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嘉陵新路是許多市民和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這條路不僅人行道窄,還有急彎盲區,每次經過都提心弔膽
昨日,李子壩附近,市民側身從狹窄的人行道上經過。記者甘俠義 攝
記者 石亨 實習生 喻春龍 報導
渝中區嘉陵新路連接著桂花園和李子壩,是兩路口到化龍橋、李子壩最近的路。雖然僅有幾百米,但是許多市民步行通過這裡,卻要花上十分鐘左右才能走完,因為這條馬路不好通過。
最窄的人行道:只有34釐米寬
李子壩輕軌車站一樓入口旁,一條名為嘉陵新路的雙向單車道支馬路向上延伸,兩百多米後一個急彎拐上了桂花園路。
上午11時,74歲的譚婆婆慢慢沿著馬路從李子壩公交車站往嘉陵新路上走,馬路右邊的人行道上一前一後走著兩個人,譚婆婆只能靠著馬路左邊的山坡,沿著路牙小心地走,過往的車輛速度很快,走幾步譚婆婆就要停一下,「沒見過那麼窄的人行道,面對面都過不了人!」
從嘉陵新路入口到中間的急彎有近二百米的距離,只有馬路右邊有人行道,一根藍白相間、高約30釐米的鐵圍欄將其與馬路隔開。重慶晨報記者用捲尺在這條人行橫道上隨機找了五個地方測量,最寬的地方38釐米,最窄的34釐米,一個身高158釐米,體重110斤的女孩子站在上面,就已經將人行道站滿,對面來人完全無法錯身。
急彎盲區:市民聽聲過馬路
這條狹窄人行道在急彎前方就沒有了,過了急彎,人行道出現在了馬路左側,雖然仍然狹窄,但已經有60釐米左右寬,向前走就到了桂花園路。緊挨著人行道的下行馬路成了臨時停車場,上下行車輛只能行駛在一條單車道上。
「過彎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來車,只能聽聲音。」住在嘉陵新路66號的老林每天都要從馬路上經過,他家的房子剛好就在急彎下面一點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發現,急彎處有一個廣角鏡,上行的行人可以看見來車,但是下行的市民如果從人行道一側下行,廣角鏡就被行道樹給遮住了,老林說:「好危險嘛,每回都要很慢,心都在抖!」
通行之難:只能挨著路沿慢慢蹭
嘉陵新路雖然不好走,卻是兩路口、桂花園去化龍橋最近的路,再加上這條路還連接著57中和兩個幼兒園。平時過路的人也不少。昨天下午四點多,重慶晨報記者在馬路上站了五分鐘,上行車輛經過了41輛,下行車輛15輛,行人17人。路過的行人大部分直接走在馬路上,路上的車輛車速並不低,大多市民只能挨著路沿慢慢蹭,邊走邊回頭。
住在嘉陵新路60號的何女士接了上幼兒園的女兒回家,經過這條路全程都把女兒抱著,即使走在人行道上也沒有放下來,「太窄了,娃兒往外面跑,一腳就跨出去了!」
兒子還在上小學的梁先生住在急彎旁的一條支路上,他則讓孩子直接坐輕軌到佛圖關站,從佛圖關站反方向走回來,「繞遠點總比出事兒好。」
樓中通道:居民呼籲文明通行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在李子壩輕軌站旁邊發現團結新村8號居民樓的樓梯可以直接通到李子壩,該樓上方入口處在16樓,在桂花園路上,下方一樓出口在李子壩正街,許多路過的市民並不知道這條道路。
即便如此,一部分知道該樓可以直上直下的市民也引起了該樓的居民的不滿,樓裡的一些居民告訴記者,許多市民在通過該樓上下時,在裡面亂扔垃圾,「我們以前商量過安上鐵門,但是因為要用鑰匙太麻煩,就放棄了。」樓裡的老居民吳大爺說,他們沒有辦法阻止外來人員利用樓梯上下樓,但希望市民能夠文明出行,而這條路,也是既能抄近道又安全的唯一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