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間美術館造型奇特 多種藝術形式碰撞尊重多元性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如果您是個愛好文藝的人,那麼東起昆玉河、西至西五環的海澱區西山文化創意大道對您來說,一定不陌生。這條以紫竹院路、杏石口路為軸的文化「玉帶」真可謂是星羅棋布,而在眾多「星星」中,北京中間美術館就是那十分璀璨而特別的那一顆。這個周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閃耀著藝術之美的美術館,流連於風格多元的雕塑和繪畫之間,感受藝術給我們心靈的滋養與慰藉。

資料圖

中間美術館的建築甫一入眼,就讓人不禁為它的奇異造型驚嘆。美術館灰褐色的牆體外觀磅礴大氣,只有一角是由透明玻璃所制,溫暖明亮的黃色燈光透過玻璃映出,讓人不僅好奇其「芳容」一池清水環繞在四周,倒映著美術館的方形建築,現實與虛擬兩相呼應,一種現代性之美油然而生。

中間美術館共有三層,前身成立於2008年,2011年正式註冊為民營美術公益機構。展廳總面積為2600平方米,雖是民營非營利性質的,卻配備了非常專業的軟硬體設施,只為打造一個高端的藝術勝地,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內部裝飾色主要以黑白為主,大約是想集中突出藝術作品的鮮明色彩,故而如此簡約。

漫步在美術館的走廊之中,時常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共處一室,在意外其風格碰撞之餘,總會為各色之美感到驚喜:有時,你在館內一隅會看到年代久遠的老物件,但是一轉角,卻被現代風格的畫作吸引,只覺得應接不暇。

展品風格的多樣性也正符合中間美術館的運營理念,即尊重藝術的多元,呵護創造力。從風格多元化的藝術作品間,你能感受到中間美術館審美視角的國際化,同時又不忘對於本土的、地域性的藝術關照,傳承經典之美時也不忘呵護新理念、新思想的萌芽。中間美術館曾經舉辦過許多大型的展覽,比如《藝術中間2012》、《新學院精神》系列展覽、《徐冰:背後的故事研究展》等等。這些展覽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專業程度較高,為中間美術館在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中間美術館正在舉辦的藝術展覽名為「想像·主流價值」展,由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和策展人蘇偉聯合策劃。從藝術角度來看,何謂主流、是否存在主流呢?這似乎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此次「想像·主流價值」展,把「當代藝術」與其他的文藝創作和生產形式並置在一起觀看,並把觀察限定在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最近幾年的狀況,通過七個章節展現文藝與權威對象之間的對話。

在「平行宇宙」章節,展出的作品《二周目》引人注目。三個VR電子屏幕並列放置,播放著遊戲畫面,遊戲是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中國式家長》。與其它以娛樂為目的的遊戲不同,《中國式家長》聚焦於孩子的教育、孩子與家長的關係等,有著明確的受眾目標和針對的社會問題。

在展品介紹中,對於為什麼展示這件作品,作者蘇偉表示,因為《中國式家長》巧妙地繞開了現實社會中的矛盾,而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轉譯了這些社會上無法解決的矛盾,並把這種矛盾柔化在遊戲中。

如果你也是傳統文化傳承者、國際文化的交流者,你一定會喜歡中間美術館。因為在這裡,你能聆聽藝術領域的思想家們關於中國和西方、傳統和現代之間的思想對話。

縱橫中西,貫穿古今,這也正是中間美術館讓人流連忘返的原因。

GO提示

開放時間為每周三到周五的11:00-18:00,周六、日為10:00-18:00,周一、周二閉館。票價為10元。地址位於海澱區杏石口路中間建築園區,可搭乘公交489路、505路、992路、347路、運通101路在西平莊站路南側下車。

其中「想像·主流價值」展覽日期至2019年3月24日。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胡德成

