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醫生跪地為患兒手術 讀懂「最美姿勢」潛臺詞

2020-12-14 人民網陝西頻道

「最美姿勢」 圖片來源:華商網

  導語:

  近日,西安醫務人員的朋友圈裡瘋傳一組照片:一個9歲的小女孩躺在手術椅上,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醫生屈鐵軍跪地為她進行手術。照片引起網友一片點讚,稱這是「最美的姿勢」。

  事件:

  為患兒手術保持平行 西安一醫生跪地40分鐘被贊「最美姿勢」

  前日下午,記者輾轉採訪到屈鐵軍。屈鐵軍說,這個手術時間比較早了,應該是9月5日。9歲的患兒來自寶雞農村,因為牙齒受外傷穿孔,出現慢性炎症導致畸形發育,病情十分複雜,需要手術治療,但手術區域大約5毫米,且在顎側拐彎的地方,平常手術用的顯微鏡照不到,只能頭戴鏡子來操作,這樣醫生的眼睛就要和孩子的牙齒保持平行狀態,只能採用臥姿或跪姿。此外,為了小女孩將來口腔內的美觀,還採用了美容小切口。於是,在40多分鐘的手術中,屈鐵軍全程跪著為小女孩做手術。

  據了解,屈鐵軍當時還是帶病堅持工作,在給小女孩做完手術後,他自己去找醫生看牙周膿腫了。

  手術過程被一位護士無意間拍到,照片被同事發到了朋友圈,隨後網友點讚並稱,「最美醫生,最美的姿勢」。[詳細]

