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第二季上線

2021-01-18 北京發布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該項目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的全新嘗試,第二季聯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進行跨界合作,演員藍天野、濮存昕、薩日娜、王斑、劉智揚等加盟,同時,也邀請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音樂人魏小石、國家一級演員呂仰平等嘉賓,帶領讀者在這個冬天,體驗書店的溫暖。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通過作家引領、書店參與和平臺互動,實現了「書店+」的跨界,突破地域、時間和行業,讓人們找到精神共鳴,重新發現書店。(詳情請戳: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該節目推出後,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同時探索出城市文旅結合的更多可能性。節目以實體書店扶持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繫為索引,結合首都文化定位、城市公共服務、城市經濟、城市文旅、全民閱讀等多種背景和角度,延伸挖掘書店價值,著重宣傳實體書店的特色和文化創新聯結,突出創新性、示範性和可複製性的內容精品。11月13日至20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共同推出「北京書店漫遊之旅」系列直播活動,該系列活動邀請「聲音漫步」嘉賓寧肯、張莉、石一楓、崔曼莉、熊亮及書評人綠茶等,從聲音走向實景,在北京最美的秋日徜徉漫遊書店,與書店主理人跨界對話。通過打卡王府井文化圈、三裡屯時尚圈和798藝術圈,探訪12家特色書店,從「圈」「店」「書」「誦」「人」五個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書店與城市歷史與街區的關係,突出特色書店的示範性和多形態,活動聯袂北京發布、學習強國、光明網、北京日報、新京報、新浪閱讀、騰訊直播等多家政務矩陣和媒體平臺參與直播,三場直播總觀看量達到2300萬以上。以「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和「書店漫遊之旅」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動,充分反映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堅持高質量發展、精細化服務和個性化整合的創新思路和務實作風,從產業扶持到內容扶持,再到精品扶持,結合新技術、新傳播和新零售等發展趨勢,夯實實體書店的品牌形象,激發書店多樣態發展,創新實體書店宣傳的獨特模式,切實促進實體書店高質量建設,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提振首都實體經濟發展。

近期上線的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旨在更深入地挖掘北京特色實體書店,以多維的角度參看書店產業的生長融合,讓更多人看到書店、走進書店並愛上書店。

實體書店的發展折射出城市文化傳統與核心精神,凸顯著城市的文化魅力。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內容在第一季的基礎上,挖掘更多書店的價值,從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點,串起城市的文化脈絡。北京的琉璃廠大家再熟悉不過,作為北京的文化中心,明清時期的琉璃廠受到了全國士人學子的矚目。當前清朝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各地書商紛至沓來,以書會友,流通天下,琉璃廠更是聲名鵲起,吸引著無數博雅名流、墨客舉子流連駐足。書林清話之風,至民國時依然長盛不衰,老師傅說,魯迅先生在客居北京的14年間,曾來琉璃廠訪書480餘次,至今仍是書林掌故。藍天野說起這裡,可有的是故事,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書店讀者服務部,他講到:「1952年,中國書店成立後,先後與111家私營古舊書店合營,以典籍為媒介,延續著北京的文脈,也成為城市文化的記憶載體。」如今走進書店,這樣零距離感受古籍,甚至能親自看著老師傅們修復古籍,這對於熱愛古籍的讀者而言,是難得的體驗。而作為老人藝人,濮存昕最常去的莫過於北京人藝戲劇書店,在他看來,這裡浸潤著一代代戲劇人,也影響著一代代觀眾,在這裡最容易找到戲劇同好。北京團結書社是薩日娜逛了幾十年的書店,她年輕時,想找些民族研究的通俗文本,是不那麼容易的,但在團結書社,寶藏卻很多。團結書社作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其讀者服務部,至今已33年了,薩日娜在這裡看到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生長和創新表達,成為讓民族多元一體的新窗口。王斑則推薦了位於王府井大街上的涵芬樓書店。涵芬樓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為讀者構建的一座精神家園。商務印書館今年123 歲了,它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標誌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2003 年,涵芬樓以現代書店的形式再開業,因襲舊名,是對前人的繼承,也是對未來的瞻望。在名家的引領下,北京的實體書店不僅是一個個獨立有趣的文化空間,更與城市文化和時代背景勾連,引發更多值得探討的內容和故事。在全球化勢不可擋的時代,人類擁有共同的命運和使命。我們不僅要從城市的角度看書店,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書店。從書店自身發展來看,如今,書店正在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從書店多元複合的經營方式,到不斷地跨界聯動,讓更多行業在書店這個場域進行交匯、碰撞和聯結。同時,這樣的全新視野,也為讀者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讓他們更深度地參與到書店的空間建設、文化建設和社群連接中,成為書店的文化元、傳播元和「自來水」,因而不斷生成更多可能性。從城市的角度來看,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具有獨特魅力。作為一座擁有著厚重歷史、豐富底蘊和複合型文化的城市,北京擁有多樣的書店文化空間,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時代風尚,通過多媒體、多渠道和多角度的傳播,不僅能引領中國的書店發展趨勢,更讓世界真切感受和了解北京城市的文化個性與特色。據悉,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將於2021年初推出第三季,屆時將聯動更多跨界嘉賓,深化內容,讓讀者了解、體驗不一樣的書店。同時,該計劃將持續推動文旅新「聲」態,打造更多的書店主題路線,廣泛聯動,運用線下+線上有機結合的方式,邀請更多作家、大V和跨界人士以聲為錨,引領人們走進書店,以獨特的視角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



