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傳》,宋江是絕對的主角人物。在眾多好漢中,宋江的篇幅不是最多的,其人物形象的刻畫也不是最精彩的,就連擁有的「粉絲」,也遠不如魯達、武松等人,甚至還有人對他反感,將其視作「萬惡之首」。
可即便如此,宋江依舊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他的厚黑、城府、手段、心計,讓他一步步坐上了梁山之主的位置,最後成功帶領隊伍走向「團滅」。
這次,小鹿不噴這個宋江,打算說說他的綽號。
在一眾好漢中的綽號中,有兩個人物比較特殊,一個是武松,沒有綽號,行走江湖靠的是本名,至於「行者」二字,不過是名義上的綽號,他本人都沒用過。
另一個便是宋江了,他有倆綽號,一是「及時雨」,二是「呼保義」。另有說法認為:「黑宋江」與「孝義黑三郎」也是,但鮮少提及,這裡不多做闡述。
及時雨,恐怕是宋江最響亮的名號了。《水滸傳》第十八回提到:
「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了解宋江的讀者,都知道他的名氣給他帶來了多大便利。一如沒遮攔穆弘、船火兒張橫、錦毛虎燕順等人,聽到宋江及時雨的名號,無不臉色大變倒頭就拜。可以說,及時雨就是宋江行走招牌的一道護身符。
黑三郎,心黑的黑
正因如此,在《水滸傳》中,凡是眾位好漢提到宋江的綽號,皆是稱他為「及時雨」。可見宋江的行俠仗義,得到了江湖好漢的一致認可。相反的是,「呼保義」這個外號,卻從未出現在各位好漢的口中。既然如此,為何宋江會有「呼保義」這個綽號呢?小鹿在原著中看了下,發現「呼保義」這個綽號,大概出現在兩個地方。
首先,就是梁山排座次之前,從地下挖出來的石碑上,書寫的正是「呼保義宋江」,而不是人們口中的「及時雨宋江」。
其次,待梁山座次排好之後,忠義堂前掛了兩面大旗,分別是「河北玉麒麟」與「山東呼保義」。
大旗上所書「呼保義」
從這兩個地方,不難看出宋江對「呼保義」這個綽號的態度。其實,「及時雨」是江湖人自發給他起的綽號,而「呼保義」則是宋江本人認可的,換言之,這是他的自稱,一般是用在正式場合的。有一個細節請注意:宋江全夥大招安後,梁山呈上的花名冊,也便是「呼保義宋江」。
說到這,難免會有人會問:「及時雨」這個綽號,代表了眾位好漢對宋江義氣的認可,為何宋江本人,卻堅持以「呼保義」來自稱呢?
大家需要先明白一點:《水滸傳》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取向,是從「義」到「忠」的。雖說忠義二字同是梁山好漢的目標,但在原著的前半段,主要便是「義」,在推動著情節的發展。白龍廟小聚義、三山聚義打青州,都是圍繞「義」字來描寫的。
但自從梁山羽翼漸豐,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全書的核心價值,便以宋江為首,開始為招安做鋪墊。而「呼保義」中雖然有個「義」字,但他卻是宋江表明自己忠誠的一種方式。
為何會這樣說?不妨來看一下「呼保義」的詮釋。南宋周密的《葵辛雜識》中收錄了《宋江三十六人贊》,是這麼說宋江的:
「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桌?專犯忌諱。」
按照何心先生在《水滸研究》中的說法,這裡的「保義」,是與「假王」對應的說法,所以它應該是指一種武官的名稱——保義郎。所謂「呼保義」,便是自呼為保義郎。問題又來了,宋江自稱為「呼保義」,是有什麼打算呢?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其實,宋朝皇室習慣將保義郎當成是一種籌碼,用來籠絡一些起義軍的首領或是一些小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宋會要》便有記載:
「靖康元年六月一日敕節文,勸募到鄉民丁壯忠義社,各使推擇首領,自相團結,若得千人以上,與借授保義郎。」
顯然,宋江自稱這麼一個綽號,也證明了他早有盡忠之心。按照這個說法,宋江也想如這些保義郎一般,得到朝廷的認可。這未嘗不是一種暗示,無論是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還是他自稱為「呼保義」,都表明了他暗藏的野心。由此可見,宋江一直想要盡忠朝廷、盡忠趙宋王朝,而招安一事,也是他謀劃多時的產物。
宋江要盡忠的對象——宋徽宗
待招安成功,宋江這個保義郎,便不是自稱的了,而是朝廷名正言順承認的。到那時,宋江的心願才算是達成了吧。
參考文獻:《水滸傳》、《宋會要》、《水滸研究》、《葵辛雜識》
文:古老的小鹿 / 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