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喜歡拿孩子和別的孩子作比較,例如寶寶長牙快慢、何時戒尿布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窮緊張,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表,有個體差異,遇到實在很擔心的媽媽,我會這樣安慰她:你看有哪個孩子最後不會走路,沒有長牙?既然遲早都會發生,那麼就安心等待好了。
小兒生長發育有一首歌訣: 一聽二看三抬頭,四撐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個月左右能獨走。這個只能當作參考,每個孩子發展順序並不同。家長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小朋友心理發展上的問題,很多家庭只會管孩子穿暖吃飽,對於教育並不懂,那些真正該在意的事情,像是安全感、分離焦慮、多曬太陽等,甚至可能影響小孩一輩子的身心健康事情,反而不常被關注到。
話題扯遠了,我們今天說說家長們最常見擔心的一個問題:寶寶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新生兒已會哭叫,3-4個月咿呀發音;6月齡時能聽懂自己的名字;12月齡時能說簡單的單詞,例如「再見」、「沒了」,18月齡時能用15-20個字,指出並說出家庭主要成員的稱謂,24月齡時能指出簡單的人、物名和圖片,而到3歲時能說有2-3個字組成的短句;4歲時能講訴簡單的故事情節。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
1. 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2. 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3. 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
4. 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
5. 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劃。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
1. 聽覺障礙。
2. 神經或大腦傷害。
3. 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
4. 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
5. 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