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譜》
盛巽昌
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
《水滸》裡有英雄,也有奸佞,有好漢,也有平民。但作者眼中一視同仁,幾乎人人都有綽號。這些綽號背後的含義是什麼?這些綽號有什麼樣的文化內涵?這些綽號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內涵?在新作《水滸人物譜》中,盛巽昌以水滸人物的綽號為切入點,史實典故、民間故事、宋元雜劇、暗語切口、社會風情等娓娓道來,說盡水滸人物風流往昔。認識、研究中華文化,可以借讀本書人物的綽號,探尋它們的由來、發展和影響,以及它們所蘊涵的社會眾生相和時代風尚。
長期以來,世人對《水滸傳》人物及其姓名和綽號頗有興味,它們已被視為水滸文化的標識,具有特別的藝術魅力。如天罡星群中林衝的綽號「豹子頭」,王英綽號「矮腳虎」等。綽號中有的表現人物本事,如智多星吳用、神醫安道全、聖手書生蕭讓;有的展示人物形象,如赤發鬼劉唐、青面獸楊志、九紋龍史進;有的點出人物武藝,如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雙鞭呼延灼;有的勾畫出人物性格,如拼命三郎石秀、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還有的是說明人物身份,如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浪子燕青等。這些綽號與人物特點融為一體,在民間的影響力已經取代了人物的姓名。當你讀到急先鋒索超時,閉上眼你都能想像到兩軍對壘他一馬當先的畫面;讀到浪裏白條張順,你自然會想像出他穿梭於水面留下類似漁船駛過後的白色浪花。讀到赤發鬼、黑旋風、活閻羅、拼命三郎等綽號,你無需讀過本人事跡便可知曉這些人是個什麼角色。
據盛巽昌考證,《水滸》中的人物源自《宋史》《宋史紀事本末》《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贊》等相關史籍文獻。經過民間歷代說書家、戲劇家的塑造,提煉出了形象異常生動的綽號及人物事跡。作為梁山泊的首領,宋江算是《水滸》中稱號最多的人了,一共有四個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形容的都是他一人。前兩者使用的人少,一個「黑」字帶出了貶義和譏諷,從宋江的膚色來嘲笑。使用者也多是不懷好意,只為譏諷宋江的不義而存在,遠不如另外兩個綽號來得正傳得廣。在《大宋宣和遺事》的原始記載中,只見人稱他為「呼保義」,不見「及時雨」這個稱呼。元曲雜劇中,有時叫「呼保義」,有時叫「及時雨」,並沒有統一稱呼。而在《水滸》裡,一直是兩者並用,口頭上一般都稱「及時雨」,正式場合都稱為「呼保義」。
如果宋江在今天當個明星,打算開微博,他肯定想起名為@呼保義宋江,他的團隊肯定想讓他叫@及時雨宋江。一生魯莽沒什麼文化的李逵初見宋江時,就曾直呼「原來兄長正是及時雨宋公明!」當時宋江被發配江州(今江西九江),可見「及時雨」並不止在山東境內傳播,江湖上早已聞名。而「呼保義」更多是出現在正式場合中,比如排座次的忠義堂大廳上,宋江座椅後赫然豎著「山東呼保義」的大旗,與「河北玉麒麟」遙相呼應分列頭把次把交椅。如果讓宋江給你籤名的話,他肯定想籤「呼保義」。可見,「及時雨」只是一般的口頭稱呼,江湖認可度高,而「呼保義」則是宋江個人認可的綽號。「及時雨」好理解,樂善好施、仗義疏財救人於危難的形象呼之欲出,而「呼保義」卻有些難解了。
「保義」源自宋代小武官保義郎。有人認為宋江並無稱王稱帝之心,造反就是為了招安,混上個芝麻官保義郎。在宋代,整個朝廷冗官沉重,往往用保義郎的空頭官銜來籠絡民間能人。可以用來籠絡草寇土匪將領,安定地方治安;又可以用來籠絡鄉紳士人,出財出力保障地方後勤。這可以算是當時除了科舉以外平民最容易獲得的官職了,一般人皆以有保義郎的稱號為榮。在宋朝叫別人保義郎,就像是咱們現在稱生意人為老總,稱前輩為老師一般。在當時這種稱呼既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榮譽。
從《水滸》來看,宋江自打上梁山後朝思暮想的就是被朝廷招安,當然他也願意別人稱他為保義郎,這個稱號也呼應了宋江的心態,也是對他人物的高度概括。
為什麼要在「保義」之前,加上一個「呼」?在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有這樣的記載,「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在這句話中「呼保義」與「稱假王」相對稱,「假王」和「保義」都是名詞代指稱呼。而「呼」和「稱」相對稱,也就是「呼作為」和「稱作為」的意思。這麼看來,呼保義其實就是「叫做保義郎」的意思了。如此解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宋江自己喜歡用「呼保義」的綽號,而在江湖上卻習慣對他稱為「及時雨」,只是源自不同的心態而已。
在《水滸人物譜》書中,上到徽宗趙佶下到跑堂的小二,作者將各色人等綽號、姓名的來歷逐個探究了一番。據統計,《水滸》一書中僅出場的有名有姓者有577人,有姓無名者99人,無名無姓者9人,總共算起來有685人之多。《水滸》成書過程縱跨宋元明三朝,其中人物事跡、故事演變甚至傳播方式都五花八門,到成書之後,讀者對於書內所載內容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作者盛巽昌先生不以《水滸》中的人和事做善惡分析,不以忠奸為尺度,不以書中的是是非非為坐標,而是梳理了書中出現的各種人物,從他們的綽號稱呼入手,輔以史料佐證,為人們講述了這些生動形象的綽號的由來,勾勒出宋元明三代民間文化的演變過程,也展現出宋代民間旺盛的生命力、別樣的平民文化。(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