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第1首就是他寫的?別鬧,他的書法才是唐朝第一

2020-12-11 博史通今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唐詩如中華文化之瑰寶,而《唐詩三百首》是如今流行最廣的唐詩傳誦本,是很多人學習唐詩的入門教材。《唐詩三百首》的排序有很多種,部分根據作者出生年齡排序的版本中,《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是虞世南的名作《蟬》,而歷史上的虞世南,寫詩只是愛好,他是一個是時代的政治家,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李世民登基時,虞世南已經61歲了,他一生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直到81歲

他一生平淡中帶著太多輝煌,早年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兄長;他的書法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所親授,是唐朝書法家之首(其次才是張旭);晚年很受李世民抬愛,去世後還多次受李世民追封。

第一篇:二虞入朝,以身代請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早在陳後主時期,虞世南的父親就為朝效力,到了隋朝開皇年間,虞世南和和哥哥虞世基已經頗具名聲,後來虞世基在朝為官,生活奢靡,但是虞世南卻異常樸素。

那年大隋朝發生了著名的江都之變,宇文化及弒君篡位,大殿前,有一位中年人,抱著哥哥痛苦,反覆求宇文化及,願意以自己代替哥哥而死,但是宇文化及沒有同意。因為虞世基是隋煬帝內史,宇文化及一定要殺虞世基,最後虞世南只能抱著哥哥的屍身痛苦數日不食,直到骨瘦如柴。虞世南以身代請,為後事所景仰。

虞世南的《蟬》意

第二篇:君臣相依,博聞強記

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焰焰戈霜動,耿耿劍虹浮。——選自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

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竇建德,竇建德敗後,虞世南被李世民看重,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參軍,和房玄齡共同執掌文事。後來李世民登基稱帝,虞世南和魏徵,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位諍臣,李世民很看重這個前朝老臣,多次聽取他的建議。

因為虞世南的書法寫的非常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讓虞世南寫一副《列女傳》作為屏風,虞世南不用底本,一個字都沒寫錯。後來唐太宗出行,必帶虞世南,因為宮裡藏書再多,也不能全部搬著,虞世南就是他的活藏書。

虞世南像

第三篇:書法嫡傳,五絕品質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選自虞世南《出塞》

虞世南自幼性情比較恬淡,年少時曾拜師文學家顧野王,學習作詩寫文章,非常有靈氣。後來他書法造詣很好,當時有位和尚叫志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虞世南拜志永為師,學習書法,得到志永真傳,並且青出於藍。

唐太宗李世民曾公開誇讚,虞世南的品質有五絕:

1.忠讜:對上非常忠心,正直敢諫;

2.友悌,以身代請,願意為兄長而死;

3.博文:古今文章都能熟記於心;

4.詩賦:詩詞文章自成一家;

5.書翰:書法造詣冠絕全唐。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

貞觀十二年,81歲的虞世南病重,請求告老還鄉。在在一個雷雨的天氣,虞世南去世。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後,追贈其為禮部尚書。

