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恭逢唐淨土宗道綽禪師紀念日

2020-12-19 佛教在線

道綽禪師像

譬如有人,於空曠回處,值遇怨賊,拔刀奮勇,直來欲殺。此人徑走,視度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我至河岸,為脫衣渡?為著衣浮?若脫衣渡,唯恐無暇;若著衣浮,復畏首領難全。爾時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無餘心想間雜。行者亦爾:念阿彌陀佛時,亦如彼人念渡,念念相次,無餘心想間雜。或念佛法身,或念佛神力,或念佛智慧,或念佛毫相,或念佛相好,或念佛本願。稱名亦爾,但能專至,相續不斷,定生佛前。

今勸後代學者,若欲會其二諦: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門;而能繫念相續不斷,即是功德門。是故《經》(維摩經卷上意)云:「菩薩摩訶薩,恆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引自道綽禪師《安樂集》)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6月9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恭逢唐代淨土宗祖師道綽禪師紀念日。道綽禪師,俗姓衛。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大力提倡持名念佛,是隋唐之際繼承北魏曇鸞一系淨土思想的大師,著有安樂集等傳世著作,貞觀十九年(645)四月二十四日與道俗告別,二十七日於玄中寺入寂時年八十四。現謹依《中國佛教人物》一書介紹道綽禪師著作和傳記。

安樂集 (2卷)〖 唐 道綽撰〗

道綽禪師(562—645)

道綽禪師,俗姓衛。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迦才《淨土論》卷下作并州晉陽人),是繼承北魏曇鸞一系淨土思想的大師。他十四歲時出家,對《大涅槃經》特別有所研究,曾開講二十四遍。後於太原蒙山開化寺從慧瓚禪師(536—607)講究空理,對禪學有很深的造詣。

隋大業五年(609),他到汶水石壁玄中寺。寺為曇鸞所建立,他見到記載曇鸞念佛往生種種瑞應的碑文極為感動,於是即舍《涅槃》講說,修習淨土行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觀想禮拜,精勤不斷。並為信眾開講《觀無量壽經》約二百遍,詞旨明暢,辯才無礙。每當他講經散席,大眾歡喜讚嘆,念佛的聲音響徹林谷。他所住的玄中寺屬西河汶水之地,故後人又稱他為西河禪師。

道綽每日自己念佛,以七萬遍為限。他並廣勸道俗信眾稱念阿彌陀佛名,以麻豆等記數,每一稱名便下一粒,念念相次,累積得數百斛。其中最上的念得豆量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最少的也念得二十石。後來他又教人穿木槵子作數珠以為數法。他經常自己穿制念珠,送給四眾,教他們稱念佛號。教導信眾不向西方涕唾便利,不背向西方坐臥。有些不信淨土法門的人想加毀謗,但一接觸到道綽的風採都改容歸向。由於他熱忱弘化,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的男女都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四月八日,他曾大集道俗於玄中寺,祝佛陀降誕,將欲捨命而未遂。其後太宗因文德皇后有病,曾驅車到玄中寺訪道綽,供養祈願。顯見道綽當時德望很高(見《金石萃編》卷八十四林諤撰《石壁寺鐵彌勒像頌碑》)。他七十歲時,忽然齔齒新生,一如童年,加以神氣清健,容光煥發,弘講淨業,滔滔不絕。貞觀十九年(645)四月二十四日與道俗告別,二十七日於玄中寺入寂時年八十四。

道綽的著作,現存的有《安樂集》上下二卷(道宣《續高僧傳》的《道綽傳》中誤作為《淨土論》)。此外日本的《東域傳燈目錄》,別出他的《觀經玄義》一卷,現已不傳。

道綽淨土學的特色,是他重視經證。他在《安樂集》的卷首就說:「此所引用的經律論釋,多至四十餘部。其中常引用的除《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謂淨土三經外,還引用有《大集》、《涅槃》、《華嚴》、《維摩》、《法華》、《般若》、《大悲》、《增一阿含》、《十地》、《觀佛三昧》、《十方隨願往生》、《法句》、《大乘同性》等經;《大智度》、《大乘起信》、《俱舍》、《往生》等論;以及此土曇鸞《贊阿彌陀佛偈》等。」由此可以窺見他的博學。但他志在闡揚淨土教義,並不講求著述形式,文字不免有堆砌之嫌。因而迦才曾批評《安樂集》說:「近代有綽禪師,撰《安樂集》,廣引眾經,略申道理。其文義參雜,章品混淆,後之讀之者,亦躊躇未決」(見迦才《淨土論》序)。

