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文人雅室,有多雅?

2020-09-27 360百科知識



物道君語: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人要穿衣,也需住所。

明朝後期的人對屋舍有著極致的審美追求。但他們的屋舍不是富麗堂皇的,而是「平常人家」樣兒。窗明几淨,一人一桌,一幾一榻,簡單而又怡然自得。

王爾德說:只有美的無憂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卻,使人快樂,我們不去美的殿堂還能去往何方?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

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



晚明雅室之極簡

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李漁《閒情偶寄·居室部》

「簡」是樸素簡約。室內簡約、明淨不雜,室外景致幽曲

晚明文人陳繼儒的室廬就極為簡單。「茅屋數間而已,土泥牆,窗糊紙。曲床木幾,四麵攤書史」。牆是泥土堆起來的,窗是用紙糊上的,床是竹子編的,桌子是木頭搭造的。

極簡的茅屋可用「陋」字來形容,然而四處隨意擺放的書史,與主人那率真性情,讓其「陋室」不陋。



圖1|Clarus



圖2|昔物所

室外,背山鄰水與山水為伴。「門在松蔭裡」松樹的綠茵就是他的院子。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或幾區亭,幾拳石。



圖|BokChoy

他閒時也會打掃一間房子,讓室內的古鼎焚起縷縷香菸,用素色拂塵揮去塵埃。擺上一張案幾,放幾本讓人讀來暢快的書,再擺些舊的名家書法範本。

獨坐、閒讀或煮一壺茶,燃一炷香,然後靜賞壁圖。

簡約而不簡單,晚明人的雅室追求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極簡美。

在極簡的居室中,品杯茶,寫幅字,賞花與畫……



圖|BokChoy

晚明雅室之真趣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之間,煙霞具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陳繼儒《小窗幽記》

趣不在多貴在真。即便在茅草窗、竹簷下靜坐,讓清風拂面、明月照人,也會有無盡趣味。

費元祿說遊道有三,其一為「抗志絕俗,玩物採真」。晚明人普遍認為,玩物不會喪志,反而能夠獲得生活的真趣,表現真我。

晚明人的真趣體現在對物的極致追求,以度己之心度物,對物品得極細。




如文人案頭上的筆筒,屠隆說「筆筒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稜口鑲座為雅,餘不入品?」即便只是尋常小物件,他們在選材,原料、製作工藝等方面也是極為講究的。

張岱為追求真趣,在不少地方親自設計自己的書屋。梅花屋就是由一倒塌的老屋修建而成的。改造後,在房子周圍種滿梅花、牡丹、西海棠花等綠植。他只樂在其中,「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試輕出」。




晚明人巢端明用葫蘆畜養鳴蟲,他在住所周圍栽種多個品種的葫蘆,並將刻有花紋的模具合在葫蘆上,使其長成樽、彝等形狀的葫蘆。

居室不僅可以修生養息,也可以精緻趣玩。

與宋代有距離審美觀看不同的是,晚明追求的是近距離地觀賞。這是一種沉浸式的審美體驗,如椅子,可醉臥、偃仰又或是花下臥賞皆妙。

在晚明,鑑賞玩物本是風雅時尚之趣事,若遇上同好之人,那又別有一番趣味。



晚明雅室之韻

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文震亨《長物志·室廬》

古人稱:有餘意之謂韻。」餘意「便是餘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感覺。室廬一幾一榻,擺放不同,繁簡各異,便會有不同的韻致。

而雅室講究統一和諧,要古樸高雅,又不流於庸俗。回歸對自然的關注,連接審美體驗與日常生活,將自己的信仰、雅趣寄託於一草一木,一桌一椅。

儘管是小小的居室也要有韻味。其門窗若建得好,便能產生無窮的雅致情趣,使自然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房舍與人,欲其相稱」。房舍體現著主人的性情,你的房舍就是你自己。

