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好酒,觥籌交錯,商朝青銅器——龍形觥

2020-12-12 騰訊網

3000多年前的商朝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國家,不僅出現了我國目前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而且當時還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期,造型華美、紋飾繁縟。目前,在我國發現的商朝貴族墓葬中,青銅酒器的比重是最大的,佔到有70%—80%。這也印證了商朝是我國歷史上酒文化的第一高峰期,史料有明確記載:「商人好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紂王酒池肉林」的故事。

在古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祭祀和戰爭。所以,這些出土的大多青銅酒器自然都與戰爭和祭祀密不可分。當然,大家也可想而知,3000多年前的商朝貴族對於美酒的重視和喜愛程度。所以,當時的青銅酒器種類有很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必大家應該對商代的酒文化有一些了解,也應該了解了獸形觥的「觥」,也就是「觥籌交錯」的「觥」,它指的就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酒器;籌是用來行酒令的籌碼。所以,「觥籌交錯」這個詞便形象地把古代人在宴席上邊行酒令邊喝酒的場景描繪出來了。

在古代,觥可是很重要的一類酒器。「觥」這個字是左邊一個角,犀牛角的角,右邊是個光字。根據它的字形來看,最早的酒器大多是用犀牛角、牛角做成的,把牛角挖空,來當喝酒的角杯。大家應該很容易想像的到吧。所以我今天為您介紹的龍形觥,它的形狀實際就像一個犀牛角的酒杯——它應該是比較原始的觥,後期的觥做成了其他動物的形象,我們統稱為「獸形觥」。從考古發掘和傳世文物的來看,有些觥都附帶一個可以用來舀酒的勺子。所以,觥不是直接用來飲酒的,而是一種盛放酒的容器。

這件龍形觥高19釐米、長44釐米,它的前端被塑造成類似龍的樣子,長有兩隻朝上的角,齜牙咧嘴,露出尖尖的牙齒;而器身上的裝飾紋樣以龍和蛇為主題,有大小龍、蛇、鱷魚等動物共20多條。造型優美,形象生動,堪稱是實用與藝術的完美體現,是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第一個高峰時期的代表作。曾被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唐蘭稱讚為「稀有的寶物之一」。

這件觥塑造成龍的形象,同時器身上遍布著龍、蛇、鱷魚的紋樣,應該是和古代的民族有關係。學者們推測:龍應該是夏族的象徵或族徽。據古文獻記載,晉南被稱為夏墟,是夏族人聚居的中心區域之一。夏代被商代消滅後,有一支夏族人逃到了晉西北,被商代人稱為「鬼方」。他們在晉西北生活了很多年,繁衍出許多氏族和宗族。所以,龍形觥器身上的龍、蛇、其他水族應該就是這個族群的反映。

龍形觥局部

那鱷魚紋飾又是怎麼回事呢?這也是龍形觥最奇特的地方,這在全中國的考古發現當中可算是獨一份!這實際反映了古代氣候的變化。今年冬天,山西等北方省份幾乎沒有下雪,大家都感受到近幾年天氣的變化。自古至今,氣候實際也是在變化的。3000多年前的商代,山西、河南這一代區域的氣候還是比較溫暖溼潤,植被茂盛,就像今天的長江流域。大象、犀牛、鱷魚等等這些今天生活在熱帶的動物在山西都是比較常見的。

龍型觥紋飾拓片

相傳,商代人能馴服大象,用於運輸、戰爭,甚至當寵物。這和今天的東南亞泰國是一模一樣的!河南簡稱「豫」,左邊「予」實際是都邑的「邑」,就是城市的意思。右邊不是個大象的「象」嗎?所以河南在商代以前就被稱為「有大象的城市」。所以我們在商代青銅器裡面看到有很多大象的形象。我院的鎮館之寶—晉侯鳥尊上不就有一隻大象的形象嗎?所以龍形觥上的鱷魚紋恰恰是山西古氣候演變的證據之一。

