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寬的人行道,咋走?

2020-11-23 華龍網

  渝中區嘉陵新路是許多市民和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這條路不僅人行道窄,還有急彎盲區,每次經過都提心弔膽

  昨日,李子壩附近,市民側身從狹窄的人行道上經過。記者甘俠義 攝

  記者 石亨 實習生 喻春龍 報導

  渝中區嘉陵新路連接著桂花園和李子壩,是兩路口到化龍橋、李子壩最近的路。雖然僅有幾百米,但是許多市民步行通過這裡,卻要花上十分鐘左右才能走完,因為這條馬路不好通過。

  最窄的人行道:只有34釐米寬

  李子壩輕軌車站一樓入口旁,一條名為嘉陵新路的雙向單車道支馬路向上延伸,兩百多米後一個急彎拐上了桂花園路。

  上午11時,74歲的譚婆婆慢慢沿著馬路從李子壩公交車站往嘉陵新路上走,馬路右邊的人行道上一前一後走著兩個人,譚婆婆只能靠著馬路左邊的山坡,沿著路牙小心地走,過往的車輛速度很快,走幾步譚婆婆就要停一下,「沒見過那麼窄的人行道,面對面都過不了人!」

  從嘉陵新路入口到中間的急彎有近二百米的距離,只有馬路右邊有人行道,一根藍白相間、高約30釐米的鐵圍欄將其與馬路隔開。重慶晨報記者用捲尺在這條人行橫道上隨機找了五個地方測量,最寬的地方38釐米,最窄的34釐米,一個身高158釐米,體重110斤的女孩子站在上面,就已經將人行道站滿,對面來人完全無法錯身。

  急彎盲區:市民聽聲過馬路

  這條狹窄人行道在急彎前方就沒有了,過了急彎,人行道出現在了馬路左側,雖然仍然狹窄,但已經有60釐米左右寬,向前走就到了桂花園路。緊挨著人行道的下行馬路成了臨時停車場,上下行車輛只能行駛在一條單車道上。

  「過彎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來車,只能聽聲音。」住在嘉陵新路66號的老林每天都要從馬路上經過,他家的房子剛好就在急彎下面一點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發現,急彎處有一個廣角鏡,上行的行人可以看見來車,但是下行的市民如果從人行道一側下行,廣角鏡就被行道樹給遮住了,老林說:「好危險嘛,每回都要很慢,心都在抖!」

  通行之難:只能挨著路沿慢慢蹭

  嘉陵新路雖然不好走,卻是兩路口、桂花園去化龍橋最近的路,再加上這條路還連接著57中和兩個幼兒園。平時過路的人也不少。昨天下午四點多,重慶晨報記者在馬路上站了五分鐘,上行車輛經過了41輛,下行車輛15輛,行人17人。路過的行人大部分直接走在馬路上,路上的車輛車速並不低,大多市民只能挨著路沿慢慢蹭,邊走邊回頭。

  住在嘉陵新路60號的何女士接了上幼兒園的女兒回家,經過這條路全程都把女兒抱著,即使走在人行道上也沒有放下來,「太窄了,娃兒往外面跑,一腳就跨出去了!」

  兒子還在上小學的梁先生住在急彎旁的一條支路上,他則讓孩子直接坐輕軌到佛圖關站,從佛圖關站反方向走回來,「繞遠點總比出事兒好。」

  樓中通道:居民呼籲文明通行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在李子壩輕軌站旁邊發現團結新村8號居民樓的樓梯可以直接通到李子壩,該樓上方入口處在16樓,在桂花園路上,下方一樓出口在李子壩正街,許多路過的市民並不知道這條道路。

  即便如此,一部分知道該樓可以直上直下的市民也引起了該樓的居民的不滿,樓裡的一些居民告訴記者,許多市民在通過該樓上下時,在裡面亂扔垃圾,「我們以前商量過安上鐵門,但是因為要用鑰匙太麻煩,就放棄了。」樓裡的老居民吳大爺說,他們沒有辦法阻止外來人員利用樓梯上下樓,但希望市民能夠文明出行,而這條路,也是既能抄近道又安全的唯一一條通道。

