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
建立嚴格規範的評審制度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監審觀感
邵佩英
有幸接到通知赴山東臨沂參加了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活動,首次擔任監委工作,深感使命光榮。這是中國書法傳媒集團面向18歲以下、10歲以上青少年書法作者而舉辦的第一次展覽,因此在赴臨沂的路上一直在想這個展覽作品會是什麼面貌?全國青少年書法創作的現狀是喜是憂?會不會帶有「成人化色彩」?評審出來的作品能否被多數人認可?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現場。
這次展覽是在今年突發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舉辦的。受疫情影響,今年各地書法展覽不多,因此備受全國書法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書法作者甚至包括作者家長的密切關注。主辦方開始估計來稿在五六千件之間,沒想到竟然收到來稿作品11204件。從來稿書體的分布看,楷書作品最多,達5477件,篆書最少僅有739件。初評分成兩組,兩組淘汰下來的作品全部交與覆審組。覆審組由三名監委組成,除了對評委過程實行監督之外,還要對淘汰下來的作品進行全面核查。這樣就確保了所有投稿作品經過兩輪評審,避免發生「遺珠之憾」。也就是說,如果覺得初評被淘汰下來的作品還覺得可以的話,又被「撈」了回來進入複評。進入複評的作品統一懸掛起來,然後要在打票之前進行審讀。在這個環節又淘汰了不少,又經過了幾番審查、評判、打分、民主評議,最終確定了301件作品入展,進入「公示期」。至此,整個展覽的評審活動算是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經過緊張的三天評審,公示的入展作者名單已經正式發布,期待覆試後的最終結果是各方都比較滿意的。
我作為監委參與了評審的全過程,評審結束三天之後還是有想說的話,不妨一一道來,與大家討論。
首先,通過此次評審發現青少年書法作者們在選擇書寫的內容(文本)上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發現大量臨摹作品,既有臨摹歷代法書經典的,也有臨摹當代書家作品的,當然包括明顯「抄襲」的。比如,直接在落款處註明「臨某某某」,這類作品不少,多數在初評就被淘汰掉了。二是隱蔽性臨摹作品不在少數。作者明明知道寫的是臨摹作品,卻假裝或冒充原創作品。比如,有件篆書作品是從已經出版過的《王福庵篆書詠懷詩》中摘選部分古詩臨摹的,字形寫的是一模一樣,絲毫沒有改變的地方,卻落款「古詩Ⅹ首」,顯然作者是抽取一段內容臨寫的。這樣書寫的「作品」並不是本次展覽所要求的原創性作品。或許是作者沒有看懂展覽的「徵稿啟事」,或者是把投稿臨帖展的作品誤投這個展覽來了。不好說。還有學寫宋徽宗瘦金書體的,內容是「千字文」。不用說,這就是臨《宋徽宗瘦金書千字文》的。三是對文體分類、概念不清。有些作者把古代一些名言警句清言雅言,認為前後兩句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就當作了對聯書寫,或落款「聯曰……」或按對聯格式創作,其實所書寫的內容根本就不是對聯。再有自己明明寫的是詞,落款卻註明「某某某詩詞」。有名的長聯「滄海日赤城霞……」很多書法作者都註明是「鄧石如聯」,事實是鄧石如曾經書寫過而已,真正的作者是明代的陳繼儒,那是他在《小窗幽記》中的清言。這類「張冠李戴」的問題不少。
其次,作品的形式、格式上問題比較突出。當入圍複評、終評作品被懸掛起來後,評委們無不感嘆青少年書法作品「成人化傾向」的無奈。換句話說,一眼望去就是成人投來的作品,沒有一絲青少年的面貌。大家不知道究竟是青少年書法作者按一般國展作品格式自己設計的,還是在成人輔導老師或家長幫忙下精心安排布局的。總之,單從作品的形式感上看,遮蓋上落款處「十一歲書」幾個字,就是一件標準的成人書寫的作品。而大部分作品只在背書上有鉛筆字註明作者年齡,而作品的外在形式上沒有一絲一毫的青少年作者的氣息。無論是大字揮灑自如的豪邁之氣,還是蠅頭小楷精細典雅的準確到位,都讓評委驚嘆作者的「少年老成」。甚至有評委認為個別作品放進「蘭亭獎」候選作品也不遜色!落款處的信息也會引起大家的爭議。比如大字氣勢奔放,用筆灑脫,落款卻稚嫩的像個剛拿毛筆的娃娃。不協調的畫面,讓評委們懷疑大字一定是成人代筆寫的。
其三,書寫材料的廣泛性與色彩的多樣性是把「雙刃劍」。從最後公示的作品看,純白色作品依然是少數,大致不超過兩成。並非評委「好色」,而是大量來稿均為通過拼接、打格或選擇有色紙張創作的。從審美角度看,紙張顏色、材料新穎可能會為作品「增色」不少,但同時也會影響墨色變化,也可能會損傷書法作品的「氣韻生動」。
其四,「代筆」現象肯定存在,如何杜絕,怎麼杜絕是個「頭疼」的問題。幾件作品雖然不是同時投來的,卻長的像「克隆」出來的一樣。翻撿背後的個人信息才恍然大悟,居然是同一個省市同一個地方。雖然作者姓名不一樣,但書寫的內容一樣,拼接手段一樣,創作格式一樣。初步判斷為同一輔導老師所為。至於會不會為輔導老師「代筆」不得而知,只能看複試了。
「代筆」現象是近十年書壇反響最為強烈的問題了。受名利思想做怪,有些作者自己的技法水平欠佳,就讓高手代筆創作。甚至達成默契,入展了要回報高手。各級書協對此也採取多項措施予以治理,堅決打擊,杜絕「代筆」現象的發生。「代筆」如果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可恥的也是可怕的。一旦因「代筆」而入展,勢必會讓這些青少年作者造成一種「心理暗示」:原來是可以通過「造假」手段獲取「功名」的。這將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價值取向和是非判斷,從長遠角度、發展視野看對通過「代筆」而入展的作者來說是不好的。既使入展了,作為未成年人他心裡也是矛盾的,不健康的。面對一件不是自己書寫的卻堂而皇之掛在展廳裡的「作品」,心裡一定是五味雜陳,不敢直視。恐怕對其一生都會是負面影響的。
因此,我們一方面通過建立嚴格規範的制度、規定,堅決制止「代筆」現象的發生,同時還要廣泛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書法作者建立正確的「入展觀」、價值觀。家長也要主動對「代筆」現象說「不」!從而在社會層面形成廣泛共識,淨化書法展賽的健康環境,讓展覽回歸本源,回歸理性。在健康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復興。
邵佩英在評審現場。
邵佩英,男,1962年7月生,天津漢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篆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一級美術師職稱。師從孫伯翔、韓天衡。
篆書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十人之一),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曾入展全國第七、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等。
曾擔任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五屆刻字藝術展、全國第二屆臨帖作品展、全國第二屆大字藝術展、全國第三屆篆書作品展和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展評委。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