那麼,這件龍形觥是屬於什麼人的呢?龍形觥的出土的地方——山西呂梁地區的石樓縣,這裡正是商代「鬼方」的所在地。在商代,與商王朝同時存在的地方政權被稱為「方國」。根據不完全記載,這些方國的數量有100多個。他們與中央王朝的關係若即若離——當他們實力強大,便與商王朝對抗;當實力弱小,便降服於商王朝。「鬼方」在商代晚期可是非常厲害的方國,對商王朝造成很大的威脅。

當時,商王聯合西邊的周人,花了三年時間才消滅了鬼方。所以這件龍形觥既具有典型的商文化,同時又有方國當地的文化特色。比如之前介紹過的雲紋鈴觚、鴞卣和獸形觥都屬於方國出土。

圖片來源於網絡、山西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酒與青銅器酒具:觥籌交錯的熱烈與糜爛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青銅器的收藏其實 在故宮是最多的,達至1萬多件,故宮博物院從商周的青銅器,到石鼓、甲骨、漆器、瓷器、玉器、書畫等門類齊全、種類總量繁多的藏品,有180多萬件,在時間上幾乎貫穿了中國古代的文明史。   當後人輕輕挖開那些溫溼的泥土,就會呼吸到從前朝代的味道。   我們常說,「觥籌交錯」,因為這個詞,與我們推杯換盞的、熱鬧的、迷醉的現實生活關係密切。
  • 日己觥:「觥籌交錯」的西周酒器
    日己觥文圖/記者 金葉資料/董理 提供日己觥,西周文物。通高32釐米、通長33.5釐米、腹深12釐米。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西周窖藏。日己觥是一整體作長方形的觥。蓋前端為一海獸,高突的雙角呈圓柱體,圓柱上飾對角三角紋兩組,高鼻鼓目,兩耳外張,牙齒用陰線刻劃。蓋中部起脊為一隻小龍,龍頭在海獸的眉心,龍身弓起一直延伸到尾部,龍尾上卷。龍的兩側各飾長尾鳳鳥,鉤喙,三條尾羽向後延伸。龍的後端是一立耳獸頭。器方,口曲,寬流,四角起扉稜,紋飾通體分三層,上部施回首夔龍紋,尾隨小鳥。
  • 日己觥:觥籌交錯的西周酒器
    日己觥,西周文物。通高32釐米、通長33.5釐米、腹深12釐米。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西周窖藏。   日己觥是一整體作長方形的觥。蓋中部起脊為一隻小龍,龍頭在海獸的眉心,龍身弓起一直延伸到尾部,龍尾上卷。龍的兩側各飾長尾鳳鳥,鉤喙,三條尾羽向後延伸。龍的後端是一立耳獸頭。器方,口曲,寬流,四角起扉稜,紋飾通體分三層,上部施回首夔龍紋,尾隨小鳥。器腹四壁飾卷角饕餮紋,圈足和蓋的邊緣都輔飾一周小鳥紋,這種小鳥紋的年代約在昭穆時代。觥鋬為寬大逶迤的獸尾,飾並排的鎖鏈狀刻紋,如孔雀尾羽上的寶珠形羽毛,象徵鳳尾。
  • 古代「觥籌交錯」中的觥和籌,指的什麼意思?
    所以古代的酒籌是這樣的,有錢人家用象牙,貴金屬做酒籌,普通人家,竹子是最常見的材質了。「觥籌交錯」中的「觥」,古代的一種酒器。《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我姑且用那個兕牛角杯斟酒,兕:雌性犀牛)。「籌」行酒令的籌碼,形聲字,從「竹」「壽」聲,《說文》「籌」壺矢也。
  • 觥籌交錯的「觥」到底是啥?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歐陽修所說的酒器——觥到底是什麼呢? 觥是中國古代一種盛酒龍紋觥體似獸角,前端龍首昂起,後端寬闊平齊,龍首雙目凸起,兩角上指,張口露齒,形象猙獰。龍首後的脊部有蓋,蓋正中有菌狀鈕,龍的軀體置於器蓋上,左右蜿蜒,尾部捲曲,與器渾然一體。下設長方形矮圈足,縱向兩側各一缺口。腹兩側鏤雕爬行的鼉和舉首、吐舌、揚尾的龍,其間點綴魚狀動物和虺。此器造型奇異,在青銅器中僅此一例,鼉紋似揚子鱷,在青銅器紋飾中也極為罕見。
  • 賞析 ▏青銅器之「觥籌交錯」
