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屋,六尺地 文人雅室,墨香繞梁

2020-12-15 百家號

從古至今,題字是一門有造詣的文化藝術,非一般人所能及的。每個字都有著深刻的涵養與中國風範。

古人把書法看作是一場修行,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寫好字,而在寫字的過程中,會達到"心清"的效果。

文丨網絡綜合整理

圖丨悟墨軒主

註:文中小圖可點擊放大查看

▲赤壁賦 小楷 四尺開

▲《觀滄海》 小楷

▲《松風閣詩帖》 小楷

唐太宗《論筆訣》:"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

▲鏡心小品

書寫時全神貫注,達到入靜專一的狀態。靈活自如的運筆,調動全身氣力,通過筆端輸送到字的布局之中,即所謂"以通身之氣之功之力而用之"。

▲《琴賦》

書法飄逸流暢,婉轉多姿,渾然天成。用筆明快,有剛有柔,剛而非石,柔而非泥,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參差錯落,相映成趣,有的似行雲流水,有的如龍蛇遊走,極具藝術觀賞性。

▲各式橫幅款識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一間雅室,怎能少得了書法佳作?

▲豎幅捲軸

周季生

號悟墨軒主,1956年出生於福建省建甌市。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專職書法教師,高級教師職稱。現為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平市書協會員,南平市總工會書協會員等。

作品獲獎情況:

▲90年西安國際硬筆書法大賽優秀獎

▲2014年分別獲全國(中國夢)(光輝歷程)(璀璨中華)杯大賽金獎,並收編於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大典