道綽主張教法應該和時機相應。他在《安樂集》卷上即根據《大集月藏經》所說:佛滅度後有五個五百年末法開始時期,主張應該修福懺除罪障,並認為念佛一門最為應機。他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淨土二門。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只有淨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淨土。所以他一生宣揚淨土法門。

關於淨土生因的問題,道綽主張以菩提心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為其要行。並引天親《淨土論》「發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的說法以為證明。他更廣引諸經證明念佛三昧的不可思議功德,修此三昧必能見佛,命終之後即生佛前;又念佛三昧具足一切四攝六度。能消滅過去、未來及現在一切諸障。從他所引《般舟經》的「常念我名」及《觀佛三昧經》的「觀佛相好」文字看來,道綽的念佛三昧包含著稱名和觀念兩種念佛的意味。這和曇鸞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關於道綽的師承,他因見曇鸞碑文而歸向淨土,並非直接的傳承。他自己在《安樂集》卷下提到中國淨土的師承,曾舉了菩提留支、慧寵、道場、曇鸞、大海、齊朝上統(法上)六人,也沒有直接傳授的跡象。因此迦才《淨土論》稱道綽為大鸞法師三世之下玄孫弟子,是從曇鸞之法上的隔世關係而推想的。

受了道綽感化歸向淨土法門的有道撫、僧衍、善導、尼大明月等,而以善導為最傑出。道撫是長安洪福寺的名僧,特地到玄中寺訪問道綽,和他共修淨土行業,對於淨土教義的弘揚起了不少作用。他每和道綽相見,必指淨土為會。道綽死後三日,道撫聞訊嘆說:「吾常期先行,今乃在後;吾加一息之功,見佛可追矣。」即在像前叩頭懺悔,退就其坐而寂。

僧衍(597—642),并州汶水人。初念慈氏菩薩名,期生兜率內院。年九十以後遇道綽講《觀無量壽佛經》,始歸心淨土。每日早晨禮佛千拜,念佛萬聲。尼大明月,介州平遙人,也是在晚年六十歲時(貞觀初)遇著玄中寺道綽講《無量壽經》,教念阿彌陀佛。她從此在淨室念誦,同時傳教其妹少明月,亦同念佛。

善導於貞觀十五年(641)訪問道綽於玄中寺。道綽授以《觀無量壽佛經》並淨土教義。他後來到長安,盛唱念佛法門,極受道俗的敬信,成為綽以後唐代淨土教史上最傑出的人物。