相關焦點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錢鍾書曾回憶說,他童年時隨伯父、父親讀書,「經、史、古文而外,有《唐詩三百首》,心焉好之,獨索冥行,漸解聲律對偶」。一些大人物也把《唐詩三百首》當作必讀經典。據賀子珍回憶,在井崗山鬥爭時期,毛澤東還能夠把《唐詩三百首》背下來。在中南海毛澤東故居藏書中,有5種不同版本的《唐詩三百首》。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錢鍾書曾回憶說,他童年時隨伯父、父親讀書,「經、史、古文而外,有《唐詩三百首》,心焉好之,獨索冥行,漸解聲律對偶」。一些大人物也把《唐詩三百首》當作必讀經典。據賀子珍回憶,在井崗山鬥爭時期,毛澤東還能夠把《唐詩三百首》背下來。在中南海毛澤東故居藏書中,有5種不同版本的《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果真就是三百首嗎?它的第一首,名叫什麼
    《唐詩三百首》了,因為《唐詩三百首》這部詩集,恐怕是連所有的小朋友們,也都是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人人皆知,不過,這裡面卻隱藏著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就是——《唐詩三百首》,它真的就是不多不少正好三百首唐詩嗎?它的第一首詩,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唐朝貪官的1首詩被贊為唐人七律第1,入選《唐詩三百首》流傳千年
    從683年開始,到705年武則天去世為止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唐朝朝局進入了一個極不穩定的動蕩時期,忠於李唐與擁戴武周的兩派勢力之間,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激烈博弈,一大批朝廷大臣的命運,在這段時期也隨之載浮載沉歷盡波折,沈佺期就是其中之一。沈佺期,相州內黃人,字雲卿,唐代著名詩人。
  • 路人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他的名字,他是誰?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名家輩出,名作遍地,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而在唐詩當中,最為流行且家傳戶曉的,當屬《唐詩三百首》無疑。雖然《唐詩三百首》記錄的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然而這部詩集卻不是出自唐人之手,而是由清朝乾隆進士、蘅塘退士孫洙所收集編寫。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唐詩三百首》代表了唐詩中的精華與他對這部詩集的高度評價。
  • 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
    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唐詩三百首硬筆書法
  • 他只留下了一首詩,卻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20字令人叫絕
    有人說金昌緒是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就寫了一首詩,其實也不一定,也許他還有其他詩作,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遺失了。 就像李白,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不過千餘首,但是誰能相信「鬥酒詩百篇」的李白一生就寫了一千多首詩呢?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他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卻寫下千古名作,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朝就是個詩詞的國度,湧現了許多詩詞大咖,浪漫如仙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驚才豔豔的王維……這些大詩人雖然不是完美之人,但是人品卻都是無可指摘的。然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唐朝就有這麼一位詩人,卑劣無恥,忘恩負義,毫無文人風骨,但她卻寫出了千古名作,還入選《唐詩三百首》。此人叫宋之問,這首詩名為《渡漢江》,全詩如下: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首,背後飽含哲理,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唐詩三百首》文/忞白唐朝是詩歌的江湖,更是不缺少高手的存在,「初唐四傑」王、楊、盧、就連「初唐四傑」的排名順序也有說法不一,誰是第一誰就是大咖中的大咖?這無關緊要,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為唐朝的詩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唐朝的詩人眾多,大文豪也眾多,但是在《
  • 《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首,背後飽含哲理,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文/忞白唐朝是詩歌的江湖,更是不缺少高手的存在,「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唐朝雙子星」李白和杜甫,還有最近上熱搜的「冷門詩人」李商隱,無一不是唐朝文學界的大咖。就連「初唐四傑」的排名順序也有說法不一,誰是第一誰就是大咖中的大咖?這無關緊要,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為唐朝的詩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自唐朝以來,歷代的唐詩選集就不下百餘種,其中不乏王安石這樣的大文豪編纂的版本,但要論流傳度和影響力,自《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編選者蘅塘居士,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 路人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他的名字,這個人是誰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名家輩出,名作遍地,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而在唐詩當中,最為流行且家喻戶曉的,當屬《唐詩三百首》無疑。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唐詩三百首》代表了唐詩中的精華與他對這部詩集的高度評價。
  • 唐詩千千萬,為何選這首作《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原來有深意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詩人大咖不勝枚舉,知名的詩詞歌賦也是燦若星辰,時至今日我們都能吟詠幾首。當然我們從小就要學習唐朝詩歌,其中《唐詩三百首》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部詩集了,這部書籍從唐詩的海洋中篩選出77位詩人,311首詩詞,為我們的詩詞學習提供了很大幫助,使我們小時候「又愛又恨」的一本唐詩集。當我們翻開《唐詩三百首》,其中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他是一代名相,備受推崇,一首經典選為《唐詩三百首》首篇
    說到張九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為唐朝時最為著名的一位宰相,他對當時的江山設社稷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而且他為官正直,辦事為民,也受到了人民的廣泛讚美。不僅百姓喜歡他、愛戴他,就連唐朝那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詩人也都非常喜歡他。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品讀南京| 南京,唐詩三百首裡寫得最多的城市
    在南京大學資深教授、百家講壇「詩歌唐朝」主講人莫礪鋒看來,南京人更應該多讀唐詩,「《唐詩三百首》裡,筆墨最多的城市就是南京」。那麼,一場有關唐詩的文學之旅又將是怎樣的體驗?近日,同樣以解讀唐詩俘獲大批粉絲的六神磊磊與莫礪鋒聚首,共同解讀南京的唐詩情緣。原來,南京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唐詩。
  • 「解密」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首是什麼詩?為何選這首?這叫情懷
    上期我們講了唐詩三百首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還解釋了為什麼一定是三百首,而不是二百首,也不是四百首?!今天我們聊一下唐詩三百首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哪一篇呢?他的詩篇,詩風清幽淡雅,以凝練質樸的詩句,寄託了深遠的人生哲理,對掃除唐初舊習六朝綺靡詩風的貢獻甚大,著有《曲江集》,被譽為「嶺南第一人」。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名相,他深為世人敬重敬仰,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有作品歌頌張九齡。他還曾徵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過王維做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想把自己作品請他品評,未能如願,晚年回憶,猶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