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唯分數、唯升學,功利教育評價導向如何校正?

2020-12-04 騰訊網

埋頭苦讀的學生們桌前都堆著高高的參考書、習題冊 郭晨攝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是教育評價中的老大難問題,易導致教育導向出現短視、功利苗頭,扭曲了教育本質

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一環套一環,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負循環動力機制」

最緊要的是建立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苗苗

教育評價指揮棒關係教育「大船」的航向,牽動著教育全局,引導著國家發展的人才支撐。

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

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中央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劍指「五唯」頑瘴痼疾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鞠光宇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下稱「五唯」)是教育評價中的老大難問題,容易導致教育導向出現短視和功利,扭曲了教育本質。

在實踐中,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考高分,競爭好學校,不惜代價為孩子報過多課外補習班,其中不乏搶跑、搶學的「應試」培訓班;有的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提醒學生抓緊每一分鐘時間複習;有的重點學校高考成績不如往年,校長則被調離崗位……

高書國認為,唯分數、唯升學的導向,過於看重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和應試操練,而忽視了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全方位培養,讓全面發展變成跛腳走路,在「五唯」中危害最甚。而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一環套一環,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負循環動力機制」。

例如,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招人用人過分注重高學歷、高文憑,非985、211畢業不錄,非名校、博士不用;還有一些高校過分看重科研論文,憑論文對學生獎優罰劣,以論文作為老師職稱晉升、年終考核、人才計劃、科研項目等的首要標準,以「帽子」大小確定年薪、住房、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待遇。學歷、論文、「帽子」上負載的功利越來越多,也加劇了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影響了人才競爭環境和校園生態。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五唯」頑瘴痼疾的產生有外部因素,如社會用人制度的學歷主義、高考指揮棒的「唯分數論英雄」等;也有內部因素,包括制度設計輕視職業教育、學校發展不均衡、評價理論和技術落後、評價創新缺乏動力等。「歸根結底,是因為立德樹人的要求沒有完全落實到體制機制,德育、素質教育的應有地位和科學評價體系尚未真正確立。」

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中央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清晰傳遞了中央對立德樹人的堅決態度,要求各級各類教育必須在落實立德樹人上下功夫。

就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2017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已經明確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三個方面做了具體部署。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按照《意見》要求,德育層面「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這意味著各級教育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科學定位德育目標,合理設計德育內容、途徑、方法,使德育層層深入、有機銜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智育層面強調,「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這些關鍵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全是面向21世紀的人才需求提出的核心素養,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來落到實處。

體育美育層面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意味著各級各類教育要通過切實的制度設計,加強和改進體育,改變美育薄弱局面,同時要深入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為孩子的長遠發展築牢身心健康這一基石。

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表態,「體育美育要有剛性要求,勞動教育要有效開展起來,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視起來,以新的方式推進立德樹人工作。」

受訪專家認為,以新的方式推進立德樹人工作,必須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宏觀管理體制改革為例,受訪專家分析說,當前最緊要的是建立標準健全、目標分層、多級評價、多元參與、學段完整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督導,依法加強對學校規範辦學的督導,強化督導結果運用。

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是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也是校正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的現實需要。

高書國認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要順應教育發展階段的需要。「五唯」評價形成於教育注重規模增長的發展階段,因其具備可量化、公平、高效、易操作、不易舞弊等優點,在促進我國教育高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進入新時代後,教育發展正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從教育普及向提升人的素質邁進,「五唯」評價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亟待構建完善新的評價體系。

受訪專家表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必須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去構建。

首先,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價老師,以考試成績、科研論文評價學生的導向和做法,探索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用愛的眼光發現學生。

顧明遠說,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不盡相同,要用愛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尊重、理解、信任、激勵、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激發其學習的成就感和成長的快樂。特別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城鄉困境兒童、殘疾兒童和學習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

其次,改變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改掉把升學率和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的運行規則,探索「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再次,改掉簡單以論文和「帽子」評價高校老師的導向和做法,探索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嚴把選聘考核晉升思想政治素質關,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建成師德師風高地。

最後,破除「唯文憑」「唯帽子」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鞠光宇說,論文、「帽子」不完全代表能力,也不能概括人品、德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給全社會帶個好頭,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

相關焦點

  • 八部委聯合發文:中小學「評價指揮棒」不能再唯分數、唯升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佘穎)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人社部等八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改變唯分數、唯升學,建立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強化過程性
  • 破除功利化 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
    「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是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的重要目標任務。為什麼破「五唯」如此關鍵?因為「五唯」反映實踐主體對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等評價標尺的理解、態度和處理方式,是實踐主體對評價標準片面推崇和追求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折射出教育各環節各領域所存在的教育功利化問題。
  • 熊丙奇:破除唯論文導向,強化專業評價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
  • 「五唯」:痼疾如何生成,怎樣破解
    【教育透視】  作者:劉振天(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
  • 瞄準教育痛點,看教育評價這根「指揮棒」怎麼變
    三湘都市報記者 楊斯涵 黃京張貼高考喜報,發布中考、高考「狀元」……曾幾何時,學校、教師、家長一直把分數看作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導致學生苦、家長累、學校壓力大。那麼如何打破唯分數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
  • 「唯論文」導向的科研病該治了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
  • 瞭望丨教育評價新路向
    方案直擊教育評價中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瘴痼疾,提出了系列改革任務,對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指明了新路向,對於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人人都在喊、會會都在講破除「五唯」,可是有更好的評價方式嗎
    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論文是老師的命根子,升學是學校的命根子,帽子是導師的命根子,文憑是單位的命根子。最近教育部頻繁出招,整治「五唯」現象,看來要動真格了。實際上,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評價問題、破「五唯」問題、美育體育問題都被擺上了桌面,成為高頻詞彙。「五唯」,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15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公告,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教育部:破除高校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明確十「不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
  • 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教育評價指揮棒怎麼變?
    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教育評價指揮棒怎麼變?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 破「五唯」立在其中
    原標題:破「五唯」立在其中   【論教】   編者按 「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是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重要內容。教育評價是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行為和心態,因此教育部提出2019年「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破解「五唯」難題,是教育進入全面普及階段能否健康前行、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
  • 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瞭望|教育的指揮棒變了
    文 | 鞠光宇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方案直擊教育評價中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瘴痼疾,提出了系列改革任務,對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指明了新路向,對於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