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給大家講了學習硬筆書法怎樣選用書寫工具,也就是筆和紙的選擇,但是對於初學書法的童靴,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寫出自己好的書法作品或者怎樣才能使字看上去漂亮,下面分兩個部分給大家講一下選帖和臨帖的問題。
選帖
如何選擇一本好的範帖?簡單一點說,一是要有好的範本,二是要有好的方法
關於字帖的選擇,根據學習目的的不同,給大家推薦兩個不同的選擇方法:
一、 選擇古代優秀的楷書或者小楷字帖(毛筆)進行學習。有一些童靴一聽到就會說,我要學的是硬筆,你沒有聽錯,這裡說的選擇的就是毛筆字帖,中國的書法從毛筆延續下來,學書的方法很多是相同的,幾千年來不同的字體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書法體系,雖然書寫的工具(紙、筆)不一樣,但是筆法、結構和章法基本上是相通的,另外毛筆字帖裡的字體比較大,看上去更容易看清楚每一個字的用筆、結構,用毛筆字帖就是把大字寫小,剛開始大家可能會有一些不習慣,但是練習幾天後,你會發現這個會非常有用。
字帖的推薦:選擇比較多的就是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的一些代表作,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趙孟《膽巴碑》等。
毛筆小楷推薦的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虞世南《破邪論序》、鍾紹京《靈飛經》、趙孟《汲黯傳》《老子》、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等。
這種方法適合對中國書法藝術有興趣,想取法高古,寫字有古人味,同時需要能夠靜得下心。下附一個硬筆臨寫的一個局部作品供參考。
二、 選擇硬筆書法字帖作為範本。這種習字完全以實用和速成為目的,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就是,目前書店裡的硬筆字帖眾多,真正好的、具有學習價值的只佔一部分。因此,初學者如何鑑別和選擇一本好的字帖非常重要。
這個地方不做具體的推薦,避免因為本人的一些偏好而誤導了童鞋們,但是選擇時需要把握幾個原則:
首先:是否有高質量的範字。習字是否能夠很快取得成功,在於方法是否可行,只有練習了高水平的範字,才能去談該字帖入門方法的好壞,否則,再好的方法,如果只是練習一些平庸的字,會事倍功半。
其次,有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再高明的習字方法也是通過對漢字的分析總結,好的字帖需要包括對基礎筆畫、結構、偏旁部首的講解和練習,並且自己有能夠理解。
臨帖
學書一開始要解決的就是臨帖。如何去臨帖,特別是如何用毛筆字帖臨帖,以下方法獨門秘籍,第一次公開分享。
在臨帖前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書法五要素,這個是臨帖像不像的關鍵因素。
書法五要素:線方向、線長度、線位置、線形狀、線質感
以下用具體的漢字圖示講解書法的前三個要素,理解後所有的漢字臨習都採用同樣的方法,不管是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任何字體都可以準確的臨出來了。
關於直接用硬筆字帖臨寫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帖上怎麼寫,就怎麼臨,首先達到形似,再通過強化練習達到神似。如果沒有形似的階段,那麼神似就根本無從談起。
很多學書的朋友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臨寫一段時間後,就不再按照帖上的範字臨了,這是錯誤的。臨帖就好選好後,臨好一家,中途不要隨意改動,也不要自我發明。
下面總結一下很多朋友練習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一、觀察不到位。初學者由於自由書寫已經養成習慣,在自形大小、筆畫粗細、間架位置、用筆動作等方面都與原帖存在很大的差距,孫過庭《書譜》中有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即,細心觀察每個字每個筆畫的位置、方向、長度、形狀、質感等,乃是把握點畫精準的基本要素,也是在觀察中與臨習時,所要注意的內容。可以結合我上面列舉的書法三要素圖片上的說明細細揣摩。
二、不能堅持。不能堅持每天臨習,斷斷續續。
三、不能靈活轉化。貪多求快,浮光掠影,達不到長期記憶的效果。要想有效果,每天要寫一定的量,並且能夠背臨,也就是臨完一遍後,自己可以拋開字帖寫出來。提倡一個範字寫十次,不提倡十個範字寫一次。
四、書寫速度快。書寫動作要由生到熟,由慢到快,熟能生巧。
五、沒有注意練字的心境。練字時要心平氣和,如果心煩意亂,一味求速成,沉不住氣,則收效甚微,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暫時不要練字,浪費時間還傷身體。
六、臨帖過多過雜。很多時候,人的選擇多了反而無所適從。這個貼練幾天,感覺不好,再換一個貼再練幾天,沒有一個是真正沉下心去練習的。很多時候,只要專注,一定會有所成。
讀帖
除了經常臨帖練習,也要空出時間去思考,讀帖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過程,剛開始練字和練字到一定程度後,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麼進步,這是一個好現象,也是書法中常說的「眼高手低」,說明你的審美意識提高了,而寫出來的還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要求。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練習1-2天,多度字帖,觀察一些字的特點,共性,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