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0月7日訊(YMG記者 李鑫) 今年10月末,由第十屆寒同山楓葉文化節即將在萊州舉辦。該文化節在10年前是怎樣創辦的?在這10年間又有怎樣的艱辛故事?昨日,記者前往萊州柞村鎮大抬頭村採訪了創辦寒同山楓葉文化節的樸實農民———周文勳老人,從他的口中了解到寒同山楓葉文化節創辦和發展歷程。
深愛故土萌生創辦文化節
昨日,記者在萊州柞村鎮大抬頭村看到,萊州寒同山楓葉林有萬畝之多,正值初秋時節,楓葉如火,燒紅了山,映紅了天,氣象萬千,巍巍壯觀。這裡存有八處道教懸崖仙洞,楓林的自然景觀和仙洞的道教底蘊,疊加融生為獨有的不可複製的寒同山文化,滋養著人們的心田,令人敬畏與感佩。
坐落寒同山腳下的大抬頭村,是65歲周文勳老人故土,他對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獨有鍾情。周文勳做好了老伴工作,首出資金近萬元,晝夜不休策劃,組織起以他為團長的萊州市票友京劇團演職人員43人,帶上音響、道具、樂器,搭起舞臺,寫出祝詞,掛起「萊州市首屆寒同山金秋楓葉旅遊觀賞文化節」醒目的大紅條幅,於2003年10月30日風風火火辦起了首屆楓葉文化節。
資金有限文化節步履維艱
「但楓葉節要年復一年辦下來,談何容易。」周文勳老人介紹,到籌辦第四、第五屆時,他感到非常艱難了。當時老伴遞給4000元錢,算是對他辦節的支持,可老伴說:「不能再多給了,這攤子越呼隆越大,怕你收不了場,看你往後該怎麼弄。」由於資金困難投入不足,加之局限性的活動形式,參與人員積極性不高了,周文勳也一度出現撂挑子的情緒。但轉念一想,舉辦的前幾屆以楓葉為載體宣傳了家鄉,以活動為紐帶拉動了旅遊,以文藝形式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以節為媒大開了山門廣交了朋友,這些收穫又令他信心倍增。
為把節辦的更好,周文勳先後找旅遊、林業、文化、教體等部門交流觀點,得到廣泛支持。楓葉節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宏大的活動場面,也吸引了周邊縣市區乃至其它省內外人員慕名而來,使寒同山聲譽遠播。
楓葉節成萊州文化品牌
耕耘孕育收穫。由於周文勳老人的支撐、堅持,連續八年舉辦了八屆的楓葉節,引起社會良好反響和廣泛認同,也引起萊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鑑於周文勳老人的文化努力和文化貢獻,省文化廳於2011年分別授予他和他的團隊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拔尖人才、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團隊的榮譽稱號。」萊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杜旭昌說。
目前,周文勳老人在籌備第十屆楓葉節,同時還將迎來他的票友京劇團建團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