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遇見一家書店」?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將於9月上旬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聽聽FM、喜馬拉雅FM、有書等平臺同期上線。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得到不同領域名家的鼎力支持,演員藍天野、濮存昕、薩日娜、龔麗君、王斑、劉智揚、劉婕等,導演唐燁,作家李敬澤、李洱、寧肯、徐則臣、祝勇、梁鴻、周曉楓、常怡、張莉、楊早、解璽璋、崔曼莉、石一楓、蔣一談等,詩人樹才、霍俊明、楊慶祥等,主持人馬宗武、郭煒、米夏等,藝術家呂敬人、熊亮,朗誦藝術家呂仰平、崔雅清、胡樂民、張倩,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音樂人魏小石等48位名家,講述他們的書店故事,用具有「在場感」和「臨境感」的內容,讓大眾「聲臨其境」,體驗一場不打烊的書店漫步。
第一季中,藍天野娓娓道來琉璃廠的書肆記憶和中國書店讀者服務部的「書情」與「書事」;濮存昕帶大家探訪北京人藝戲劇書店中那些或經典或先鋒的故事;幾十年的老書友薩日娜,在中央民族大學的團結書社造訪不同民族的風土和人物;李敬澤介紹布衣古書局裡的「弄潮兒」;寧肯講述自己的「故交」——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的前世今生;呂敬人從設計的角度,發現言YAN BOOKS中的乾坤;樹才用詩人的眼光,引著人們去讀詩歌主題書店——小眾書坊……在他們獨特的故事和視角中,每一家書店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溫度。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不光講述書店這個獨立存在的空間,更有挖掘其深度文化底蘊。讀者能聽到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三聯韜奮書店這些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共同成長起來的書店,如何成為一座座城市精神坐標;故宮書店、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中國書店雁翅樓店、詩空間、春風書院如何在歷史的根基上,構建出新的生態和服務模式;自在博物書店、地圖主題書店、碼字人書店、「黑膠世界」創意音樂書店、Jetlag Books等書店,如何從一個主題出發,讓書店成為一個獨特的、沉浸式的體驗場;明德求是書店、北京外研書店如何成為教育的「第二空間」……這些,不僅是一家書店的履歷,更能窺見北京實體書店的整體發展風貌。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從內容角度開啟探索,第一季旨在通過名家的引領,展示北京實體書店的整體面貌,接下來將陸續推出更多內容,呈現更多北京最美書店和特色實體書店。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李俐
編輯 關一文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