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玩法不應該是有門檻的,希望把它的門檻降的越低越好,所有人都能玩。」
作者 | 黃雲騰
這是三聲報導的第243家創公司
大多數傳統生意缺乏想像空間的原因之一,是門檻太低。但磚塊積木創始人兼COO張曉亮認為這完全不是問題。
在張曉亮看來,積木最重要的是其開放性和可玩性。「我們做的就是沒有門檻。」張曉亮告訴《三聲》(ID:tosansheng),「買1000件、2000件他也能玩,100、200塊錢他在家裡啥也搭的出來,你買個3000件、5000件更是,你想搭多大的都能搭出來,就是這個概念。」
積木在傳統意義上一直被歸為玩具品類。受益於近年來消費群體的年輕化與消費能力的明顯增長,包括樂高等積木品牌正在打破這個市場給外界塑造的固有印象。根據財報顯示,2016年樂高營業收入達到53.9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6%,其中中國市場銷售增速超過25%。
在這種前提下,積木品牌要在國內拓寬市場,需要尋找更多的區別優勢。來自上海的磚塊積木目前正在試圖突破樂高造成的產業天花板。
磚塊積木成立於2016年,三位創始人此前分別來自於建築與地產行業,因在工作中發現市場需求而成立磚塊積木。目前磚塊積木的主要業務包括銷售積木的基礎顆粒,並通過推送教程與舉行比賽等方式進行社群運營。
而不同於樂高打出的消費升級或品牌化的概念,磚塊積木一早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確立在「全民可玩」。「這本來就是一個全民可玩的東西,就像其他的運動,或者其他的宅文化之類的運動,它都是全民可以參與的。」張曉亮告訴《三聲》(ID:tosansheng),「像孩子能把積木當玩具玩,大人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創客工具來玩,建築師可以拿它當做一個工作的工具來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廣泛的。」
性價比提升「參與感」
磚塊積木的玩家作品
大部分人對積木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全球知名品牌樂高。磚塊積木的幾位創始人也都是其擁躉。張曉亮第一次接觸樂高是在初中,並在當時就對樂高和積木市場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單單是那個時候,到現在為止我覺得都是一樣的,樂高你說它是玩具,它也是玩具,但是它更像一個輕奢品。」他說。
得益於近幾年消費需求和IP化趨勢的增長,樂高開始開發電影、模型等衍生產業。同時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樂高意味著某種消費需求和品質標籤。在過去一年,樂高營業收入達到53.9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銷售增速超過25%。一款樂高與迪士尼合作的積木模型也賣到上百元左右。
而中國的積木市場潛力尚待挖掘,磚塊積木希望用性價比作為切入點,強化用戶本身對積木產生的「參與感」。
根據張曉亮介紹,目前磚塊積木主要是網上出售搭建積木所需的基礎顆粒,並希望通過銷售渠道來提升用戶體驗。基礎顆粒是搭建積木的基本單位。「我們目前採取直銷模式,以後也會堅持。樂高以及其他一些國產品牌,經銷網絡中包括很多的分銷商、代理商,價格中至少有40%的渠道成本。我們將這塊直接返利給客戶,所以從性價比來說,哪怕將來有無數的競爭對手夾攻下,我們也能保持我們的優勢。」
性價比是目前磚塊積木主打的優勢之一。根據張曉亮介紹,磚塊積木目前已經有一條自己的生產鏈,確保基礎顆粒的價格能夠與產品質量達到平衡,「我們自己核算過,出廠的成本佔到售價的50%以上,其他廠家可能出廠成本只有10%、20%,它要保證70%以上的毛利。我們現在基本上出廠也就是50%左右的毛利,客戶不會為我們的渠道商支付成本,也不會為我們的營銷去支付成本,它其實支付價格50%以上來源於這個產品。」
而從張曉亮的角度看來,性價比更大的價值在於拓寬積木這一產品的參與感。
以樂高為首的積木品牌目前在市面上佔據絕對主流,也造成積木這個產品本身的消費門檻。張曉亮認為性價比能夠突破這一局限,拓寬積木的消費人群。「這本來就是一個全民可玩的東西,就像其他的運動,或者其他的宅文化之類的運動,它都是全民可以參與的。」張曉亮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為此,磚塊積木會不定期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上推送相關教程和舉行比賽,以此帶動消費者對積木進行DIY的熱情。
直接盈利的社群模式
磚塊積木目前正在運營社群,積累用戶量,比賽成為增強用戶粘性的重要方式
磚塊積木誕生於2016年,目前已經積累起一批穩定的銷售渠道和用戶群。根據張曉亮介紹,目前磚塊積木有多個微信群,裡面由磚塊積木的用戶組成,微信群由磚塊積木的團隊進行運營,後者會不定期在群裡分享教程和相關內容。
「包括教程,玩家作品的分享,可能還會有一些線下的活動來召集他們參與,另外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競賽,還有對樂高的大咖或者一些玩的比較好的玩家做的專訪,這幾部分內容。基本上每周有三到五篇的更新頻率,目前來說從這個閱讀比例來說,我們應該算是蠻高的,基本上能達到20%以上。」張曉亮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而在希望儘快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優勢的前提下,磚塊積木選擇把籌碼押注在社群運營上。
根據張曉亮介紹,目前磚塊積木的主要用戶群來自老用戶的口碑相傳,相似的用戶屬性決定了磚塊積木在社群運營上有一定優勢。未來磚塊積木的一個重點方向就是積累用戶與研發APP等聚合平臺,實現價值變現。「我們希望累計用戶量。」張曉亮表示,「現在只有1萬多,不到2萬,達到了十幾萬、二十幾萬、三十幾萬,甚至小100萬,我們的內容會瞬間形成病毒傳播的效果。」
磚塊積木的APP的籌劃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不過張曉亮已經為其構設好相對完整的商業邏輯。在積累到足夠用戶量的前提下,「最簡單的就是我們的電商,我們希望這個東西是能直接變現的,直接上App會走很多彎路,它至少有兩年、三年,甚至五年非盈利時期的周期,我們這個社群它只要上線了,它就是直接盈利的,它不會有非盈利周期。」張曉亮告訴《三聲》(ID:tosansheng)。磚塊積木還將為此在將來開啟線下快閃店等宣傳模式,希望爭取到更多用戶群體。
目前磚塊積木還處於創業的早期階段,團隊也在尋求更多資源對接的可能性。對於張曉亮而言,目的則始終一致。「我們做這個事情的初衷,是積木不應該有門檻,希望把它的門檻降的越低越好,所有人都能玩,而不是『這個是給孩子玩的』,或者說這個東西太難了。」張曉亮表示,「我更希望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是感覺蠻有意思的,都有想嘗試一下的衝動,它才是可持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