而且「開窗紗在於借景,竹石可療俗」。居室裡的器物不僅在製作上要有巧妙構思,在擺放間也需繁簡得宜。這樣,各類家具巧妙多用,以便更新奇美觀。

李漁的床用檀木製成,使之躺下能聞到花香;他的帳,有骨服帖,還有加鎖蔽風隔蚊。居室中有素樸的瓷杯,淡雅的茶具,詩意的瓶爐……

居室中那一件件物,都體現著他的閒情逸緻,餘韻至極。




圖1.2|昔物所

梁實秋先生說:「我住在雅舍一天,雅舍就一天歸我所有」。在雅舍中可以養志,讀一書便足以自娛。

擇一清居,洞察內心,或許這才是人生最高樂境。

雅居,是晚明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只有晚明人,才享得極致。

他們追求簡單、古樸,雖簡但韻味深長的雅。

於雅室,焚香、品茗、插花……即便身處鬧市,也能有山林之韻致。



一室之物不在華麗,只要悅目就好。

一室之雅不在高貴,只要舒心就好。



圖|景素

相關焦點

  • 明朝的文人雅室,一桌一榻便能閒養浮生
    明朝後期的人對屋舍有著極致的審美追求。但他們的屋舍不是富麗堂皇的,而是「平常人家」樣兒。窗明几淨,一人一桌,一幾一榻,簡單而又怡然自得。王爾德說:只有美的無憂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卻,使人快樂,我們不去美的殿堂還能去往何方?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
  • 文人空間,書房雅室,香薰爐
    香薰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賞玩物之一,愛者對其更是愛不釋手。此香薰爐為鹿角整雕,由仙作雕刻大家手工雕刻,金蟾雕刻逼真,臥於荷葉之上,神情尤為活潑生動,底部鏤空,以通香氣,香爐皮殼醇厚古樸。底座以黑檀木雕刻,起多條陽線,款式雅拙,深蘊趣意,燃香若吞吐祥雲,別致古雅。底座內可放置檀香等盤香料,可提神醒腦、澄清思緒,提高工作效率。
  • 物本功坊,雅室有清趣
    WUBENGONGFANG - 品鑑傳世|雅室生活 - —— 雅室情趣,自得其樂 《禮樂》中有記:「雅者,古正也」。 這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一個居室的氣息,一定與人有很大的關係,雅室的前提是自身的修養,它與人的學識、性情、涵養息息相關。
  • 文人雅室,荔枝木隨形鏤空花架,空間營造
    荔枝木 | 底座54*36.5*102cm文人雅士,理想的家居環境很大層面上是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功能與審美相一致,崇尚天然,追求清靜雅逸、閒適自在,以雅為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舊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 雅室,有閒情
    歷朝歷代,無論是皇家貴胄、王爺大臣、文人雅士們,統統少不了自家的文房,自然更少不了文房裡的一應物件,譬如:琴棋書畫、竹木牙雕,等等。鎮紙就更為豐富多姿了,有獅、虎、牛、馬、羊等動物形銅鎮,也有銅的、木的、象牙的、石條的鎮尺。
  • 方寸之間皆是雅——文人雅室,一間屋,六尺地
    彈琴雅,不在於撫琴的動作,高超的技藝,而在於抒發了內心的情感,撫慰了聽者的心。雅室清居,悠然自樂明月停輝,風竹駐影下棋雅,也不在棋藝高超,每局必贏,而在於輸得起的胸懷,贏了時的君子風度,還有遭遇困境時的氣定閒神。
  • 文人雅室,幽淡書香
    不禁想到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曾唱過的那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唱詞雖戲謔,但劇中滿腹詩書的「紀曉嵐」卻明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讀書有用」之典範。 在古代,文人也必定是以讀書為生活重心,何曾有人終日以品味香茗、摩挲鼎彝為樂,而不讀書誦文、閱經讀史的。古人品茶插花的雅事我們努力模仿,而刻苦研學的精神,卻無人秉承了。
  • 中國人的書房: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
    古人不但不求書房豪華,也不在意書房的面積有多大。南宋文學家陸遊在《新開小室》詩中說:「並簷開小室,僅可容一幾。東為讀書窗,初日滿窗紙……」新闢這間「僅可容一幾」的小書房時,陸遊已年逾八旬,但陸遊對小屋相當滿意:「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明代文人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也以「小」出名:「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使皇家書房,也並非以大為好。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在《西廂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張生借得佛寺一處雅室,有點兒類似現在的書房陳設,雖然小,但是特別有文人氣質,這一處所在叫做「容膝山房」,屋子雖然小了一些,可布置的格局卻很有雅趣。也就是說書房不一定空間大,布置要有品位。文中如此描述「容膝山房」:「室內窗明几淨,水磨方磚鋪地,一塵不染。綠紗窗下放一張紫檀木書案,案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