(林子青)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3月6日(農曆正月十七)恭逢唐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
    -----百丈懷海禪師語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6日(農曆正月十七日)恭逢唐代禪宗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禪師懷海,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他始創禪門的規式,即《百丈清規》,對於中國佛教的體制構建具有深遠的影響。
  • 2月12日(農曆12月25日)恭逢唐石頭希遷禪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2月12日(農曆12月25日)恭逢禪宗曹洞宗開宗祖師石頭希遷禪師圓寂紀念日。石頭希遷禪師是江西青原行思禪師的法嗣,唐武則天久視元年生,廣東肇慶府高縣人,俗姓陳,天生聰穎敏捷。同鄉村民畏怕鬼神,常以殺牛斟酒的方式來祭祠鬼神。希遷為了打破村民愚昧迷信的行為,就常將神祠搗毀,並救出將被村民宰殺的牛隻。
  • 11月28日(農曆十月初八)恭逢唐代一行禪師紀念日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  沙門一行阿闍梨記)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初八)恭逢唐代一行禪師紀念日。一行禪師,又稱為僧一行,是我國古代科學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密宗教理的闡發者。
  • 1月24日(農曆12月25日)恭逢石頭希遷禪師紀念日
    石頭希遷禪師佛教在線消息 今日1月24日(農曆12月25日)恭逢石頭希遷禪師紀念日,作為禪宗曹洞宗開宗祖師,謹轉載介紹大師生平,以便於善友紀念與學習著作。石頭希遷禪師是江西青原行思禪師的法嗣,唐武則天久視元年生,廣東肇慶府高縣人,俗姓陳,天生聰穎敏捷。同鄉村民畏怕鬼神,常以殺牛斟酒的方式來祭祠鬼神。希遷為了打破村民愚昧迷信的行為,就常將神祠搗毀,並救出將被村民宰殺的牛隻。及至年長,希遷志願出家修行,便投於六祖門下依止。六祖圓寂後,依照六祖的訓誡,尋依其師兄青原行思禪師,終於了悟心性。
  • 2月28日農曆二月初一日恭逢馬祖道一禪師紀念日
    馬祖道一禪師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師曰。為止小兒啼。曰。啼止時如何。師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師曰。向伊道不是物。曰。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2月28日農曆二月初一日恭逢馬祖道一禪師紀念日,作為唐代的禪門宗師,馬祖道一禪師對於中國禪宗特殊的應機施教的風格形成具有顯著的影響,現謹依有關文獻介紹禪師的相關著作和生平。
  • 7月16日(農曆6月21日)恭逢唐慈恩智周大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7月16日消息  2006年7月16日(農曆6月21日)恭逢唐代慈恩宗智周大師紀念日,歷史上他於農曆的這一天入寂。智周大師為秉承玄奘大師開創的慈恩宗(唯識宗)傳統的學人,在他的教授下,他的一些海外弟子建立了日本法相宗,為慈恩一系的海外傳承,玄奘諸師重要著述亦賴以流傳不絕。現謹依中國佛教協會所編《中國佛教·中國佛教人物》的相關篇目,回顧智周大師的經歷和著作。
  • 農曆二月初一恭逢馬祖道一禪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19日(農曆二月初一日)恭逢唐代馬祖道一禪師圓寂紀念日。馬祖道一,是中國唐代著名的禪師,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俗家姓馬,後人尊為馬祖。他幼年依資州處寂出家,從渝州圓律師受具戒。開元中(735年頃),到衡山,結庵而住,整日坐禪。當時南嶽懷讓住在般若寺,道一於他坐下豁然契會後,侍奉十年,才離南嶽。
  • 淨土宗漫畫-道綽大師的故事
    當時的河北一帶,有一個遠居山林的僧團,由慧瓚禪師領導。他們保留了很多佛陀時代的優良傳統,嚴持戒律,行頭陀法,成為了當時的一股新風。一心求道的道綽大師來到這裡,開始了禪法的修行,以期證悟空性。大師當即在鸞祖塔前自誓為弟子,從此放下聖道修行,歸心淨土,日誦佛號七萬聲。
  • 農曆7月9日恭逢淨宗截流行策祖師紀念日
    (《淨土警語·起精進七期示眾》清 截流行策大師)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8月2日(農曆7月9日)恭逢淨土宗十祖截流行策大師紀念日,大師的一生致力於淨土教法的修學與弘傳,於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七月九日往生。截流行策大師大力倡導開設七日念佛法會,從其教者無數,學者翕然宗之,淨土教法風行於世,截流大師功不可沒。現依相關資料,介紹截流行策大師生平與著作。
  • 1月10日(農曆11月22日)恭逢天台智者大師紀念日
    (《法華三昧懺儀》隋 智顗撰 chm版)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1月10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恭逢天台智者大師紀念日。天台智者大師,名智顗(yǐ),陳、隋時人,生於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自幼信佛,17歲時值梁末兵亂,顛沛流離。18歲投湘州果願寺出家,20歲受具足戒。陳天嘉元年(560)往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蘇山,依慧思學四安樂行,證悟法華三昧。
  • 12月2日(農曆10月12日)恭逢唐實叉難陀三藏紀念日