    觥也是酒杯,很多做成動物的象形,它的體積大,多當作豪飲之器用,在得意而忘形之時,會大呼:「取大觥來!」「觥籌交錯」指的就是它。由此可見,古人的酒量很大。觚字從角從瓜,可能最早是出於獸角和瓠瓜葫蘆之類,古人用它們來盛酒,以後移到青銅器裡去。觚是一種圓筒直體的器皿,形狀較為簡單。觚發展到極盛時,口沿向外不可思議地鋪張伸展出去,成為誇張的侈口,而觚體則不可名狀地逐漸細瘦進去,形成了束腰,在側面劃成一道大大的弧線,簡直像一隻豎立著的大喇叭。
  • 成語中的文物:「觥籌交錯」中的「觥」長什麼樣?
    形容喝到酒酣時,有一個成語: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成語解釋】: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這個成語出自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可見,在北宋,大家還會使用觥作為酒器。
  • 觥籌交錯——青銅器中的酒器
    ,很多做成動物的象形,它的體積大,多當作豪飲之器用,在得意而忘形之時,會大呼:「取大觥來!」「觥籌交錯」指的就是它。觚字從角從瓜,可能最早是出於獸角和瓠瓜葫蘆之類,古人用它們來盛酒,以後移到青銅器裡去。  觚是一種圓筒直體的器皿,形狀較為簡單。觚發展到極盛時,口沿向外不可思議地鋪張伸展出去,成為誇張的侈口,而觚體則不可名狀地逐漸細瘦進去,形成了束腰,在側面劃成一道大大的弧線,簡直像一隻豎立著的大喇叭。
  • 商朝滅亡的真實原因,居然是因為青銅器? | 豫記
    在河南這片黃土地上,商朝東徵西討五百餘年,可謂與河南相輔相成。 而如今,我們說起商朝,除了甲骨文便是青銅器了。河南是商朝過去眾多都城的所在地,所以也是商朝青銅器出土最重要的地區。建國後,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不斷推進,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遺址和殷墟婦好墓相繼都有青銅器出土。
  • 從陝歷博青銅器日己觥、日己方彝、日己方尊看3000年前,周人如何...
    新華社西安6月21日電 (楊一苗 白妮民)看似獰厲神秘的青銅器,卻承載著他對父親無盡的思念。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日己觥、日己方彝、日己方尊,這三件青銅器,是在約3000年前西周時期,「天氏」家族的成員,為紀念自己的父親所鑄。1963年,日己觥等6件青銅器在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出土。
  • 觥籌交錯,「觥」長啥樣?商晚期的一件酒器,專家估價上千萬
    「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喧譁者,眾賓歡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我們從小就學過這篇課文,歐陽修作為北宋文人的代表,在平常閒暇的時候,就喜歡與同僚坐在一起飲酒作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其中就提到過觥籌交錯,所謂的籌指的是古代行酒令的一種籌碼,而觥則是古代的一件酒器。
  • 這件青銅器外形呆萌,專家弄不懂是什麼動物造型,銘文讓人看不懂
    說起「觥籌交錯」這個,想必大家都會想到盛宴的場景。大多數成語字典,也會將其解釋為酒杯和酒籌相互錯雜。但是,這並不是很準確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現代人理解的觥和觥在古代實際用途還是有所區別的。觥並非酒杯,而是盛酒的容器。
  • 觚、纍、斝、觥、卣、壺、角,盤點古代的酒器皿
    中國古代酒器,作為盛酒和飲酒的器具,可謂是中國古代酒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不過在我國古代,酒器又不僅僅是一種承載酒文化的器皿,同時又具備了禮器的功能,當時作為古代禮制的代表之一,酒禮可謂相當複雜,所以也就造就了形制豐富、變化多樣的古代酒器。古代酒器,對於中國古代用於盛酒、溫酒、飲酒的各類器具的總稱。其包括尊、壺、爵、角、觥、彝、卣、纍、斝、盉、觚、觶等。