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隋建國藝術生涯最大規模個展即將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展出
    體系的迴響——隋建國1997-2019【主辦方】中國民生銀行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協辦方】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1、2、3展廳「體系的迴響——隋建國1997-2019」即將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也是迄今為止隋建國藝術生涯中最大規模的個展,由中國民生銀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崔燦燦擔任策展人。展覽將呈現藝術家1997年以來二十多年的藝術創作和思想體系的轉變歷程,以回顧展的形式全面而立體的展示出他豐富的創作歷程和藝術探索。
  • 2015藝術基礎教育素描教學論壇將在中間美術館舉行
    譚平 素描 紙本炭筆-5 77.5x107.5cm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北京中間美術館聯合主辦的《2015藝術基礎教育素描教學論壇》將於2015年3月7日於中間美術館舉辦。去年12月,中間美術館成功舉辦《素描:勇往直前》展覽,此次展覽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兼尼曼版畫中心主任託馬斯·吳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兼北京中間美術館館長袁佐聯合策劃。展出的來自不同國家的81位藝術家的400餘件(組)作品,不僅顯示了素描繪畫的極高水準,更顯示了不同文化差異下人們對於「素描」的理解和不同表現。
  • 《浮雲—劉商英寫生》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開幕
    王魯湘:劉商英表現出人類面對洪荒自然產生的崇高感袁佐:劉商英敢於挑戰學院傳統,追尋繪畫根本性孫景波:畫展體現出劉商英成長過程中的探索陳池瑜:劉商英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語言形式王英:心靈和方法都需要解放,真實地呈現世界裴詠梅:劉商英的作品脫離了過去,傳達出一種改變2013年9月28日下午,《浮雲—劉商英寫生》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集的百幅作品是藝術家劉商英2011和2013年兩次赴西藏阿里的寫生創作
  • 「巨浪與餘音」大型研究展研究展在中間美術館開幕
    2020年11月18日,「巨浪與餘音——重訪1987年前後中國藝術的再當代過程」大型研究展在北京中間美術館舉行了開幕式。本次展覽展出了59位藝術家(團體)的80餘件作品,此次研究展從屬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系列研究。該研究由藝術家劉鼎與藝術史家盧迎華共同發起,旨在辨析與反思中國有關「當代藝術」的歷史敘述與建構。
  • 成都大觀美術館跨年展:以「5678」呈現藝術的多元碰撞
    開幕式現場2020年1月8日下午3點,由成都大觀美術館主辦的群展《5678的碰撞》在成都市高新區環球中心E2-6-610大觀美術館拉開帷幕。不過,差異正是碰撞的前提,否則就只有唱喏而無碰撞了。相異事物之間的碰撞,是事物保持繁育的源泉。對此,藝術毫不例外,不但不例外,而且就是其最佳的例證。張國忠參展作品五位藝術家中,張國忠生於1956年,其人生經歷是從軍旅到學院,再到美協,但一路始終伴隨著繪畫。他曾經以油畫、版畫形式創作過許多主題性作品,並收穫了許多榮譽。
  • 「城鄉結合部」的小眾藝術空間:北京中間美術館
    北京,中間美術館。
  • 美術館的門關了 藝術卻在延伸
    儘管美術館的門關了,藝術活動卻沒有完全停擺。許多美術館積極舉辦線上虛擬展覽,嘗試以直播和短視頻等多種方式打破空間阻隔,傳播藝術文化。在已經持續月餘的「閉關修煉」中,業界共同等待、期盼著春來。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說,這些作品雖創作於不同年代,但都飽含著美術工作者對白衣天使的敬仰與尊重,彰顯了「醫德仁心」。以此次疫情閉館為契機,不少美術館加快資源梳理,湧現出線上展覽的熱潮。每塊屏幕,就像是美術館開放的大門,任由觀眾隨時隨地徜徉。
  • 博寶美術館:中國「原生態」媽媽PK瑞士「洋藝術」
    2018年5月13日,博寶藝術網主辦的「她·藝 術——中瑞女藝術家及藝術家庭作品交流展」的開幕酒會,於下午三點三十分,在北京博寶美術館盛大展開。中方策展人博寶藝術網藝術總監楊維民教授親自接待中瑞藝術家。酒會現場中瑞藝術家們、藝術家庭雙向互動、交流,氣氛和諧融洽。
  • 中國美術館召開「藝術與美術館建築」論壇
    「藝術與美術館建築」論壇現場2014年11月4日, 「藝術與美術館建築」國際學術論壇在中國美術館召開。來自中國、德國、法國的數十位美術館建築專家、美術館和藝術家代表參加了這次論壇,並同時展開專題講演和小組討論。中國美術館和北京歌德學院聯合主辦的這次論壇,既是對歌德學院在中國舉辦的系列展覽《東西德建築發展歷程(1949-1989)》的總結,也標誌著中國美術館一段新篇章的開始。
  • 紅磚美術館—讓藝術流連於磚牆之間
    北京,白日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夜晚霓虹閃爍,繁華依然。久居都市之中,你是否有身在樊籠之感,是否萌生過遠離喧囂,尋找一片寧靜之地的念頭?紅磚美術館恰恰能滿足你的需求。紅磚美術館它別具一格的設計,就像行走在江南委婉的自家園林中一樣,讓人感覺古樸卻又不失創新,單調卻又不失內涵。來到這裡,既可以放鬆心情,又可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以「綿延」引發一場藝術實驗