相關焦點

  • 成都這處人行道僅40釐米寬 行人抱怨:像在走平衡木 當地街道辦回應了
    「只能一個人通行,都不好下腳,仿佛在走平衡木。」近日,有市民反映在成都市錦江區武成大街上一處人行通道,僅有約40釐米寬,十分狹窄,不僅給通行帶來不便,還有一定安全隱患。僅約40釐米的人行道市民反映:人行道太窄僅40釐米寬,人車混行存安全隱患8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武成大街,這條路為雙向四車道,同時設有非機動車道,但是在道路的一邊,本來寬敞的人行道突然變成一條狹窄的人行通道
  • 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等於3個iPhone5s
    原標題: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等於3個iPhone5s(圖)   網友投訴:   人行道只有兩塊方磚寬 市民只能「穿梭」車行道   日前,家住民政局附近小區的網友「emma」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稱,「民安大道從民政局往人和方向有一段人行道很窄, 最窄處只有兩塊方磚的距離,行人通過只有走機動車道,非常不安全。」
  • 一側人行道寬不足1米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但市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人行道越走越窄,最後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寬度,不得已只能走到非機動車道上;機動車、單車亂停在人行道上,只能「穿梭」其間行走……近年間,北京不少路段的人行道因為各種原因越變越窄,不少市民擔心存在交通隱患。  實際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 長春最窄人行道:比平衡木都難走(圖)
    而在亞泰大街還有一處人行道甚至只剩下一根條石的寬度,走上去比走平衡木都難。   本來就很窄 還被路燈佔用   昨天上午,記者從伊通河東岸沿北海路由西向東走,經過幾十米後,人行道逐漸變窄,當行至北海新居附近時,人行道只有約70釐米,這段很窄的人行道長約20米,最窄處的路燈基座約有50釐米寬,將人行道佔去大部,行人經過時得非常小心,有的人乾脆走到機動車道上。
  • 重慶現37釐米寬人行道 約是3個iPhone5s長度(圖)
    在這段人行道上,若兩人並排行走,另一個人只能走車流不息的車行道。記者 鄭懿 攝記者 鄭懿 攝  華龍網7月29日9時訊(記者 鄭懿)一條人行道的寬度只相當於3個iPhone5s的長度之和,稍微胖點兒的市民或者撐傘遮陽的人只能在旁邊的馬路上行走。日前,網友「emma」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帖稱,這條位於北部新區民安大道的「壓縮人行道」不僅沒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帶來便利,反而增添了幾分危險。對此,華龍網記者進行了調查。
  • 毛相林: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
    沒有修村公路之前,下莊出村只有一條108個「之字拐」的小路,到縣城要走3天。全村的生產生活物資,都靠背簍背進山。毛相林記得很清楚,村裡先後有23人在懸崖上摔死,75人摔傷、摔成殘疾;由於外出太困難,有三成的人連縣城都沒去過,18歲嫁到下莊的袁大香直到94歲去世,都沒有回過娘家,好多女娃娃出去打過工後,就再也不回來了。
  • 人行道咋就成了 商家專用停車位
    寧海新聞網訊(見習記者屠以撒) 9月18日,在百姓事馬上辦平臺接到一則投訴,稱興工一路191號-199號長福宮飯店前面的人行道被商家劃上停車位,安置了停車路障,變成私有停車場,希望相關部門進行管理。  記者聯繫到投訴人石先生,石先生稱他住在華庭家園附近,平日吃完晚飯就和兒子去桃源廣場跑步鍛鍊,長福宮飯店前面的興工一路也成為了去鍛鍊的必經之路。
  • 全球城市觀察︱紐約市人行道寬地圖:社交距離與城市基建
    而一些城市的基礎設施也在本次疫情中暴露短板,比如紐約市的人行道。4月19日,一份名為「紐約市人行道寬」的地圖(Sidewalk Widths NYC)上線,一些人行道的寬度遠遠窄於6英尺(約合1.83米)的「安全」社交距離。
  • 和幾分,讓幾步,心寬一寸,路寬一尺
    和幾分,讓幾步,心寬一寸,路寬一尺。我們的心要能容得下更多的人,尤其是容得下別人的缺點,若是心寬如海,我們自會順暢一生。寬容大度,其實就是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人容事。寬容大度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也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更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朵。
  • 合肥不少人行道變「難行道」
    日前,本報報導了合肥市北一環一段「奇葩」人行道,僅有約40釐米寬。而最近,又有市民反映,在合肥市繁昌路,一段人行道讓行人走起來感覺更「難受」:「窄不說,還有三棵大樹擋道,這條路簡直就是『形同虛設』!」12月1日,合肥市一位市民向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樣反映說。記者注意到,省城不少人行道因被「侵佔」而「受傷」的現象屢見不鮮。