    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2月2日(農曆10月12日)恭逢唐實叉難陀三藏紀念日。實叉難陀三藏(華言學喜),唐于田(今新疆和田)人,以通大小乘學和外論著名。武周時,則天后聽說于田有完備的「華嚴經」梵本,即遣使訪求並聘請譯人,實叉難陀便以此因緣,帶著「華嚴」梵本於證聖元年(六九五年)到達洛陽,住在內廷大遍空寺,重譯「華嚴」。
  • 6月20日(農曆五月初六)恭逢唐代鑑真大師紀念日
    鑑真大師像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6月20日(農曆五月初六)恭逢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鑑真大師,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鑑真大師自從發願東渡傳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不顧生命的危險,經過十二年在第六次航海中終於達到了赴日傳戒的目的,並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寫下影響深遠的篇章,於公元763年5月6日入滅於日本唐招提寺,年七十六。在大師的紀念日,謹依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中國佛教人物》的相關篇章,回顧大師和佛教傳播史上諸多前賢們的偉大壯舉。
  • 12月13日(農曆十月二十三日)恭逢五祖弘忍大師紀念日
    ————《最上乘論(1卷)》〖 唐 弘忍述〗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12月13日(農曆十月二十三日),恭逢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圓寂紀念日。弘忍大師,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於隋仁壽元年(601)。七歲時,從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
  • 1月2日(農曆11月14日)恭逢唐賢首法藏大師紀念日
    (《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唐 法藏撰〗)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1月2日(農曆十一月十四日)恭逢唐華嚴宗三祖賢首法藏大師圓寂紀念日。法藏大師,本是康居國人,祖父僑居長安,以康為姓,他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十七歲時,入太白山求法,聽華嚴宗二祖智儼大師講《華嚴經》,數問請教,為智儼所讚賞,從此列為門徒。
  • 10月22日(農曆九月初一)恭逢宋靈芝元照律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10月22日消息 2006年10月22日,農曆九月初一日,恭逢宋靈芝寺元照湛然律師紀念日。靈芝元照律師,字湛然,俗姓唐,浙江餘杭人,是北宋時期弘傳律宗和淨土教的一位高僧。靈芝律師主張戒律和淨土並重,常對門徒說:「生弘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此法門。」
  • 農曆五月二日 雪峰義存禪師圓寂、《大菩薩藏經》始譯紀念日
    一、唐代高僧雪峰義存禪師圓寂紀念日雪峰義存禪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6月9日,農曆五月二日,是唐代高僧雪峰義存禪師圓寂紀念日。雪峰義存(822~908),唐代禪僧,又叫義存真覺禪師。
  • 9月7日(藏曆七月十五日)恭逢瑪爾巴大師紀念日
    雖知世俗佛果無可求 而盡力集廣大福資糧  雖於生死心得無所畏 而於微細惡業盡防護  雖雲諸法清淨如虛空 而於貪嗔執著應根除  雖證廣大離邊法性義 乃至未固秘密自證德  所有覺受應密不示人 雖知勝義無自他二性  而思世俗饒益眾生事 雖德智力不須依賴他  而恆頂戴大恩諸師長(《朵哈藏論》瑪爾巴大師造)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9月
  • 農曆六月初九 宋代高僧石溪心月禪師圓寂紀念日
    編者按:心月禪師,四川眉州人,曾任杭州徑山萬壽禪寺住持。據《五燈全書》《續燈存稿》《續燈正統》等禪宗史籍記載,心月禪師有三卷本語錄留存於世,題曰《石溪心月禪師語錄》,住顯等編,又名《石溪和尚語錄》《佛海禪師語錄》《石溪錄》。今日恭逢心月禪師圓寂紀念日,頂禮緬懷心月禪師!南無阿彌陀佛!石溪心月,宋代禪僧,俗姓王,四川眉州人,生卒年月不詳,曾任杭州徑山萬壽禪寺住持。
  • 漫畫|35張高清美圖,帶你極速了解淨土宗高僧道綽大師的一生!
    6.可是到了後來,大師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理論上眾生都有佛性,可想要成佛卻並非易事,需要滿足諸多的條件。就好像一粒種子,如果沒有良好的生長環境,沒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是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的。8.當時的河北一帶,有一個遠居山林的僧團,由慧瓚禪師領導。他們保留了很多佛陀時代的優良傳統,嚴持戒律,行頭陀法,成為了當時的一股新風。9.一心求道的道綽大師來到這裡,開始了禪法的修行,以期證悟空性。
  • 7月10日(農曆6月15日)恭逢唐密祖師不空三藏紀念日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1卷)》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佛教在線7月10日消息  7月10日(農曆六月十五日)恭逢唐密祖師不空三藏紀念日,歷史上他於農曆的這一天入寂。在不空三藏的紀念日,謹據中國佛教協會所編輯的《中國佛教·中國佛教人物》中的相關篇目等,回顧不空三藏一生和他的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