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黃河文化 奏響時代凱歌 黃河文化成就蘭州人文化自信

2020-11-24 蘭州新聞網

    ■編者按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在這裡隨處可見多種文化文明留下的印記。黃河文化滋養的300多萬蘭州人,又以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開拓進取,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高質量發展、百姓幸福的巨大變化。本報從今日起,將推出系列報導,全方位展示進入新時代蘭州取得的發展成果。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來,黃河自西向東從蘭州穿流而過,蘭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因黃河而生,也因黃河而興盛。在蘭州,河口古鎮、中山鐵橋、黃河母親、白塔山、金城關、黃河石、蘭州刻葫蘆、水車、羊皮筏子、太平鼓、牛肉麵等一系列元素組合成了燦爛多彩的黃河文化,也成就了蘭州人由來已久的文化自信。

    在黃河岸邊有一處為蘭州城市點睛的風景,那就是黃河母親雕塑。1986年4月30日,這座雕塑在蘭州的母親河畔落成,之後便成為了任何黃河兒女每到蘭州必去虔誠拜望的精神家園、靈魂聖地。

    黃河母親像位於我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雕塑由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懷抱「嬰兒」組成構圖。

    象徵著黃河的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她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嬰兒,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整體設計象徵著黃河母親愛護保護著中華人民。

    雕塑下的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同時,水波紋和魚紋也反映了黃河流域的先民們對自然現象敏銳的觀察力,說明了中國人內在的實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於1984年8月所立「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碑。

    黃河母親雕塑的選材是用普通的花崗巖,花崗巖能更好地表現出黃河的顏色,表現出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的膚色,同時花崗巖粗糙的質感似乎也在訴說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經歷的滄桑與巨變。時光流轉,30餘載一晃而過,這座雕塑,卻似存在了千年之久。她靜靜地看著城市日新月異、人來人往;城裡的人們,看著她風霜不改,母親的微笑凝固成永恆。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是我國歷史十分悠久的「國粹」。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而黃河流域更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這令彩陶也成為了黃河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載體之一。蘭州地區則是彩陶文化集中分布的地方,素有「彩陶之鄉」的美譽,彩陶文化是蘭州史前文明的代名詞。

    在我市金城關文化博覽園仿古建築群的二臺,有一座風格古樸、設施先進、環境典雅的蘭州彩陶館。該館建設面積1400平方米,珍藏著諸多承載著黃河文化的彩陶。走進這裡,人們可以通過館內聲、光、電相結合的高科技數位化技術手段,在彩陶文化展覽、先民生活場景復原、多媒體模擬制陶過程、陶吧互動等豐富場景中,真切體會到彩陶文化尤其是黃河彩陶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中華兒女在黃河母親的哺育下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

    黃河彩陶以題材豐富、樣式繁多、構成巧妙的圖案紋樣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彩陶,表現出對紋樣造型、圖案結構的特有的感悟。黃河流域的彩陶製造者,創造出想像力超絕的圖文意象,從中流露出天真的稚趣,具有強烈衝擊力的形式感。

    在隴西路金城珠寶古玩城,還有一座由省文物局批准的一家民辦博物館——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是面對廣大市民開放的公益性民辦博物館。藏品總數250件,其中珍貴文物50件,展廳面積408平方米,基本陳列《古人類文明的誕生、巔峰、餘暉》,展出了以馬家窯文化彩陶為代表的彩陶文明。

    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的主人是蘭州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海東和他的愛人宋曉霞,對於他們來說,創辦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就是為了把甘肅文化的老家底留住,守住。「把個人收藏的彩陶放在公眾矚目的廳堂裡,讓更多蘭州人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也讓更多的外地遊客了解甘肅的黃河文化。」他們由衷地說。

    蘭州的驕傲,除了一條河,再就是一本書——《讀者》。《讀者》創刊於1981年11月,這就是它的創刊號,當時還叫《讀者文摘》。自創刊以來,近40年時間裡,《讀者》以其清新雋永的風格,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它曾經的月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累計發行量早就超過了20億冊。