相關焦點

  • 莆田一醫生跪地搶救病人 感動眾多網友(圖)
    由於病床較矮,醫生下跪姿勢方便搶救病人(網絡圖)醫生跪地搶救 實習生隨手拍下  據了解,拍下醫生跪地搶救病人照片的是在九五醫院實習的贛南醫學院大四學生黃琳,她告訴記者,3月19日,她跟著帶她的醫生進了ICU,這是她第一次現場看到醫生搶救病人的場面,就用手機將這一畫面拍了下來。
  • 大拇指工程為貧困手部先天畸形患兒免費手術
    來自甘肅平涼市的3歲女孩李樂(化名)一出生就患有手拇指先天畸形,右手多長了一個大拇指。3.18日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西京醫院。當日,「大拇指工程」慈善公益項目西安站活動在西京醫院啟動,為包括李樂在內的18名西部地區貧困手部先天畸形患兒免費手術,同時還為100餘名患兒進行愛心義診。
  • 年近60歲的醫生為尋找最合適角度跪地手術 一跪就是20多分鐘
    【年近60歲的醫生為尋找最合適角度跪地手術 一跪就是20多分鐘】劉國慶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中興東南醫院院長,9月4日下午,該院急診科接診一位57歲的男性患者,其在家搬重物時摔倒扭傷,導致右踝關節皮膚破潰出血。經檢查診斷,患者右內、外踝粉碎性骨折。 在手術過程中,劉國慶跪在地上尋找合適的手術角度,這一跪就是20多分鐘。
  • 兩臺先心病患兒手術間隙 海南這名醫生累得「靠牆睡著了」
    等待下一臺手術的間隙,艾力醫生睡著了。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提供記者了解到,該醫生是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小兒心胸外科的醫生艾力夏提阿里甫,他中午剛做完一臺手術,在等待下一臺手術的間隙,依靠在手術室的角落裡睡著了,同事拍下照片,有點不忍心叫醒。
  • 南平病患兒轉診可能出現風險 協和醫生「上門」做手術
    近日,為避免先心病患兒從南平轉診到福州途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福建醫大附屬協和醫院小兒心外科主任醫師、福建醫科大學副教授廖東山,帶著助手和麻醉師趕到南平,為一名病情危重的早產兒進行了心臟動脈導管閉合手術。「廖主任,我們這兒有個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現在出生17天了,心臟雜音越來越明顯,在機械通氣下,血氧飽和度還是一直上不去,怎麼辦?」
  • 2015「尋找最美醫生」揭曉 晁恩祥等入選(附名單)
    經過3個多月的尋找和推選,最終姚尚龍(湖北)、高鑫(甘肅)、胡方斌(江蘇)、陳菊梅(北京)、唐子人(北京)、佔瑪澤仁(四川)、劉迎龍(北京)、晁恩祥(北京)、杜麗群(廣西)、張效房(河南)等10人,獲得活動組委會授予的「最美醫生」稱號;健康快車團隊獲得活動組委會授予的「最美醫生」團隊稱號,李貝(北京)等10人被推選為活動「特別關注醫生」。
  • 安徽省立醫院成功為一出生14天先心病患兒開展床旁動脈導管結紮手術
    在為患兒進行術前準備 人民網訊 近日,安徽省立醫院兒科重症監護病區聯合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為一出生僅14天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小亦然(化名)開展了動脈導管結紮手術,挽救了稚嫩的小生命,小亦然是安徽省開展此類手術年齡最小的患兒
  • 淮安醫生跪地為患者「手術」,自嘲:本可以蹲著,只是有點胖
    原標題:醫生跪地為患者「手術」!自嘲「本可以蹲著,只是自己有點胖」「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動作了,只是剛到科室的護士見得少,就隨手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惠小波跪著用釘子頭架固定患者頭部16日下午,提及自己跪著為患者做手術的圖片在朋友圈被刷屏一事,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惠小波說,其實那不是一場手術,而是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他完全可以蹲著做,只是他身體有點胖,蹲時間長了會很不舒服。
  • 患兒家長為靖安縣中醫院骨傷科醫生送來錦旗(圖)
    中國江西網訊 李書宇報導:1月12日,靖安縣骨傷科醫師收到患兒家長贈送的兩面錦旗,錦旗上書寫「醫德高尚、仁心仁術」,用來表達對中醫院副院長餘洪龍、骨傷科主任餘洪武的感激之情。  患兒4歲,家住安義縣城,因右手腕部骨折到來到靖安縣中醫院骨傷科就診,患兒手腕腫脹、畸形明顯,攝片顯示右尺橈骨遠端骨折,移位嚴重。骨傷科考慮到患兒年紀較小,麻醉及手術風險巨大,同時切開復位可能會造成骨骺損傷,也會造成發育畸形,還涉及到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對於一個4歲男孩來說也是多重損傷,決定為其先進行手法復位。
  • 患兒嚴重骨折 醫生奮戰17小時完成"拼接"
    新華社南京2月15日電 「奮戰十餘小時,終於結束,迎來情人節,感謝兄弟姐妹們,感謝我們團隊和手術麻醉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希望我們的病人早日康復,祝願兄弟姐妹們情人節快樂。」14日凌晨2時12分,南京市兒童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剛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無數點讚。
