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司法解釋 「嚴」字當頭打擊考試作弊獲贊

2020-12-19 新浪輿情通

考試是人才選拔的重要途徑,維護考試公平事關社會公平正義。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司法解釋,明確高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重點考試中的組織作弊犯罪屬「情節嚴重」,將從重量刑;同時還對考試作弊關聯犯罪加大懲治力度。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考試作弊定罪量刑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其中規定:對在高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4大類「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當天,@央視新聞 在微博平臺對這場新聞發布會進行了直播。

「最嚴」司法解釋引發網友深入思考

新浪輿情通數據平臺統計,9月3日至9月4日14時,「『兩高』明確考試作弊裁判標準」的全網信息量為1.62萬條。截止4日14時,#高考等4類考試作弊屬犯罪##兩高發布最嚴解釋懲處考試作弊#等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為6425.2萬次,討論數超七千條。

從信息走勢圖可見,3日14時@央視新聞報導此事後,經媒體轉載,事件逐漸發酵,16時達到峰值,至9月4日仍有一定的關注量。

關鍵詞雲圖中,「兩高」「發布」最嚴「解釋」懲處「考試作弊」是事件傳播的核心詞彙,「高考」「研究生考試」「司法考試」「4類」「國家考試」考試作弊屬犯罪引起網友關注,「量刑標準」也成為關注重點之一。

分析該事件的核心傳播媒體,@人民日報在傳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央視新聞@新華視點 等主流媒體官方微博對事件傳播貢獻較大。

從微博表情分析中可以看出,「並不簡單」成為網友轉發、評論時較為常用的表情,說明「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引發網友深入思考。同時,網友對於嚴懲考試作弊表示「good」和「贊」

考試作弊危害大 制度層面需完善

輿論認為考試作弊行為關乎社會公平,嚴懲是法治的應有之義。

光明時評表示「考試作弊入刑並不是近日才完成的。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人才評價和選拔制度,『平等競爭』是考試制度的靈魂。寬容考試作弊,就是縱容投機取巧,破壞公平競爭,不但會直接導致結果不公,更會敗壞社會風氣。依法懲處考試作弊,關乎公民誠信品格的培育,也關乎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

中國日報網稱「司法解釋對於維護公平公正的考試秩序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人社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管理制度,加強誠信考試體系建設,加強高科技在反作弊中的應用,打造風清氣正的考試環境」。

@硬體測評匠稱「這樣一來有利於推進社會公平及考試的公平性」。

同時,部分輿論希望司法機關嚴格落實此項司法解釋,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完善考試監管制度。

天府評論表示「嚴刑峻法首先是要揪出幕後的作弊組織者,司法機關在查處國家考試作弊案件時,不能逮住作弊者就鳴鑼收兵,應當順藤摸瓜一查到底,揪出掩藏在背後的組織者並繩之以法,才能真正貫徹落實好這項司法解釋。否則,讓考試作弊組織者逍遙法外,這項司法解釋也就淪為一紙空文,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東方頭條表示「對於考試作弊亂象叢生,有關部門不能止於對作弊者的查處,應進一步完善考試制度,避免給不法之徒留下可乘之機」。

光明時評指出「個案查處一方面要警示後來者,另一方面也警醒考試組織者應及時完善考試監管。如近年來人臉識別等技術日臻成熟,若能有效運用並與其他措施無縫對接,即便不能完全杜絕替考案的發生,也能將之壓縮至最低限度」。

據最高法院相關人士披露,近年來,考試作弊高發多發,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的有組織的考試作弊活動持續蔓延,危害日益嚴重。截至2019年7月,全國法院審理考試作弊刑事案件1734件,判決3724人。其中,組織考試作弊刑事案件951件、2251人,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刑事案件117件、205人,代替考試刑事案件666件、1268人。考試作弊犯罪給社會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兩高」出臺的相關司法解釋對于震懾犯罪,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考試環境也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

