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新春假期的最後一天,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貫徹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將促進上海的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從"學業水平"轉向"育人質量",從"教育管理"轉向"教育治理"。在招生入學方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強調不挑選生源,有教無類。
對於廣大家長們而言,這份文件再次實錘了民辦超額搖號這樣一個傳說中的政策。其實這個政策自201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時,市教委就已經表示過,上海會跟進實施,只是很多家長都有點兒將信將疑。這回由市委市政府親自發布的配套《實施意見》一出,就再也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儘管還是沒有具體實施的細則,但有兩點非常清晰:一、公民辦同招。二民辦超額搖號。
很多家長可能又要問,那是不是所有的民辦學校100%搖號啊?
那當然是的
不然出這樣的政策又有什麼意義呢?對那些熱門的,報名人數眾多的,就由電腦隨機錄取,不再有考試,也不再有什麼面談,學校不能用任何方式挑選生源。「那如果一所學校如果報名人數很少,是不是也要搖號呢?」問這個問題的家長大概是存心開玩笑。人都招不滿,還搖什麼搖,搖著玩兒嗎?當然是來幾個錄幾個了。記者還看到有些家長提出,學校能不能人為控制不要讓報名人數超額?那麼你算老幾,能控制別的家長報名還是不報名的內心戲。報名又不要獲得學校或是誰的批准,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以自主申報,這個誰都沒法兒控制。
劃重點!
市教委主任陸靖講了四句話:
●一是實行公民同招
● 二是堅決地執行所有的招生錄取環節中不能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
● 三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的情況下,對民辦學校的錄取採用搖號,隨機抽取的方式
● 四是搖號的環節是老百姓高度關注的,必須保證它的公平和公正,所以搖號的話,是由政府出面來進行搖號。
這其間也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政府出面搖號,以確保公平公正。
上海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盧慧文表示,據她了解,搖號應該會是一個公開的、透明的、公正的平臺,因為現在的技術是完全做得到的,而大家監督的力量也是很強的,所以她對搖號能確保公平公正充滿信心。
那麼民辦超額搖號,是不是意味著這是對民辦教育的一種打壓呢?
專家們認為完全不可以這麼理解
首先從政策上來說,《實施意見》對於一下步民辦學校的發展,明確了不少有力的扶持政策。比如在經費上,要求各區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按照不低於上海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補助公用經費(含免學雜費部分)。支持民辦學校開展特色學校、特色項目、特色課程等軟硬體建設。對於在民辦任教的老師來說,有一個重大利好,接下來民辦學校教師在師資培訓、教研、科研、職稱評定等方面將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待遇,還鼓勵支持民辦學校為教職工建立年金制度,改善教職工退休後的待遇。對廣大家長們來說,在考試招生上,作為「不挑選生源的學校」,民辦學校今後可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招生計劃。那如果搖號搖進了民辦,在這一點上,也不一點兒不吃虧。
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主任、研究員楊雄表示,公民同招,包括民辦學校搖號,它實際上體現了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的教育公平性。近年來,隨著公立學校的發展,尤其是集團化辦學後,普遍辦學水平都在提高,所以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已經處在了同一起跑線,所以現在到了一個可以搖號的時候了,它可以平抑各種擇校現象,可以平抑家長的一種焦慮心態。
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長湯林春認為,公辦學校是政府辦學,它滿足的是老百姓的基本的就學需求,而民辦學校它滿足的應當是老百姓個性化的教育需求。這種個性化可能是對外語、對藝術、對體育等特色的追求,而不應當是落在對升學的追求。
市教委基教處處長楊振峰表示,上海的教育要考慮到教育生態的優化,要考慮到公民辦學校的和諧發展。幾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當下我們不應再強調聚天下英才而教之這樣的理念,而應當轉變為給每個孩子提供適合於他的教育選擇,我們要把從原來的篩選人變成真正的育人,把從原來的挑選優秀的人變成培育每個孩子更優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就要探索入學後的因材施教的體系。
因材施教,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一件事情。為此,上海的教育要進一步築高底部,通過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新優質學校建設等方面,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要防止學生負擔過重,在課內,重點是高質量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提高學校教學效果,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像力、求知慾,發揮學校在學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外,家庭教育指導和治理培訓市場「雙管齊下」,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加強培訓機構全方位監管,防止學生課外負擔過重。
要突出義務教育「五育並舉」,要讓學生有理想有信念,愛國有擔當。要具備面向未來的核心知識、必備技能和關鍵能力。要身體好,每校必須開設7種以上運動項目、保證學生每天運動不少於1小時,要引導每位學生形成1-2項藝術愛好和特長,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初中生每人每學年不少於20課時的公益勞動要求。
在這一點上,市教委基教處處長楊振峰表示,在信息化時代、人工智慧時代,未來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最具有競爭力?我們認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和興趣,要掌握一定的知識,要有興趣愛好,藝術修養,還要有勞動觀念。因此,五育並舉,才能真正幫助孩子適應未來,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立身之本。
當然於對民辦搖號,家長們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到底如何搖?一個孩子可以參加幾所學校的搖號,能不能跨區搖?在什麼樣的平臺上搖等等。這一切都要等待細則的公布。那麼細則會何時公布呢?據本臺記者了解,應該是年後隨著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的公布一起出籠。快了,再耐心等等吧!
編輯 | 薯條
*本微信公眾平臺音、視頻為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