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唐詩如中華文化之瑰寶,而《唐詩三百首》是如今流行最廣的唐詩傳誦本,是很多人學習唐詩的入門教材。《唐詩三百首》的排序有很多種,部分根據作者出生年齡排序的版本中,《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是虞世南的名作《蟬》,而歷史上的虞世南,寫詩只是愛好,他是一個是時代的政治家,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李世民登基時,虞世南已經61歲了,他一生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直到81歲
他一生平淡中帶著太多輝煌,早年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兄長;他的書法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所親授,是唐朝書法家之首(其次才是張旭);晚年很受李世民抬愛,去世後還多次受李世民追封。
第一篇:二虞入朝,以身代請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早在陳後主時期,虞世南的父親就為朝效力,到了隋朝開皇年間,虞世南和和哥哥虞世基已經頗具名聲,後來虞世基在朝為官,生活奢靡,但是虞世南卻異常樸素。
那年大隋朝發生了著名的江都之變,宇文化及弒君篡位,大殿前,有一位中年人,抱著哥哥痛苦,反覆求宇文化及,願意以自己代替哥哥而死,但是宇文化及沒有同意。因為虞世基是隋煬帝內史,宇文化及一定要殺虞世基,最後虞世南只能抱著哥哥的屍身痛苦數日不食,直到骨瘦如柴。虞世南以身代請,為後事所景仰。
第二篇:君臣相依,博聞強記
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焰焰戈霜動,耿耿劍虹浮。——選自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
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竇建德,竇建德敗後,虞世南被李世民看重,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參軍,和房玄齡共同執掌文事。後來李世民登基稱帝,虞世南和魏徵,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位諍臣,李世民很看重這個前朝老臣,多次聽取他的建議。
因為虞世南的書法寫的非常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讓虞世南寫一副《列女傳》作為屏風,虞世南不用底本,一個字都沒寫錯。後來唐太宗出行,必帶虞世南,因為宮裡藏書再多,也不能全部搬著,虞世南就是他的活藏書。
第三篇:書法嫡傳,五絕品質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選自虞世南《出塞》
虞世南自幼性情比較恬淡,年少時曾拜師文學家顧野王,學習作詩寫文章,非常有靈氣。後來他書法造詣很好,當時有位和尚叫志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虞世南拜志永為師,學習書法,得到志永真傳,並且青出於藍。
唐太宗李世民曾公開誇讚,虞世南的品質有五絕:
1.忠讜:對上非常忠心,正直敢諫;
2.友悌,以身代請,願意為兄長而死;
3.博文:古今文章都能熟記於心;
4.詩賦:詩詞文章自成一家;
5.書翰:書法造詣冠絕全唐。
貞觀十二年,81歲的虞世南病重,請求告老還鄉。在在一個雷雨的天氣,虞世南去世。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後,追贈其為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