相關焦點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嚴」字當頭打擊考試作弊犯罪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時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3日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明確高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重點考試中的組織作弊犯罪屬 「情節嚴重」,將從重量刑。《解釋》還對考試作弊關聯犯罪加大懲治力度。
  • 透過司法解釋這個窗口觀察司法進步
    秦平9月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布,這一司法解釋對考試作弊犯罪定罪量刑標準和有關法律適用等問題作出了進一步規範。為嚴厲打擊考試作弊行為,彰顯國家考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組織考試作弊罪,考試作弊正式入刑。4年來,這一罪名對有效減少國家考試中的作弊行為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7月,全國法院審理考試作弊刑事案件1734件,判決3724人。
  • 法制日報頭版刊文:透過司法解釋,了解司法進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布,這一司法解釋對考試作弊犯罪定罪量刑標準和有關法律適用等問題作出了進一步規範。為嚴厲打擊考試作弊行為,彰顯國家考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組織考試作弊罪,考試作弊正式入刑。4年來,這一罪名對有效減少國家考試中的作弊行為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7月,全國法院審理考試作弊刑事案件1734件,判決3724人。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重典捍衛「放心餐桌」
    「兩高」日前發布《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首次明確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可判死刑。這一被稱作「史上最嚴」的司法解釋加大了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懲治力度,也彰顯了「從嚴」治亂、捍衛百姓「放心餐桌」的「國家態度」。
  • ...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新聞發布會
    [14:16:27][李廣宇]: 近年來,考試作弊高發、多發,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的有組織的考試作弊活動持續蔓延,危害日益嚴重,依法嚴懲考試作弊犯罪,維護公平公正的考試秩序,培養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風尚刻不容緩,今天兩高聯合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形式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考試作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和有關的法律適用等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規範
  • 兩高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根據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實踐,《解釋》第二條設九項對組織考試作弊罪「情節嚴重」的認定標準作了明確規定,大致涉及如下六個方面:  一是考試類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研究生招生考試、公務員錄用考試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涉及面廣。故《解釋》將在這三類考試中組織作弊的直接規定為「情節嚴重」。  二是行為後果。《解釋》將導致考試推遲、取消或者啟用備用試題的明確規定為「情節嚴重」。
  • 高考報名工作啟動,作弊者蠢蠢欲動,後果很嚴重,你承受不起!
    有些人因此不惜鋌而走險,通過為人所不齒的作弊手段考入大學,改變命運。孰不知這種行為是對其他考生的極大不公,嚴重敗壞社會風氣,挑戰社會良知。尤其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有組織的考試作弊活動,危害日益嚴重。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近日,兩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外發布司法解釋,針對考試作弊祭出了法律的利器。
  • 「兩高」司法解釋對假藥等法律定性應寫入法律
    「兩高」司法解釋對假藥等法律定性應寫入法律 2018-10-29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時,部分常委會委員認為  「兩高
  • 「兩高」發布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羅沙)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13日公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據了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爭議問題較多,亟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
  • 專家解讀:"兩高"司法解釋保障公民表達權和監督權
    原標題:專家解讀:"兩高"司法解釋保障公民表達權和監督權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 韓元俊)在網上發帖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但達到什麼程度就構成犯罪?轉發一條微博,會不會就算"犯罪"了?
  •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信息將重判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從重打擊網際網路、移動通訊「涉黃」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信息將被重判利用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終端傳播內容含有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的淫穢電子信息,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
  • 兩高發布環境汙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原標題:兩高發布環境汙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本報訊
  • 網絡空間「罪」與「罰」五大焦點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
    原標題:網絡空間「罪」與「罰」——解讀兩高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五大焦點 這個總共10條的司法解釋,通過釐清信息網絡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標尺,從而規範網絡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司法解釋將於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新華社發 楊樹山 作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陳菲、華春雨、楊維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9日公布。
  • 兩高出臺虛假訴訟罪司法解釋 明確該罪僅限「無中生有型」行為
    「兩高」日前公布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二款至第四款還對單位犯罪、數罪競合的處理和司法工作人員犯該罪的處罰原則等作出了規定。但是,由於缺乏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司法機關運用刑罰武器懲罰虛假訴訟犯罪人仍然存在一定困難,迫切需要出臺配套司法解釋。上述負責人指出,《解釋》嚴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則。
  • 最高院喻海松:刑事司法解釋的十個問題
    1999年制定的《立法法》並未涉及兩高司法解釋的相關問題,僅對立法解釋有所提及。而後《立法法》的修改僅增加了對兩高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牴觸時的提示規定,但就兩高制定司法解釋的權力來源仍未提及。2011年前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要求,兩高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司法解釋進行清理,曾發布十幾批關於廢止相關司法解釋的決定。2016年,兩高以決定的方式對非法行醫罪的相關司法解釋進行修改;2018年12月,兩高通過發布決定將此前對於信用卡詐騙罪的司法解釋進行修改。以上就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的主要形式。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的形式與此稍有出入。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侵犯商業秘密罪入罪門檻降低至「三十萬元以上」
    該司法解釋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降低侵犯商業秘密罪入罪標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明確提出「探索加強對商業秘密、保密商務信息及其原始碼等的有效保護」。
  • 釐清職責 嚴字當頭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關鍵就在狠抓嚴明紀律,嚴防紀律鬆弛、克服組織渙散,執紀必嚴、違紀必粳不讓紀律成為一紙空文。 三是深入推進「三轉」,確保黨風廉政建設「齊動手」。建立黨組書記領學領講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和專題學習制度,確保黨員幹部廉政思想入腦入心。拓展廉政文化建設陣地,紮實做好「雙報到」和「掛、包、幫」工作。找準著力點,做到「嚴」字當頭,使組織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 解讀「兩高」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為便於司法工作人員正確理解和適用《解釋》的相關規定,現對《解釋》的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解釋》共15條,對盜竊罪「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認定,盜竊數額的認定方法,盜竊罪「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認定及盜竊罪特殊情形的處理等問題作了規定。
  • 「兩高」下發《決定》修改司法解釋嚴格涉信用卡犯罪有關法律適用
    「兩高」下發《決定》修改司法解釋嚴格涉信用卡犯罪有關法律適用上調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定罪量刑標準發布時間:2018年11月28日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下發《關於修改〈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兩高」司法解釋明確:虛假訴訟犯罪限定為「無中生有型」行為
    不過,「兩高」日前發布司法解釋,明確虛假訴訟犯罪限定於「無中生有型」行為,包括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行為屬於虛假訴訟,將受到刑法處罰。這一名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