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10月24日,周末早上的文昌北路耀華大街鑼鼓喧天,小小的巷子人聲鼎沸,坐落在這裡的黃俊英藝術館正式開館。這座藝術館收藏了著名羊城笑星黃俊英耕犁藝壇近七十載的所有珍貴藏品及有關粵語相聲資料,將長期免費向市民開放。「我生在西關,長在西關,現在藝術館也落戶西關。這裡主要記載了我從藝68年的藝術人生,希望能給熱愛相聲的街坊們了解我的從藝之路,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在開館儀式上,84歲的黃俊英動情地說。
廣州歷經2200多年歷史,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等的最早發祥地。粵語是嶺南文化的標誌之一,而粵語相聲是粵語文化的重要的傳承載體,以生活趣事、粵語文化、語言方言等作為主要表演形式,貼近大眾。「我不是黃俊英,我是英-俊-黃。」黃俊英的相聲名段常常讓觀眾會心一笑。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獲得「粵語相聲大師」的美譽,是南粵家喻戶曉的藝壇常青樹,在他創作和演出的百多個節目中,不少難忘的藝術形象已經深深印在廣大觀眾心中。
黃俊英藝術館位於荔灣區文昌北路耀華大街24號,是整幢結構古香古色的西關大屋,共分5層。其中首層前座通過音像圖文全方位展示了黃俊英近70年藝術生涯,後座有黃俊英的個人書法展,二層為名人名家贈與他的書畫展,三層為音樂製作室,四層為休閒會客空間。
黃俊英出生在廣州,成名在廣州,是土生土長的西關人,「我在長壽東路出生,廣州淪陷後回羅定一年,後來回廣州後住在耀華東街24號,」黃俊英談到,藝術館之所以選擇落戶西關,是因為自己跟西關有很深的緣分和感情,希望通過建藝術館,將粵語文化、粵語相聲藝術發展傳承下去。
走進首層前座展廳,記者看到陳列的各種劇照、獎狀、獎章、歷年相音效卡帶封面以及海報等各種音像圖文史料,展示了黃俊英的人生經歷和藝術脈絡。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各種「鬼馬」劇照旁邊,有黃俊英近70年藝術生涯的點點滴滴,以及粵語相聲的歷史。
展出的史料顯示,1958年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時,黃俊英看到相聲名家馬季的演出後,對這種曲藝品種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全國曲藝會演結束後,他首次嘗試和搭檔表演了北方相聲中的一個返場小段,這是他第一次講相聲,也是他相聲藝術生涯的開啟。此後,他嘗到研究改編北方相聲曲目、用廣州話演出的甜頭後,開始探索創作符合廣東人口味的粵語方言相聲作品。1983年,廣州相聲藝術團成立,黃俊英出任第一任團長,他創作和參與改編、演出上百部粵語相聲作品,粵語相聲由此進入一個全盛時期。廣州相聲藝術團的節目頻頻在電視和電臺播出,並成為各類晚會的壓軸戲,演出3000多場,觀眾300多萬人次,成為嶺南地區極受歡迎的藝術團體,黃俊英和楊達等同仁,將笑聲帶到省內外各地。
「這裡記載了我從藝68年的藝術道路,有坎坷,也有轉折。藝術無止境,我特別希望學藝術的年輕人、小朋友看到這些,能珍惜當下,把粵語文化好好傳承下去。」黃俊英告訴記者。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相聲進校園授牌儀式。據了解,相聲進校園是黃俊英藝術中心推出的一項公益項目,藝術館的老師每周到約定學校進行相聲授課。
本次活動由粵語相聲發展基金主辦,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東黃俊英藝術有限公司、1024文藝空間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