    除了將《讀者》搬上網發布了音頻,讀者集團還在尋求如何讓紙質閱讀變得更加有趣。於是,秉承著「以最本真的材料,做最屬意之物,本著純粹之心,做純粹之事」的創造理念,中國手工書第一人、讀者集團晉林工作室負責人徐晉林便用「指尖魔法」「玩」出了新花樣。

    2019年,讀者集團正式推出融合了「傳統文化」、「手工技藝」與「新媒體視野」的手工書,成了甘肅文創頗具代表性的作品。和那些在書店、圖書館見到的書不同的是,這些手工書完全把書界那種傳統的靜態閱讀顛覆了,無論是材料和工藝,還是外觀和內容,甚至是局部和整體的諸多環節,都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而製作者通過自己的創意、構思並運用各種元素進行拼貼剪裁和改造,讓作品和其產生了微妙的關聯,呈現出一本立體的具有溫度的書籍。在《蘭花花》《玩皮影》《敦煌的故事》等各種主題的手工書中,閱讀被融入了豐富、有趣的藝術靈魂,完全跳出了傳統出版的概念成了文創產品,其價值也更多地體現在收藏和觀賞方面。

    千萬年,黃河自蘭州盆地穿流而過,也讓黃河文化深深印刻在蘭州人的氣質裡,更造就了這座城市「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文化性格。於是,在黃河文化總體特徵下,蘭州的地域性文化符號正是黃河文化傳承沿襲的骨肉經脈。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相關焦點

