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氣溫一天比一天高,有些寶媽覺得孩子長時間穿著尿不溼會不舒服,所以就想著給小寶寶做一做如廁訓練,讓孩子脫掉厚重的紙尿褲。
但事實上,這件事情可千萬急不得。雖然年齡不是評判孩子能否戒紙尿褲的唯一標準,但過早幫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是會影響孩子心理髮育的。
案例
小齊的女兒一周歲多一點,是個活潑又愛笑的小姑娘,自從能站起來走兩步後,就更是閒不住了,有事沒事就想要出門玩,弄得家裡人一點脾氣都沒有。
但現在的天氣越來越炎熱,小傢伙還是成天往外跑,這下尿不溼就成了一個負擔。脫了的話,女兒沒有自主上廁所的能力,但不脫掉的話孩子又覺得熱,弄得小齊是進退兩難。
鄰居曹奶奶每次看到小齊帶女兒出來玩都說:「這種天氣,孩子穿著尿不溼多難受啊!趁著天熱訓練她上廁所,以後你也輕鬆了,帶孩子出門也方便!」
小齊一想也是如此,所以準備了一些孩子如廁會用到的東西,準備訓練女兒上廁所,但事情卻並不像小齊想像的那樣簡單。
她發現女兒對獨立上廁所這件事完全不能理解,小齊教了好幾次都失敗了,後來寶媽著急時衝著孩子吼了兩聲,這下小傢伙對上廁所這件事都開始抗拒了,弄得這位新手寶媽不知道如何是好。
如廁訓練啥時候開始比較好呢?
有些寶媽覺得,如廁訓練這件事應該越早進行越好,畢竟這是孩子遲早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早一點也更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如廁訓練這件事過早或者過晚都不行,家長別總急著給寶寶戒掉紙尿褲。其實,1歲左右的寶寶括約肌和神經系統還沒發育成熟,是不適合進行如廁訓練的。
而且《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有研究表明,2歲左右開始訓練如廁的孩子,大概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而1歲半之前進行如廁訓練的寶寶,通常要到4歲才能完全掌握這項技能。
其實,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訓練如廁是最好的,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都發育成熟,這樣如廁訓練才能水到渠成。
孩子如果出現這3個信號,就證明家長可以給他們進行如廁訓練了
1. 大小便開始有規律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喝水之後的多長時間會小便,或者是每天早上有晨便等等,這樣就說明寶寶的大小便開始出現規律了,這樣就證明家長可以開始給他們進行如廁訓練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能保證自己的尿不溼2個小時以上是乾爽的,這說明孩子對排便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也可以算作是一個信號。
2. 對父母上廁所的行為感到好奇,開始模仿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會對父母上廁所的行為感到好奇,並且時不時的開始模仿,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讓孩子先開始熟悉坐便器,教會他們如何擦拭小屁股等等,做一些如廁訓練的前期準備工作,隨後再循序漸進的開始訓練。
3. 能感知到自己要臭臭了
寶寶在一定時期能感知到自己要臭臭了,他們在上廁所之前會通過一些語言或者是動作來告訴爸爸媽媽,比如自己蹲下,或者開始憋氣等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這種行為,就可以給他們開始如廁訓練了。
【貼心寄語】
如廁訓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但家長們可千萬別心急,耐心一點也許更有效果。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多大學會如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