推薦閱讀: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 1號線、八通線貫通工程繼續開工!今起5天,這個站停運

● 近期這些「健康寶」使用的問題我們來替您解答~

相關焦點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第二季上線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
    實體書店的發展折射出城市文化傳統與核心精神,凸顯著城市的文化魅力。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內容在第一季的基礎上,挖掘更多書店的價值,從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點,串起城市的文化脈絡。北京的琉璃廠大家再熟悉不過,作為北京的文化中心,明清時期的琉璃廠受到了全國士人學子的矚目。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重回書店,發掘城市的精神之光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5日上線 48位名家帶你雲遊書店
    如何「遇見一家書店」?是街邊散步的偶遇,還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亦或是隨一位名家一起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將在9月5日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
    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或者,隨一位名家一起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
  • 遇見一家書店 24小時不打烊
    乘公交到美術館東街站,下車便是三聯韜奮書店,藍底兒招牌上『三聯韜奮書店』幾個白色字體顯得格外端莊素雅。這裡是三聯韜奮書店總店,1996年開張後……」如何「遇見一家書店」?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還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如今,有了一種新的「遇見」方式——跟隨一位名家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
  • 「24小時聲音漫步」,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或者,隨一位名家一起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
  • 以聲為錨,跟隨藍天野、濮存昕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
    BOOKSTORE「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1952年,中國書店成立後,先後與111家私營古舊書店合營,在前人的基礎上,挖掘、保護、流通古籍,以典籍為媒介,延續著北京的文脈。如今的中國書店讀者服務部,承接民國時期邃雅齋、肄雅堂等古舊書店的衣缽,在當年的海王村公園舊址重新規劃,形成今日之格局,成為城市文化的記憶載體,是不可替代的京城文化名片。有這樣一間書店,是讀書人之幸,也是城市之幸。
  • 書店衝擊波! 跟隨名家聲音漫步,一起找到「精神原鄉」
    「一座書店溫暖一座城。」有聽眾在「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音頻下方這樣留言。在這段6分47秒的音頻中,書籍設計師呂敬人用聲音帶聽眾造訪了北京的言YAN BOOKS書店,從審美和藝術的角度,體驗這間「雜誌博物館」。不用專程抵達,這一次,每個讀者都可以跟隨名家,借聲音,漫步書店。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如何「遇見一家書店」?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或者,隨一位名家一起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如何「遇見一家書店」?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得到不同領域名家的鼎力支持,演員藍天野、濮存昕、薩日娜、龔麗君、王斑、劉智揚、劉婕等,導演唐燁,作家李敬澤、李洱、寧肯、徐則臣、祝勇、梁鴻、周曉楓、常怡、張莉、楊早、解璽璋、崔曼莉、石一楓、蔣一談等,詩人樹才、霍俊明、楊慶祥等,主持人馬宗武、郭煒、米夏等,藝術家呂敬人、熊亮,朗誦藝術家呂仰平、崔雅清、胡樂民、張倩,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
  • 在書店,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北京國際圖書節特輯
    生活裡的文藝,文藝裡的生活……」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和小馬哥富有磁性的聲音,每天晚上21:00-22:00的文藝之聲·品味書香欄目就開始了。「每個城市都有書店,今晚說說你所在城市裡,你喜歡去的書店吧。」廣大聽眾一邊收聽24小時聲音漫步·遇見一家書店,一邊和親切的小馬哥熱烈互動,他們在微信和微博上都表達了對這一欄目的支持和鼓勵,以下選取部分留言以饗讀者。01@擊枻長歌書店可謂是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風景。
  • 24小時書店是如何盈利的?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三聯24小時書店經理張作珍處證實,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三聯第二家24小時書店將在海澱區清華大學同方廣場正式開業。張作珍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說,三聯韜奮書店自去年4月23日正式營運第一家24小時書店後,截止到年底盈利增長了130%,只要做好經營、精打細算,24小時書店是可以做到盈利的。這次新店開張也獲得政府的600萬元補貼,但因為前期花費比較大,張作珍預計在經過兩到三年的培育之後,第三年可以做到盈虧平衡。
  • 廣東:汕頭有了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23日,在暖黃色的燈光下,讀者小林捧著一本歷史故事書,沉浸在歷史長河中,遨遊在中華浩瀚的文明裡,觸摸那石頭上的傳統文化……這是在合勝書店中的一幕。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廣東省汕頭市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為市民營造閱讀社會風氣,共同品味書香之氣。
  • 體驗Pageone24小時書店:太美了,慚愧很久沒進書店
    就在距此標誌不足800米的地方,北京坊Pageone24小時書店於上周五啟動體驗季,儘管事先沒有發布消息,卻依然有不少讀者夜色中推門而入。  與「中國公路零公裡點」相契合,這家24小時書店正是以「閱讀原點、文化地標」為核心訴求,體驗季的開啟,也標誌著中國A股上市企業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收購Pageone後,參與公共文化、公共閱讀一系列舉動的開始。
  • 「一個書店」升級為昌平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北京西二旗回龍觀的「一個書店」,是一個由「前網際網路人」運營的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
  • 48位名家帶你雲上「聽」書店!
    如何「遇見一家書店」?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或者,隨一位名家一起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由雲圖數字有聲圖書館獨家承制。
  • 世界讀書日 | 在長沙遇見最美書店,遇見更美的自己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  書店分為三類,一是綜合性書店,其特點是大而全;二是連鎖型書店,終極目標是上市;三是獨立書店,有產業支撐,不以銷售為目的,重在氛圍打造與圖書選品。德思勤24小時書店便是第三種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