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下國寶級文物多不勝數。作為商周青銅器製造和使用的重要地區,山西特別是晉南地區的文物,一直被犯罪分子垂涎和覬覦。在過去幾十年中,盜掘古墓葬犯罪不斷發生,並且一度高發,嚴重威脅文物安全。
2月2日,山西省公安廳通報,2018年以來,全省破獲文物犯罪案件58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85人,追繳各類文物6093組10397件,其中不乏稀世珍寶。
一件青銅盤,何值萬裡追查?
▲「晉公盤」,通高11.7釐米、口徑40釐米、兩耳相距45釐米。
這是一件晉國重器「晉公盤」,淺腹平底,窄平沿外折,腹側有一對附耳,耳內側有一對橫梁與盤沿相連,耳飾重環紋,盤底的邊緣設置三個圓雕裸體人形支足。裸人雙膝跪地,雙臂向後背負著盤體。
盤內壁飾四條浮雕魚紋,外壁飾蟠螭紋;內底中央飾一對浮雕龍,相互盤繞成圓形;雙龍的中心有一隻立體水鳥,雙龍之外有四隻立體水鳥和四隻浮雕烏龜,再向外有三隻圓雕跳躍青蛙和三條遊魚,最外圈有四隻蹲姿青蛙、七隻浮雕遊泳青蛙和四隻圓雕爬行烏龜。
這些圓雕動物都能在原處360度轉動,水鳥嘴可以啟閉,烏龜頭可以伸縮,栩栩如生,頗富情趣。
▲晉國重器「晉公盤」銘文,昭示了一段十分重要的史實。
盤內壁刻銘文七處,每處三行,共183字。經專家考證,「晉公盤」是晉文公重耳為其長女孟姬出嫁楚王所鑄造的媵器。銘文記載了晉文公述說始祖唐叔虞和父親晉獻公開拓疆域、撫慰黎民、國運日隆的功績,表白自己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持正守敬、禮賢下士、治理國家的情懷,祈福孟姬作為楚王嫡妃宜其家室、昭顯萬年、藩翰晉國,並世代不斷地永寶此器,彰顯了當時晉國的強盛。
如此多的銘文記載春秋中前期歷史,在青銅器中實屬罕見。為追回這件國寶,山西公安民警不遠萬裡,歷盡艱辛,在境外接力追查,終將其從國外護送回國。
一件「獸形觥」,何以出賣又反悔?
▲「獸形觥」,酒器
出土於聞喜商代貴族大墓的這件「獸形觥」,為古代酒器。其形若蹲獸,背部為蓋,蓋的前端飾有饕餮紋。整件器物造型精美、紋飾繁縟,通過它仿佛能看到三千年前,好酒的商人觥籌交錯的宴飲、祭祀場景。
文物被盜挖後,犯罪分子先是運抵廣州,後幾經倒手走私到香港,並以1300萬元拍賣。因犯罪嫌疑人不舍,欲以贗品搗鬼調包,才致交易流產,後又將其偷運回境。
為追回這件被盜文物,專案組民警先後赴廣州、澳門、北京、上海等地,最終在上海成功追回。
一件青銅卣,記載了什麼重要信息?
▲國寶「懋卣」,36字銘文記載了「周穆王」史實。
這件「懋卣」,器型輕巧秀麗,碧綠如玉,雙出戟耳,弧形提梁,短頸,兩端裝飾獸首,是古代的重要酒器。線條洗鍊、鑄工極精。
兩件文物上,均有銘文36字。記載的是周穆王賞賜重臣懋、懋謝天子的史實。銘文中有清晰的「穆王」兩字,是西周時期斷代的標準器,對研究西周時期的賞賜制度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為追回這兩件被盜文物,辦案民警四天三夜不眠不休。多次駕車往返於京、魯、陝等地,機智破解犯罪分子頻繁變更交易地點、臨時改變車牌號碼等伎倆,終於在交易現場截獲文物。
一組銅鎛鍾,怎樣在香港斡旋最終回晉?
▲一組成功追回的「獸面銜鳳紋銅鎛」。
這組「獸面銜鳳紋銅鎛」,一組四件,國家一級文物。鐘體上小下大,鈕作鏤空雙龍相對形,舞部和鼓部飾獸首銜鳳紋,鉦部飾獸首雙身紋,篆部飾蟠螭紋,枚為盤繞狀螭紋。紋飾精美,鑄造工藝精細。
這是犯罪分子從聞喜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中盜掘的。其中最小的一件,因破損未及倒賣。其餘3件則幾經易手,先後流轉於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
山西公安機關對這組文物緊盯不放,循線追蹤。在發現文物已賣給香港買家後,立即趕赴香港開展工作。通過愛國感召、政策攻心和友好人士斡旋,迫使買家終於將3件重量級的國寶交還。
一對古水器,竟是銅鏡的前身?
▲一對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鑑」被從香港追回。
在聞喜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盜掘的這對國家一級文物「水陸攻戰紋銅鑑」,為古代水器。器型呈大口狀,直徑48釐米,折沿,束頸,四獸首套環耳,深腹,矮圈足,頸、腹部均飾水陸攻戰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為追回這兩件文物,山西公安機關根據獲取的線索,不遠萬裡追蹤,經過近兩個月縝密偵查,終於在香港,將這一件文物成功追回。
一件雁魚燈,犯罪嫌疑人為何視若珍寶?
▲被犯罪分子作為「傳家寶」的「漢代彩繪雁魚銅燈」。
這件造型別致的「漢代彩繪雁魚銅燈」,據考證為國家一級文物。展現的是一隻體態優美的大雁,驀然回首間,銜起了一條肥碩的魚兒。其獨特之處,在於燈火點燃之時,燃燒形成的燈煙,會通過魚和大雁的脖頸,傳導至貯有清水的大雁體內,起到降低汙染、淨化室內空氣的功效。且燈的照明方向,可隨意調整。
據了解,這種雁魚燈,雖然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但器型如此之大、工藝如此之精,卻十分罕見。
犯罪嫌疑人將其視為珍寶,拒不交代文物下落。警方與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通過細節順藤摸瓜,終於找到其藏匿地點,一舉將文物追回。
▲公安民警英勇奮戰在打擊文物犯罪第一線。
山西警方重拳打擊文物犯罪
實現「零發案」
在2018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破獲的文物犯罪案件中,追繳一級文物54件(組),二級文物90組127件,三級文物280組530件。破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追繳文物數均超過前七年總和。自2018年5月起,全省各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持續實現「零發案」。
另據山西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短短的20多天,又有一大批被盜流失文物被成功追回,正在鑑定中,其中的許多文物,極有可能是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很多觀眾在精美的歷史文物前流連忘返。
展覽追繳文物
願文物永不離家
自2018年5月起,山西省公安廳在山西博物院隆重舉辦了「國寶回家: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宣傳」大型展覽。
展覽期間,前往觀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民眾絡繹不絕,或駐足流連在厚重樸拙的青銅古器前久久凝視,或交口稱讚色澤明麗的圭璋美玉,或品鑑揣摩生動傳神的彩繪陶俑……
▲承載歷史文明的國寶深深吸引著孩子們。
▲靜靜陳列在展廳中的國寶
採寫、攝影:蘇鑫波(部分圖片來自山西省公安廳)
編輯:王君
山西雲媒體出品
(編輯:高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