  • 蘭州首屆「黃河母親節」啟幕 傳承黃河文化(圖)
    蘭州首屆「黃河母親節」啟幕 傳承黃河文化(圖) 2016-05-08 15:21:16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楊娜 李亞龍)5月8日,蘭州舉行首屆「黃河母親節」暨黃河母親雕塑落成30周年紀念活動。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它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
  • ■傳承黃河文化 奏響時代凱歌 水潤金城 綠映兩岸 高質量發展讓...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300多萬蘭州市民依水而生。為使黃河成為人民的幸福河,蘭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黃河水生態修復、兩岸植綠添美、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精心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名片。
  • 精緻蘭州 | 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非遺故事
    蘭州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以黃河文化、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為代表的蘭州非遺項目承載著蘭州人民的它的表演歷史悠久從元末明初開始到現在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五個方面持續發力為保護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以來,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圍繞延續黃河文化歷史根脈,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擔當,著力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取得實效,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貢獻甘肅智慧
  • 奏響「黃河大合唱」!「中華文化·第三屆黃河文化論壇」10月在鄭舉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民族,更孕育了悠久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黃河文化。共同做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講好「黃河文化」故事,是沿黃九省區共同的責任。據了解,論壇期間,與會嘉賓將圍繞16個黃河文化選題進行深入探討,深入發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稟賦獨特的黃河文化資源,系統研究黃河文化的內涵外延、載體形式、歷史脈絡、精神實質,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讓黃河文化「活」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 講好黃河故事 傳承黃河文化
    本報訊(記者 欒月琳 通訊員 李靜 文/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惠濟區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大力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將黃河精神、黃河文化融入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引導全區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黃河文化、傳承黃河文化,傳播黃河聲音。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全省上下搶抓機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時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當下,加快推動這一國家戰略順利實施,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   打造區域黃河文化傳承「核心區」   「焦作是黃河文明的重要傳承區,這裡留下了諸多與黃河有關的歷史遺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治黃故事。」
  • 甘肅:五個方面持續發力 保護傳承黃河文化
    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圍繞延續黃河文化歷史根脈,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擔當,著力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取得實效
  • 黃河文化研討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本報開封8月5日電(記者王勝昔、崔志堅、丁豔)8月5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南大學承辦的「扛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責任 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理論研討會」在坐落於黃河之畔的河南省開封市舉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 讓黃河文化浸潤黃河之都
    蘭州因河而存因河而盛,蘭州與黃河的淵源密不可分,豐腴的黃河滋潤了蘭州這片土地,同時積澱了厚重的黃河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以馬家窯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肇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文史專家張克復說:「黃河造就了蘭州,黃河是蘭州的命脈,黃河文化就是蘭州文化的精神所在。」黃河文化是蘭州文化的核心,絲路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他亞文化,都是在黃河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和發展起來的。
  • 讓黃河文化浸潤黃河之都
    早在新石器時代,以馬家窯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肇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黃河文化是蘭州的靈魂,是蘭州的魅力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浸染黃河之都,蘭州才會持久綻放出迷人的光彩。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同時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黃河文化是黃河地域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生產生活方式及精神觀念的總和,即黃河流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 嵩嶽大講堂聚焦《黃河賦》學習黃河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活動現場,有「鄭州辭賦第一人」之稱的該研究會副會長王國欽先生作為主講人,圍繞「從《黃河賦》探尋黃河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主題帶來精彩分享,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作為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智庫專家主持會議,並和鄭州詩詞學會幾十位骨幹會員、鄭州慈善總會的多位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以及鄭州市沿黃部分縣(市)區黨政機關幹部一道,聆聽、交流,學習黃河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 嵩嶽大講堂聚焦《黃河賦》學習黃河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活動現場,有「鄭州辭賦第一人」之稱的該研究會副會長王國欽先生作為主講人,圍繞「從《黃河賦》探尋黃河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主題帶來精彩分享,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作為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智庫專家主持會議,並和鄭州詩詞學會幾十位骨幹會員、鄭州慈善總會的多位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以及鄭州市沿黃部分縣(市)區黨政機關幹部一道,聆聽、交流,學習黃河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 講好黃河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隴劇《大禹治水》劇本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蘭州晚報訊 1月15日下午,省文化和旅遊廳在省隴劇院組織召開隴劇《大禹治水》劇本研討會,省內外戲劇專家、隴劇《大禹治水》主創人員齊聚金城,為《大禹治水》建言獻策。史書《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於積石」,據考證這裡的「積石」就是現在的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
  • 創新傳承非遺傳統手藝,深挖黃河文化時代價值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發掘黃河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8月1日,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潤澤澄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洛陽新安縣黃河澄泥硯傳習所及澄泥硯藝術館,開展了以「學習黃河文化,傳承非遺技藝」為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8月5日,由光明日報社與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南大學承辦的「扛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責任,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理論研討會在開封舉行。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社科院、山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黃河文化研究重鎮的知名專家學者和省社科聯、省發展改革委、省文旅廳、省社科院以及有關高校的專家代表,從考古發現實證、挖掘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推動文旅融合、打造黃河文化品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為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新時代黃河文化魅力提出不少富有見地的觀點和建議。
  • 從「伊水謠」到「黃河頌」 ——解碼堅定文化自信之「嵩縣故事」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牢記心間。如何扛起傳承與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責任,深入挖掘二程理學時代價值,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為嵩縣培根鑄魂?
  • 《鱒魚遇見黃河》音樂會奏響金城蘭州
    「黃河之都」第二屆蘭州音樂節再獻雅樂《鱒魚遇見黃河》音樂會奏響金城  26日晚,「黃河之都」第二屆蘭州音樂節再獻雅樂,《鱒魚遇見黃河》音樂會在蘭州音樂廳舉行。演出中,先後為觀眾獻上了舒伯特經典名作《鱒魚鋼琴五重奏》,由《走私犯進行曲》《哈巴涅拉》《夜曲》《鬥牛士之歌》《士兵換崗》《波西米亞舞曲》6個篇章組成的歌劇《卡門》組曲,以及激情澎湃的《黃河鋼琴協奏曲》。
  • 專訪 | 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幾字彎故事
    >訪中國政策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述存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黃河幾字彎地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我市,深入探討黃河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的內在聯繫,為我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