  • 山西博物院珍藏重器 龍形觥鳥尊都是國寶 許家窯石球像四喜丸子
    原來是博物館,後來升級為博物院,就在太原濱河西路中段,這裡既有龍形觥,也有晉國鑄銅器,石樓銅器群,以及明代水陸畫等等。這個就是1959年在山西石樓縣桃花者村出土的龍形觥,是一件紋飾奇絕的青銅器,它就像一艘停泊在水波裡的龍舟,高十九釐米,長四十三釐米,青銅器上有揚子鱷的形象,非常罕見。這個是許家窯石球,看著就像山東魯菜的四喜丸子,福祿壽喜。
  • 甲骨文上的輝煌(七)——商青銅器器型賞析
    造型和裝飾更加豐富,加三足器、四足器、提梁、鏈條等技術紛紛出現,扉稜和犧首等裝飾手法有很大的發展,給人以多樣的形象、挺拔穩重秀美等不同感覺,賦予了青銅器更高的美學價值,展現了工匠們非凡的藝術創造力。31.6商代青銅獸面紋壺新出的器形有方彝、高頸橢扁壺。觥、盂、鼎、鬲、簋等食器有較大的發展。
  • 甲骨文上的輝煌(七)--商青銅器器型賞析
    青銅是易腐蝕合金,世界上文明古國的青銅時代大多處於距今4000年至2000千年之間,所以青銅的保存難度很大,像中國這樣大規模保存的青銅器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主要和殯葬習慣有關),所以現在在國際上見到的青銅器精品大多都是中國的青銅器。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時期在商朝晚期至西周前期,不過商周兩個時期的青銅器風格、種類和器型有較大的區別,今天為大家介紹商朝青銅器。
  • 專家發現商朝古墓,出土一條「銅龍」,專家:這是姜子牙的法器
    後來專家在發現紅色液體的地方挖出一個巨大的墓室,專家對這座墓室進行搶救性發掘,根據墓室中出土的一部分文物,專家推斷這應該是商朝時期的古墓,在古墓中專家清理出13件青銅編鐘,但遺憾的是古墓中並沒有墓志銘的存在,所以專家無法知曉墓主人的身份,後來專家在墓室牆角位置發現一件青銅器,這件青銅器的樣子很特別,像極了神話傳說中的龍,所以專家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龍行觥。
  • 專家發現商朝古墓,出土一條「銅龍」,專家:這是姜子牙的法器
    後來專家在發現紅色液體的地方挖出一個巨大的墓室,專家對這座墓室進行搶救性發掘,根據墓室中出土的一部分文物,專家推斷這應該是商朝時期的古墓,在古墓中專家清理出13件青銅編鐘,但遺憾的是古墓中並沒有墓志銘的存在,所以專家無法知曉墓主人的身份,後來專家在墓室牆角位置發現一件青銅器,這件青銅器的樣子很特別,像極了神話傳說中的龍,所以專家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龍行觥。
  • 青銅酒器 酒以成禮(文物有話說)
    青銅器在當時是禮制的象徵物,又稱為禮器。各級貴族使用禮器的種類、數量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酒器是禮器中一個龐大的門類。夏代,酒器的種類較少,二里頭遺址出土有一件爵。商朝,因商人崇尚飲酒,酒器的種類大大增加,出現了觚(gū)、角、觶(zhì)、觥(gōng)、瓿(bù)、尊、卣(yǒu)、罍(léi)、方彝等器型。
  • 商朝的鼎盛離不開青銅器,但是商朝的隕滅,還是因為青銅器!
    夏商周是中國的青銅器時代,而到了商朝時,已經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代了。說起商朝除了甲骨卜辭,最多的就是青銅器了。在後世出土的商周文物中,青銅器佔了一多半,青銅鼎、青銅尊、青銅鉞等等數不勝數。可是也正是這些精美的青銅器,毀了商朝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