黃俊英都跟他學習,多才多藝的一級演員
    ,楊達和黃俊英把普通話的相聲改為粵語演繹。經過幾年的演出,粵語相聲在廣東開花結果。楊達和黃俊英這對組合也被稱為一對活寶,他們總是能夠製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笑點,為觀眾帶來許多的歡樂。楊達與黃俊英的相聲表演得出神入化、合作默契。他們所說的相聲,很多都是他們自己創作出來的。
  • 弘揚與傳承嶺南粵語文化,黃俊英藝術館開館啦!
    黃俊英藝術館開館啦!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廣州市荔灣區文聯、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道辦事處的關心支持下,位於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北路耀華大街24號的黃俊英藝術館10月24日正式開館。
  • 支持粵語相聲傳承發展 粵語相聲發展基金在穗成立
    中新社廣州11月30日電 (王堅 索有為)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和廣東省羅定商會聯合主辦的「粵語相聲發展基金啟動儀式」暨「相聲進校園匯報演出」晚會(下稱「晚會」)30日在廣州舉行。晚會現場,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與何寶文同臺演出。
  • 更好地傳承推廣粵語相聲
    黃俊英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素芹、沈亦霖)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廣東文化人物系列展覽」第十年展《笑星黃俊英》昨日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開幕。「粵語藝術要傳承下去。」
  • 著名粵語相聲演員,曾反對弟子盲目模仿德雲社,年過八旬風採依舊
    不過在嶺南地區,尤其是講粵語的地方,最知名的相聲演員可不是郭德綱、馮鞏等人。在廣東大部分地區,最為家喻戶曉的就是有「羊城笑星」之稱的黃俊英,而當地最知名的相聲社團就是黃俊英、楊達、林運洪等人成立的「廣州相聲藝術團」。黃俊英是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
  • 他一開口,你就想笑 南粵相聲泰鬥黃俊英做客「大師下午茶」
    移植北方相聲到南粵大地1958年,黃俊英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迷上幽默詼諧的北方相聲,下決心要把這株北方的藝術奇葩移植到南粵大地。經過數十年持之以恆的表演創作,黃俊英給幾代廣東人民帶來《孤寒地主》、《廣州話趣》等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也讓相聲這種北方傳統藝術在南粵紮下深根。「真正的相聲藝術家,說學逗唱都要精通。」
  • 黃俊英藝術館開館,盡覽笑星近70年藝術人生
    這裡主要記載了我從藝68年的藝術人生,希望能給熱愛相聲的街坊們了解我的從藝之路,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在開館儀式上,84歲的黃俊英動情地說。廣州歷經2200多年歷史,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等的最早發祥地。粵語是嶺南文化的標誌之一,而粵語相聲是粵語文化的重要的傳承載體,以生活趣事、粵語文化、語言方言等作為主要表演形式,貼近大眾。「我不是黃俊英,我是英-俊-黃。」
  • 黃俊英藝術館開館,盡覽笑星近70年藝術人生
    這裡主要記載了我從藝68年的藝術人生,希望能給熱愛相聲的街坊們了解我的從藝之路,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在開館儀式上,84歲的黃俊英動情地說。廣州歷經2200多年歷史,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等的最早發祥地。粵語是嶺南文化的標誌之一,而粵語相聲是粵語文化的重要的傳承載體,以生活趣事、粵語文化、語言方言等作為主要表演形式,貼近大眾。「我不是黃俊英,我是英-俊-黃。」
  • 講粵語掂唔掂?來個大賽試一試!粵語相聲小品大賽啟動報名
    新聞發布會上,黃俊英表示:「從9月至明年3月,將進行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相聲、小品大賽和《笑星黃俊英》展覽兩項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粵語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好好傳承、發揚。這次活動『一靜一動』,會舉辦得很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