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孫同學微遊榆陽 第六站 麻黃梁——鬼斧神工下的人間奇景

2020-12-13 榆林新媒體

每一段豐富多彩的旅行

都是抓住生活的每一朵浪花

然後在回憶裡串成最美的記憶

照耀日後荒蕪的歲月

踏遍千山萬水,邂逅無數風景我懂得了旅行的意義跟著孫同學即便身體不能在路上心靈也可以隨之去遠航帶你去領略壯闊的美景

林徽因說「 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我攜著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了青山隱隱,悠悠綠水。一程山水,一段故事,我從來不缺乏說走就走的勇氣,只因對榆林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裡的每處風景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給予我心靈上的觸動!

隨著電視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的熱播,作為拍攝地之一的麻黃梁也很快便走紅了,越來越多的遊客紛至沓來,前來遊覽、拍照、打卡,切身體會劇中的壯闊美景。

麻黃梁是以黃土為主題,依託陝北獨特的地質地貌特徵,表現出土林溝壑和高峽平湖的自然景觀。

初見麻黃梁,赫然入目的是赤色紅土與金色沙漠交錯、草灘河源與深溝巨壑相連的壯美景象。

透過車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脈,參差不齊的山巒映入眼帘。未曾想過在塞上榆林竟還有一片神奇的沃土,大自然賦予了它獨特的地理風貌,無論是萬峰千壑的大峽谷,還是彩柱高懸的黃土層巒,都彰顯出陝北黃土地的藝術內涵。

如果你問我:「孫同學,麻黃梁,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我會告訴你「神奇」是對她最好的形容,因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它既有張家界的險峻,又有九寨溝的秀麗,它是一幅蔚為壯觀的自然山水畫。

一波波蕩漾的清流,一座座綿延的山脈。當我站在這片黃土地上,風輕輕從耳邊拂過,我不禁熱淚盈眶,麻黃梁不僅擁有著大自然的魅力,也富有著神秘的色彩。

@崔凌峰

旅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當你以為錯過了什麼,卻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另一份美好!

@王亮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餘暉浸染了天空,也讓麻黃梁這片土地顯得格外迷人。土地在夕陽的映照下更加耀眼,向遠眺望,無需點綴,眼前的一切就是最美的風景。

望著那一層層黃土,它記載的是悠久歲月和歷史。伴隨著風雨的洗禮,在麻黃梁這塊土地的深厚積澱下,形成一處處獨具魅力的風景。

神奇壯美的麻黃梁,別有洞天的店坊水庫,千百年來這塊猶如翡翠鑲嵌在榆林大地上的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景區一直散發著自己獨特魅力。蒼白的文字已描繪不出麻黃梁神奇壯闊的美景,唯有親身到過,用眼睛感受過,方可不負美景,不負內心!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旅行的意義在於身體和心靈都在路上用相機去定格用文字去記錄孫同學仍在路上期待下一次的出發