    展覽分為時間\空間、生命\身體、日常生活、物質、表演、情感等六個板塊,以常設展的方式貫穿美術館全部展廳及公共空間。展覽共展出91位中國藝術家的95組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錄像、動畫等多種媒介形式。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攜手中國美術館共建美育基地
    此次攜手合作,是館校雙方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求,以開放性、多元性、互動性的姿態共建美育大課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
  • 劉煥章雕塑精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曾獲文化部造型藝術終身成就獎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專電(記者周瑋)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煥然有章——劉煥章雕塑藝術展」13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展是由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設立的「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之一,呈現著名雕塑家劉煥章多年來所創作的雕塑、篆刻和印紐作品近二百件。
  • 新建美術館重劃北京藝術版圖 798不再一家獨大
    北京的美術館也許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在政策、資本的種種推動下,北京不斷湧現各種藝術區及新興美術館。昨日記者獲悉,民生現代美術館已選址原北京松下顯像管電子廠,其六萬平米的體量將刷新民營美術館的面積紀錄;中國美術館新館將落戶鳥巢附近,老國展將被改造成巨大的美術中心……北京的藝術版圖正經歷著一次巨變,將形成798地區、鳥巢區域、老國展、老中國美術館、三裡屯等幾個大的藝術區域,而我們會發現藝術區不再只聚集於城市邊緣地帶,三環內將出現多個新的區域。專家指出,我們進入了藝術區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跡象。
  • 「2019青年版畫藝術創作展」亮相北京愛慕美術館
    嘉賓合影2019年9月7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北京愛慕美術館、廣州大新美術館聯合主辦的《2019青年版畫藝術創作展》隆重開幕,即日起免費對公眾開放參觀,30位版畫界新秀通過作品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為廣大藝術愛好者呈現出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 2020abC藝術書展於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
    近日,2020abC藝術書展於北京時代美術館正式開幕。繼北京時代美術館《在藝術中復甦》藝術展之後,由北京時代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五屆藝術書展於2020年7月24日至7月26日無縫接檔。今年,北京時代美術館二度攜手abC藝術書展,作為一家開放時間最長、營業時間最晚的「深夜美術館」(10:00-22:00),北京時代美術館憑藉舉辦多種多樣的潮流藝術展長期涉足於年輕人的生活中,逐步引領京城藝術聖地向華熙LIVE·五棵松轉移,並為京西乃至整個北京帶來更多時尚氣息。
  • 北京地鐵這幾處寶藏地,比逛美術館還過癮
    北京的地鐵裡竟然藏有太多中國頂級繪畫藝術家的壁畫、紀曉嵐第六世孫的親筆書法,甚至還藏著一座「瑰寶奇珍」的美術館。 8號線 ——中軸線美術館 北京地鐵裡藏著一座美術館,就在永定門外站8號線和14號線的換乘過道裡。
  • 「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常設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9月25日,由中國民生銀行發起成立並捐助的文化公益機構——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疫中新展《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開幕。展覽分為時間\空間、生命\身體、日常生活、物質、表演、情感等六個板塊,以常設展的方式貫穿美術館全部展廳及公共空間。展覽共展出91位中國藝術家的95組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錄像、動畫等多種媒介形式。
  • 藝術盛宴!北京時代美術館藝術展延期至7月5日
    北京時代美術館展期延期,為大眾奉上藝術盛宴!隨著北京消費季的火爆啟動,已經明確開放時間至晚10點的北京時代美術館作為助力團的一員,不斷為藝術愛好者帶來了好消息,喜報連連,成為北京消費季的一道靚麗風景。
  • 插花形式有多種,有各自的藝術風格,工藝製作也各有特色
    插花形式有多種,有各自的藝術風格,工藝製作也各有特色插花形式有多種,按其藝術風格,大體上分為自然式插花、規則式插花、線條式插花、趣味式插花、壁掛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和懸垂式插花等7種:1.其造型是由作者按照美學原則提出構圖設想,多採用各種形式的立體幾何形構圖,如圓球形、傘形、輻射形以及花籃式等。插花時一般應選用花朵繁茂鮮豔、花期較長的花枝,如牡丹、月季、芍藥、唐菖蒲、鬱金香、百合花、菊花、非洲菊、香石竹等作主體,用文竹、天門冬、海桐葉片以及小朵花材(如小菊花、滿天星、荷蘭菊等)作陪襯,從而達到圖案設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