  • 新劃的非機動車停放區位「霸佔」人行道,讓人「無路可走」?
    然而,有些停放區位的施劃卻不那麼人性化,「霸佔」了大部分人行道,甚至還有佔用盲道的現象,讓行人「無路可走」。這樣的非機動車停放區位是誰在施劃?施劃有何標準?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多條街道小巷和相關部門,詳細了解太原市各城區共享單車區域規劃治理情況。
  • 鄭州一大橋人行道僅兩腳寬,最新回應:花園路(含跨橋)未來規劃紅線...
    鄭州市花園北路跨賈魯河大橋因建設早,車道相對較少,未規劃人行道,行人穿橋過很是危險。11月1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獨家對此報導。11月19日,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獨家回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說,花園路目前已規劃為城市景觀通道之一,花園路是南北主幹路,未來規劃紅線寬50米,而目前花園路跨賈魯河橋寬僅24米。在目前最新規劃的花園路方案中(含花園路跨賈魯河橋),該跨橋已規劃了完整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鄭州市相關部門會根據鄭州市政府工作安排,統籌推進此事。
  • 古琴曲《花間禪語》:花香暗度,心頭無事一尺寬
    古琴曲《花間禪語》:花香暗度,心頭無事一尺寬
  • 大小姐大碼女鞋創始人敏哥:我們要做到一尺寬、一米深的專精
    做到一尺寬、一米深的專精  大小姐大碼女鞋的創始人李敏從創業之初就堅持聚焦大碼女鞋領域,不做普碼鞋,在這個領域深紮下去,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她表示,「在大碼女鞋這個行業我們要做到一尺寬、一米深的專精。」  為此,大小姐大碼女鞋的創始人李敏帶領團隊深挖大碼女鞋領域。在以往的鞋履行業,大腳女性是沒有專屬畫像的,它只是小碼鞋的一個簡單延申而已。大小姐大碼女鞋收集上萬份大腳女性數據,從頭開始,打造出了一份大腳女性的專屬畫像,實現了比大腳女性更懂大腳女性需求,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大腳女性腳型特點做研發設計的品牌。
  • 人生智慧:心寬一寸,路寬一尺!(做人真諦)
    人生智慧:心寬一寸,路寬一尺!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而選擇什麼方法去解決那些矛盾則是一門為人處世的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從古至今,有許多化幹戈為玉帛、化敵為友的故事,值得我們借鑑。但事實上我不想走,如果房租能降下來,我希望留下。看上去希望不大,因為其他鄰居都嘗試過了——全部以失敗告終。大家都說房東很難對付,但我對自己說:『我已經學習了如何與人交往,現在要在他身上試試——看看效果如何?」「他一接到我的信就來找我。我在門口友好地微笑,並衝他熱情地打招呼。我並沒有提出房租過高的問題,而是一再表示自己如何喜歡這套公寓。
  • 九龍坡區這條「最美人行道」越走越美,一路都是風景!
    一路都是風景越走越美!這是九龍坡區龍騰大道人行道完成完善提升後家住謝家灣的蔣圓芳最大的感想以前她上下班都是乘坐軌道交通而現在寧願多走些路也不願錯過一路的風景……如此深受居民喜愛的龍騰大道是九龍坡區的門戶道路之一在2020發現重慶之美調查推選活動中它也憑藉「顏值」從眾多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崀山三面懸崖小徑僅一尺寬,燒香人幫上香掙200元,一失足就沒命
    導語:崀山三面懸崖小徑僅一尺寬,燒香人幫上香掙200元,一失足就沒命。崀山八角寨的一座險峻崖壁上,有一燒香臺——龍頭香臺,因為這個絕壁外形酷似一條龍,所以許多信徒為了表示敬香的忠誠之心,許多人都來燒這「龍頭香」。
  • 人行道的小磚孔下面,竟然隱藏著大險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今天(12月16日)早上,在鄭州市協作路19號院門口的人行道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地磚大小的空洞。行人經過時,遠遠就能清晰地聽到空洞內傳出「譁譁」的噴水聲,這是咋回事呢?順著水流聲尋找,王先生很快發現在人行道上的一口窨井旁,地面上有一個地磚大小的空洞,水流聲就是從空洞下面傳出來的。「我借著手機的燈光,看到洞內正在噴水,洞口周圍直徑1.5米的路面下方,已經被水衝空,只剩下表面一層地磚,行人一旦走上去,這層地磚就會坍塌,連人帶磚帶進下面約兩米深的塌坑裡,後果不堪設想。」
  • 貴陽部分路段車輛佔用人行道 市民出行不方便
    貴陽網訊 車輛佔用人行道、停在斑馬線上、停在路口……近日,有多位市民反映,在貴陽市部分路段有車輛佔用人行道,市民出行不便,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 「本來人行道就窄,再停個車,我們真的是『無路可走』。」
  • [分享]透水磚人行道詳圖CAD資料下載
    下后街、德感正街、下河街、鬥套街、中心街、望江街、桂圓街、濱江路局部路段及其他零星街道。面層鋪設:面層為透水磚,在鋪設時,應根據設計圖案鋪設透水磚,鋪設時應輕輕平放,用橡膠錘錘打穩定,但不得損傷磚的邊角,質量要求符合聯鎖型路面磚路面施工及驗收規程CJJ79 立即下載 直接鋪到地磚上 透水磚咋能這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