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萊州寒同山:老農自費辦「楓葉文化節」
每年10月末,萊州寒同山楓葉文化節總以其特有的風情,向來往者展示自己獨特的風姿。熱鬧背後,誰曾知道,這別具一格的盛節竟是萊州柞村鎮大抬頭村一位普通農民首創的,而這其中的故事更是婉轉千回,饒有韻味。
老漢自費辦起楓葉節
秋末時節的寒同山,楓葉如火,景色壯觀,繁盛時每天能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遊客。然而就在10年前,許多遊客對寒同山和楓林並不知曉。「祖宗留下的寒同山這麼美,怎樣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山腳下柞村鎮大臺頭村村民周文勳時常這樣想。
十年前的一天,酷愛京劇演奏的周文勳帶領幾十名京劇票友來到寒同山,看著這漫山楓葉,在票友要保護開發寒同山建議的提醒下,周文勳萌生了舉辦「楓葉文化節」的念頭,於是乎,周文勳開始探索寒同山不為人知的奧妙,甚至請來專家對保護寒同山動植物提出合理化建議。
在他的努力下,2003年的初秋,首屆楓葉節開幕了,請演員,搭舞臺,做廣告,讓本就收入不多的他更是捉襟見肘,除了經濟方面的壓力,周文勳還要應對來自家人的不理解和村民們不同的聲音--有人說他「有錢沒處花」,還有人說他太傻,他只是默默聽著。
在他的堅持下,第二屆和第三屆文化節繼續召開,而他的堅持,卻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讚許,寒同山也不再僅僅是寒同山,除了紅楓外,書畫家現場潑墨、全市攝影展、車友賽、登山抓獎、學生採制楓葉作品等活動,讓寒同山重新煥發了活力,也逐漸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楓林就是村裡的財富
寒同山的楓葉很美,但再美的楓葉也抵不住病蟲害的侵襲。為了少讓楓葉招蛾子,從那時起周文勳沒事就到上山轉悠,發現白蛾和病蟲害就給林業部門打電話滅蟲。周文勳說,這幾年來,他幾乎每周都上山三四次,他不知道自己在山上走了多少路,為多少楓樹治好了病。
如今,在周文勳的帶動下,許多村民都加入到護林隊伍,就連小學生們都成了護林員。周文勳說,這是因為村裡人都像他一樣,意識到了這片楓林就是村裡的財富。
年近80歲的王老太告訴周文勳,他們一家每年都盼著楓葉節快點到來,「有了楓葉節,俺家的地瓜和蘋果就不愁銷路了。」王老太說,來玩的遊客一次就買幾十斤地瓜,不出家門就能把儲存的地瓜賣個好價錢。周文勳說,還有的村民在楓葉節期間擺攤做生意,一天能掙幾百塊錢。「楓葉節讓大家玩得開心,還能賺到錢,很多鄉親都說我做了件好事,他們現在都希望我多辦幾次楓葉節。」周文勳說。
楓葉節成萊州文化品牌
記者在萊州柞村鎮大抬頭村看到,萊州寒同山楓葉林有萬畝之多,初秋時節,楓葉如火,燒紅了山,映紅了天,氣象萬千,巍巍壯觀。這裡存有八處道教懸崖仙洞,楓林的自然景觀和仙洞的道教底蘊,疊加融生為獨有的不可複製的寒同山文化,滋養著人們的心田,令人敬畏與感佩。
周文勳如今已經65歲了,他對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獨有鍾情。為把節辦的更好,周文勳先後找旅遊、林業、文化、教體等部門交流觀點,得到廣泛支持。楓葉節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宏大的活動場面,也吸引了周邊縣市區乃至其它省內外人員慕名而來,使寒同山聲譽遠播。
由於周文勳老人的支撐、堅持,連續十年舉辦了十屆的楓葉節,引起社會良好反響和廣泛認同,也引起萊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省文化廳於2011年分別授予他和他的團隊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拔尖人才、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團隊的榮譽稱號。(記者 侯嘉偉 李婷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