  • 雅集,拍照,上傳朋友圈——明朝官員們的聚會方式
    謝環被朱瞻基如此重視,當然有其道理,他師從張菽起,善畫山水,早在洪武年間就已聲名鵲起,享有盛名。《杏園雅集圖》就是明朝院體畫的一幅代表作品,它描繪的是一場集會,楊士奇、楊溥等九位官員應楊榮之邀雅集。楊榮安排的雅集地點,是自己府邸內的杏園,故此得名。
  • 茶話|古人為自己的雅室命名所用的字
    古時候,文人墨客為了寄託懷抱,陶冶情操,一般都有一間泡茶讀書的雅居,並樂此不疲地為之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對於當時的社會文化來說,雅室的命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所以一般而言,主人在命名前,要對名字內容的雅與俗、深與淺、簡與繁、穩與浮,作反覆推敲,一經定名則終身不改。
  • 《瓶花譜》與《瓶史》中的明朝文人與瓶花藝術
    現代社會提起花道或者插花藝術,有不少人總認為這件事情更得女子喜愛,可是有一位明朝文人卻說:「此隱者之事他說,不與世人競逐名利,而醉心於花竹,這是有大丈夫之心的幽隱之人才能有的風範,這位明朝文人就是袁宏道,這句話是他在自己的插花藝術著作《瓶史》所說,他關於花道的藝術理論後來傳到了日本,還形成了日本花道的一個流派「宏道流」。
  • 傳統文化中的雅集,門檻有多高?
    古代文人愛集雅 圖源網絡明代的雅集在宋元集會結社的良好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唐宋時大宴賓客的風俗雖猶在,但雅集發展到更私密的小圈子當中。可以說,明代前後,文人學士們的雅集從魏晉以來的恣意豪放逐漸轉向了內修和靜雅,文人們聚在一起品書論畫,飲茗焚香,彈琴選石,雅集時在器物使用、材料籌備和環境選擇上更為講究了。
  • 書齋雅室,案頭清供,小葉紫檀百寶嵌圓角櫃
    書齋雅室是心靈寄居之所,清供是文人雅賞之物,於清淨中陳置所好,怡情格物,始有「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之雅興。投花有瓶、讀書有案、喝茶有室,雖無名器珍物,也有疏竹卷石,再佐以筆、墨、字、畫,以文富養,頓生清趣而悅己,身在其中,便覺沉靜悠然。此件案頭陳設清供圓角櫃甄選印度小葉紫檀、癭木、玉石等材料製作,用料昂貴,配飾奢華,色澤沉穆製作工藝考究。
  • 從明代繪畫中,分析古代文人的藝術化生活
    明朝的經濟和社會治安都在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因此才會有那些文人雅士對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而這種優雅的藝術化從他們的雅集、園林、古玩等都能體現出來。這些場景也都被畫師們真實的展現在繪畫之中。藝術源於生活,我們今天在看到明朝時期的繪畫,也難免羨慕古人那種恬靜、灑脫、慵懶的場景。
  • 一間屋,六尺地 文人雅室,墨香繞梁
    從古至今,題字是一門有造詣的文化藝術,非一般人所能及的。每個字都有著深刻的涵養與中國風範。用筆明快,有剛有柔,剛而非石,柔而非泥,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參差錯落,相映成趣,有的似行雲流水,有的如龍蛇遊走,極具藝術觀賞性。
  • 書齋雅室,喜鵲登枝圖,掛屏裝飾畫
    #螺鈿掛屏新作#「喜鵲登枝圖」掛屏規格:長102 寬31 邊框厚3cm在中國傳統宅院中,除祖堂外,書齋是文人唯有的精神場所。也成為文人學習思考、開啟智慧、凝神靜思、陶冶情操的文化殿堂。書房中每日靜默文房雅物佳器是為最高趣味,不失為人生幸事。今天小編也跟大家分享現代文人的書房掛屏雅物。此掛屏選用寮國大紅酸枝製作,掛屏四邊攢框鑲嵌板,面板為獨板大料,紋理絢麗,色澤沉穆。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榜書系列作品鑑賞《室雅蘭香》
    王忠敏先生 字:雲山閒人 號:萬物興書斎 作品:【室雅蘭香圖片來源於網絡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
  • 室雅蘭香書法作品欣賞 雅室內蘭花盛開 香氣四溢
    室雅蘭香書法作品欣賞,聽到室雅蘭香四個字,感覺這是儒雅之人的專屬。雅室內蘭花盛開,香氣四溢,呈現一片溫馨、安詳、和諧之感。很多人喜歡室雅蘭香書法,在室內常常會見到室雅蘭香書法懸掛在牆上,那麼室雅蘭香書法適合掛在哪些場所,有什麼講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室雅蘭香——滿室蘭香添雅韻,無邊春色聚華堂
    室雅蘭香--滿室蘭香添雅韻 ,無邊春色聚華堂 "室雅蘭香」出自鄭板橋的詩詞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和《陋室銘》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多用於形容居住環境高雅而有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