  • 川大華西醫院醫生為6個月危重嬰兒做肝移植手術
    ,目前,這名患兒已經度過了危險期,據醫生介紹,患者今後只要長期服用抗排異的藥物,能夠與普通人生活無異。這名年僅半歲的患兒只有6公斤重,他被診斷為膽道閉鎖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晚期、門靜脈高壓。入院的時候已是全身高度水腫,重度黃疸,嚴重肺部感染等,只能依賴呼吸機維持通氣,依靠血液透析排出體內水分和黃疸,病情非常危重。
  • 18名皮山患兒享安徽醫生高水平服務
    5月24日,安徽省兒童醫院副院長孫軍率領的專家團隊,帶著對邊疆患兒的濃濃關切,遠赴萬裡之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人民醫院,開展兒童正畸行動,用先進的技術為當地患兒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5月26日上午,患有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8歲女孩熱孜耶,幸運成為第一個接受手術的患兒。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了,孫軍滿身是汗。
  • 上海專家探索腋下進入「側面迂迴」手術治療患兒
    記者8日獲悉,上海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專家成功通過腋下切入,在為孩子解除了病痛的同時,降低治療費用,且康復後疤痕只有約5釐米。醫生從孩子左側腋下切口的「側面迂迴」手術,對患兒創傷更小,術後恢復更快,切口隱蔽。
  • 患兒嚴重骨折,南京市兒童醫院醫生奮戰17小時「拼接」
    新華社南京2月15日電(記者 邱冰清)「奮戰十餘小時,終於結束,迎來情人節,感謝兄弟姐妹們,感謝我們團隊和手術麻醉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希望我們的病人早日康復,祝願兄弟姐妹們情人節快樂。」14日凌晨2時12分,南京市兒童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剛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無數點讚。
  • 9月大女嬰氣管嗆入珍珠 醫生跪地手術取出(圖)
    馬敬醫生跪地實施手術。媽媽帶著萍萍來到常州三院,醫生判斷後表示氣管鏡取出難度較大,一旦取不出孩子則需要面臨開胸手術,而醫院技術最好的耳鼻喉科主任馬敬正在南京開會。  4日晚上7點20分,從南京回到常州的馬敬一下火車就飛快地往醫院趕,一個小時後他從醫院綠色通道直接進入手術室,開始為萍萍取氣管中的珍珠。
  • 出生第四天"心臟打洞" 嚴重先心病患兒在滬成功手術逃出死神之手
    左圖顯示肺動脈閉鎖,血流過不去;中間圖是導管介入後打通肺動脈;右圖為打通後,血流一下子就流過去了。醫院供圖   來自安徽的原原(化名)出生四天,他那比鴿子蛋還小的心臟裡就被打了一個洞。就是這個洞,讓原原逃出了死神之手。日前,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成功運用微創方式為原原順利實施介入性心導管手術。這是國內最小年齡肺動脈瓣閉鎖介入手術。
  • 兒童重症監護室醫生李晶:重症患兒的臨時媽媽
    進去之後,乾淨整潔的病房裡,醫生、護士們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時不時耳邊傳來一陣陣嬰兒的啼哭聲。眼前的一切讓記者始料未及,記者曾經多次想像過PICU裡的場景,一群群穿著白大褂的醫生手持手術刀在嬰兒脆弱的皮膚上進行手術;護士們神情緊張絲毫不敢大意地做著病歷登記......但真正進入PICU裡,才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與之前的想像有著天壤之別,記者只能用兩個字形容眼前的畫面---溫馨。
  • 「最暖醫生」:用音樂為患者送去一縷陽光
    主持人把這一場景形容為「彈著吉他唱著歌,醫患之間歡樂多」,並連聲稱讚:「真是太溫暖了!」厲周說,其實這並非是他第一次給患者彈唱。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以做義工的方式給自閉症、腦癱患兒彈吉他,在生理治療的同時,用心理治療方式幫那些患兒打開心扉。他認為這對部分患者的恢復大有裨益。
  • 連續手術17小時 南京醫生為墜樓少女修復"粉身碎骨"
    為了挽救這個年輕的孩子,兒童醫院骨科團隊在醫學影像科的幫助下,通過CT等影像檢查,三維重建等明確了患兒各處骨折的詳細情況,並展開了術前討論,制定出周密的手術方案,力求一次手術修復全部骨折,避免患兒多次手術,受到更多創傷。
  • ...射頻,消融,李奮,導管,患兒,穿刺,手術,上海,心臟,適應症,-上海...
    東方網1月7日消息:近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突破手術禁區,為一名13個月大的患兒成功實施射頻消融術,創下國內左室射頻消融最小年齡紀錄,也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最小的左室室速成功消融病例,標誌著兒中心嬰幼兒導管技術、穿刺技術及射頻消融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