▲2013年5月7日發表於《閩北日報》第五版

▲2015年12月發表於《建甌竹典》一書

▲2003―2018年共入省地市各類書法展30多次

相關焦點

  • 方寸之間皆是雅——文人雅室,一間屋,六尺地
    《禮樂》中有記:「雅者,古正也」。這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一個雅字,傳遞的是儒釋道文化的精髓,貫穿著國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候我們很難用確切的詞語將【雅】準確而完整地描述出來,但只要用心去感受,便很容易感知它的存在。
  • 一間屋,六尺地,柔軟了光陰
    15間客房裡光影追逐,每一間都有俯瞰和順古鎮的最佳視角。巨大的落地窗,除了能夠讓客人飽覽美景,還給予了室內足夠的採光,空間大而明亮。浴室內還設有火山溫泉,在私人空間裡,沐浴在溫泉騰升的熱氣裡,洗去滿身疲倦。
  • 明朝的文人雅室,有多雅?
    ,花香不在多「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簡約而不簡單,晚明人的雅室追求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極簡美。
  • 一間屋,一方硯,一杯茶,一柱香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主。
  • 鄭板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鄭板橋 蘭竹圖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炷,石磬數聲,木魚幾擊……——明 陳繼儒對深受儒釋道三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古代文人而言,出世與入世是一生解不開的矛盾命題。
  • 明朝的文人雅室,一桌一榻便能閒養浮生
    ,花香不在多「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簡約而不簡單,晚明人的雅室追求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極簡美。
  • 茶話|古人為自己的雅室命名所用的字
    古時候,文人墨客為了寄託懷抱,陶冶情操,一般都有一間泡茶讀書的雅居,並樂此不疲地為之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對於當時的社會文化來說,雅室的命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所以一般而言,主人在命名前,要對名字內容的雅與俗、深與淺、簡與繁、穩與浮,作反覆推敲,一經定名則終身不改。
  • 中國文人書房的理想情境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炷,石磬數聲,木魚幾擊;龕常關,門常閉,好人放來,惡人迴避;築室數楹,編槿為籬,結茅為亭。以三畝蔭竹樹栽花果,二畝種蔬菜,四壁清曠,空諸所有,蓄山童灌園剃草,置二三胡床著亭下,挾書劍以伴孤寂,攜琴奕以遲良友,此亦可以娛老。
  • 一間書房,便是文人最好的歸所
    一間書房,便是文人最好的歸所,它讓生命變得更加完整,蘇東坡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正解此意。集世間之妙,室廬之中,無擾慮之事;收君子之雅,軒窗之下,無濁塵之物。時觀之可清心明目,如春山初秀;時親之可曠達虛朗,如春鳥初啼。
  • 打破常規分類的「一間屋」:把收藏玩得更高級一點
    上海明軒2016年藝術品拍賣會將於3日假座上海西郊賓館舉行,在前兩日的預展上,澎湃新聞記者再一次看到布置一新的「雅室」,黃花梨的案桌上是精細的竹雕擺件和白玉圓雕,兩側牆上則掛有高古氣息濃厚的明清書法與繪畫,前來觀展者仿佛走入古代雅士的生活空間,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藝術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置身於環境之中。
  • 上海明軒「一間屋」:概念型專場的文化效應
    >古今整合進「一間屋」  早在「一間屋」的概念推出之初,就受到了業界的諸多推崇。這個專場一改以往的拍賣預展的習慣布局,將所有的拍品陳設轉而成為一間寶藏雅室,拍品不再正襟危坐般分類擺放、待價而沽,整合進一個整體的雅士生活空間,古今中外、字畫瓷雜,打破原有的拍品分類,以空間將各種拍品統和起來。就連帽哥李笠都說:「『 萬松嶺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高逸之夢,亦是人們對禪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上海明軒《一間屋》專場,處處透露的也正是此種『 生活禪』的訊息。
  • 文人空間,書房雅室,香薰爐
    香薰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賞玩物之一,愛者對其更是愛不釋手。此香薰爐為鹿角整雕,由仙作雕刻大家手工雕刻,金蟾雕刻逼真,臥於荷葉之上,神情尤為活潑生動,底部鏤空,以通香氣,香爐皮殼醇厚古樸。底座以黑檀木雕刻,起多條陽線,款式雅拙,深蘊趣意,燃香若吞吐祥雲,別致古雅。底座內可放置檀香等盤香料,可提神醒腦、澄清思緒,提高工作效率。
  • 物本功坊,雅室有清趣
    WUBENGONGFANG - 品鑑傳世|雅室生活 - —— 雅室情趣,自得其樂 《禮樂》中有記:「雅者,古正也」。 這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一個居室的氣息,一定與人有很大的關係,雅室的前提是自身的修養,它與人的學識、性情、涵養息息相關。
  • 古人的書房|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書房是文人的精神家園,寄寓著文人志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情懷,同時也供奉著自己的理想與操守。步入書房,心神俱靜。此刻,仿佛離開了一個世事紛擾的世界,走向了屬於自己的心中天地。倚樓聽風雨,去感受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閒適清雅。
  • 墨,文人之雅
    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墨已成為文人雅士不可或缺之物。墨作為書法繪畫的重要原料,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一錠墨若是放在文人手中,便能化作清秀雋雅的書法作品;放在畫家手中,便能潑成雄奇的萬裡山川。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雅」的代表。濃墨的厚重,淡墨的素雅,無一彰顯著東方傳統的美學理念。濃淡之間,藏的是陰陽消長、乾坤變幻。用墨之法,從不拘泥於是濃、是淡、是聚、是散,而在於含五色、合三才、一筆書天地、一卷收萬物。
  • 文人雅室,荔枝木隨形鏤空花架,空間營造
    荔枝木 | 底座54*36.5*102cm文人雅士,理想的家居環境很大層面上是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功能與審美相一致,崇尚天然,追求清靜雅逸、閒適自在,以雅為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舊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在《西廂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張生借得佛寺一處雅室,有點兒類似現在的書房陳設,雖然小,但是特別有文人氣質,這一處所在叫做「容膝山房」,屋子雖然小了一些,可布置的格局卻很有雅趣。也就是說書房不一定空間大,布置要有品位。文中如此描述「容膝山房」:「室內窗明几淨,水磨方磚鋪地,一塵不染。綠紗窗下放一張紫檀木書案,案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
  • 中國人的書房: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
    書房是現代知識分子家庭必不可少的空間,但「書房」其實是現代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字來命名書房,如蒲松齡的「聊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劉禹錫的「陋室」、陸遊的「老學庵」等,其中「齋」是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在強調「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古代,書房文化自然也頗受重視。那麼,古人的書房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