小貼士

騰訊地圖+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小程序

地址:榆林市榆陽區麻黃梁鎮

路線:榆林汽車站客運北站—迎賓大道—長城北路—210國道—榆佳高速—榆西路—麻黃梁鎮

相關焦點

  • 跟著孫同學微遊榆陽 榆陽非遺展示館:匠心凝聚,非遺傳承
    今天,跟著孫同學一起循聲而去,紅色的匾額,燙金的大字,上書「榆陽非遺展示館「麻糜不分」、「猴眉石獅眼」、「三天兩後晌」;「你站圪嶗做甚了在非遺小劇場,每周二至周日喜聞樂見的民俗演繹,有陝北民歌、秦腔、晉劇、非遺課堂、榆陽書場
  • 跟著孫同學微遊榆陽 第九站 木華黎墓:一個埋葬英雄的地方
    空山蒼翠,綠野彌望歲月的時光裡有太多的故事滄桑的背後還有更多的神秘今天跟著孫同學一起去探訪一個埋葬英雄的地方
  • 推進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共同發展——陝西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
    塞北高原、金風送爽,大美榆陽、無限風光。9月30日,陝西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歷經183天艱苦奮戰,如期建成開園,向社會開放,向國慶獻禮。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現場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和陝西省林業局一級巡視員唐周懷為公園主碑揭碑。
  • 榆林市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建成開園
    9月30日,榆林市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歷經183天艱苦奮戰,如期建成開園,向社會開放,向國慶獻禮。 儀式上,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和省林業局一級巡視員唐周懷為公園主碑揭碑。
  • 榆陽再添省級新名片——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獲批為省級黃土地質公園
    12月17日,筆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獲批為省級黃土地質公園,這是我市首個以黃土地質為貌獲批的省級公園。境內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魏長城、秦長城、明長城三道邊牆環繞之地,有北宋女將劉金定雄踞雙鎖山,囤兵營(雲)盤梁遺址;有清末「陝西三傑」之一書法家李棠故居;有赤足寺、興隆寺、龍泉寺等名剎古寺;有六百年木瓜樹、千年古松和懸崖峭壁上的千年原始古柏群……歷史文化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麻黃梁繪製成一幅蔚為壯觀的神奇畫卷。
  • 榆陽:大手筆規劃 五年畫八個「圈」蓬勃發展
    「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帶動榆陽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引擎;三大能化工業園「麻黃梁工業園、西紅墩化工產業園、大河塔煤化工產業園」,承載榆陽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新陣地;榆林汽車產業園結束了榆陽區裝備製造業為零的歷史、成為推進第三產業突破發展的新龍頭;金雞灘循環經濟產業園是新材料生態旅遊示範園;小壕兔新能源產業園則是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為主的新能源研發園區;魚河鹽化工產業園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中國五大精鹽產業基地之一和最大的真空鹽生產基地
  • 產業園區為榆陽經濟插上新翅膀
    榆林汽車產業園:榆陽第三產業提檔升級新平臺  2011年,榆陽區在東山開工建設佔地1萬畝的西北地區最大的汽車產業園,傾力打造呼包銀榆城市群的三產經濟新地標。榆陽區委書記王成繼說。  在農業科技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下,全區農業步入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 走進榆陽非遺展示館,領略榆林文化的獨特魅力!
    今天,跟著孫同學一起循聲而去,紅色的匾額,燙金的大字,上書「榆陽非遺展示館「麻糜不分」、「猴眉石獅眼」、「三天兩後晌」;「你站圪嶗做甚了在非遺小劇場,每周二至周日喜聞樂見的民俗演繹,有陝北民歌、秦腔、晉劇、非遺課堂、榆陽書場
  • 走進榆陽非遺展示館,領略榆林文化的獨特魅力
    今天,跟著孫同學一起循聲而去,紅色的匾額,燙金的大字,上書「榆陽非遺展示館「麻糜不分」、「猴眉石獅眼」、「三天兩後晌」;「你站圪嶗做甚了在非遺小劇場,每周二至周日喜聞樂見的民俗演繹,有陝北民歌、秦腔、晉劇、非遺課堂、榆陽書場
  • 榆林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獲省級資格
    本網訊12月17日,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獲批為省級黃土地質公園,是榆林市首個以黃土地質為貌獲批的省級公園。榆陽區麻黃梁鎮因地勢較高,生長麻黃而得名。古長城由西向東穿境而過,將鎮境分為南、北兩種地貌。
  • 【大美榆林】邂逅榆陽風情,探尋千年古樹
    【大美榆林】邂逅榆陽風情,探尋千年古樹 2018-07-18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麻黃梁八景任你遊!
    此處景象壯觀奇偉,深冬之季,潔白的雪花鋪滿赤紅色的大地,在陽光照射下,宛若披著潔白紗裙、膚色羞紅的新娘;一陣微風吹過,帶雪的長城就是新娘隨風而起的飄帶。4. 新墩長城新墩長城位於麻黃梁鎮政府東9公裡處,是榆林明大邊長城沿線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最為原始的一段,長約3公裡。這裡有堪稱榆林最高點的瞭望臺,地面高達數十米,形態完美,蔚為壯觀,可與八達嶺長城相媲美。
  • 這些「微遊」線路了解下→
    這些「微遊」線路了解下→ 2021-01-15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六屆陝甘寧蒙陝北說書傳承發展論壇暨交流展演活動開幕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燕郡)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陝北說書獨特藝術魅力,搭建陝北說書展示交流平臺,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創作出更多接地氣、有情懷、有溫度的好作品,進一步推動陝北文化繁榮發展,由榆林市榆陽區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榆林市曲藝家協會主辦,榆林市榆陽區文化館、榆林市榆陽區駝峰民間說唱團協辦的陝西·榆陽第六屆陝甘寧蒙陝北說書傳承發展論壇暨交流展演活動於
  • 麻黃梁住著大畫家——王一明
    《情寄麻黃梁》黃土高原的拓荒者——王一明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幾處「奇景」堪稱大自然的藝術品,不是人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幾處「奇景」堪稱大自然的藝術品,不是人工 澳大利亞「魔鬼大理巖保護區」是世界著名的巖球地質公園,魔鬼巖位於譚寧特溪附近,這些大石頭怪異地散落在地上,有的像被一刀劈開一樣斜倒著,有的像經過雕琢一般,有的以奇怪的觸點保持著平衡,非常不可思議,被稱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榆陽區:在綠色發展中建設「美麗榆陽」
    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在區十三屆五次黨代會上說。    榆陽區在描繪「十三五」宏偉藍圖時提出,2018年在榆林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2020年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市轄區前三位。經濟保持中高速,年均經濟增速高於中省市平均水平。
  • 激情麻黃梁——油畫家張金偉藝術作品賞析
    在展示作品之前,我們先了解和認識一下【麻黃梁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位於陝西榆林市《初秋》全國畫家都在畫陝北,對於畫家們來說,陝北最不好表現的季節是夏天…藍天,綠樹,裸露的黃土地,很難畫出統一的調子,然而陝北地貌上最難表現的是麻黃梁
  •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巖層嶙峋,堪稱鬼斧神工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則,總長349公裡,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大峽谷二岸都是紅色巖石層,巖層嶙峋,堪稱鬼斧神工,這裡的土壤雖然都是褐色,但是隨著陽光的變化,卻又變幻無窮。這就是為什麼拍到的大峽谷巖層顏色都不同的原因。
  • 跟著觀摩團看威海變化第六站:臨港區
    跟著觀摩團看威海變化第六站:臨港區 2020-12-10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