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積木品牌發力 有望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局面

2020-12-15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雅菲)近日,記者在布魯可大顆粒積木品牌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了解到,為「抗衡」樂高,布魯可從細分市場入手,發布了中國首個「專為1-6歲兒童設計」的大顆粒積木品牌,打破單向拼搭定式,並接入AI、編程等科技因素,與科技互動。同時積木用軟膠結合,拼搭效果更生動等多個優點,並通過配套APP為孩子提供親子積木課程,鼓勵家長根據APP指引孩子不斷嘗試和探索。

布魯可出品方葡萄科技CEO朱偉松說:「積木作為兒童玩具市場最大的品類,但這個品類卻被外資品牌所壟斷。如今布魯可將積木從小顆粒到大顆粒標準進化,從單向拼搭到多維品牌的玩法進化,從傳統到智能的科技進化,希望打破舶來品牌在中國積木市場的壟斷局面。」

記者了解到,除了積木,葡萄科技正布局整體兒童業態。未來,葡萄科技將用積木產品、動畫IP、教育方案等業務逐漸整合成看、玩、學一體,囊括1-6歲及以上孩子生活、娛樂、學習的兒童生態。

相關焦點

  • 多個外資化妝品牌退出中國 國產品牌或迎契機
    就在五年前,國產日用化妝品市場幾乎被逼到死角:丁家宜被全球第五大化妝品公司科蒂集團收購、大寶被強生收購、小護士和羽西被歐萊雅收購、絲寶被德國拜爾斯道夫收購……市場佔有率靠前的幾大國產品牌幾乎全軍覆沒,中國日化市場基本被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強生等歐美巨頭壟斷。
  •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來源:聯商網2014-04-04 13:25  和其他護膚彩妝領域一樣,在中國香水市場上,外資巨頭已佔據主要的市場份額。來自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td.)的數據顯示,2013年,佔據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10名的公司都是外資公司,而這10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約為整個中國香水市場的48.8%。
  • 國際高端酒店在華水土不服 中國品牌或打破壟斷局面
    中國酒店業發展至今,本土品牌在中端領域的商戰已趨於白熱化,高端品牌的戰局卻稍顯「寵辱不驚」,國際品牌萬豪、希爾頓、洲際等巨頭則長期佇立在峰頂「一覽眾山小」,這一局面,或在不久之後被打破。
  • 晶片製造舉步維艱,國產內存顆粒另一番光景,長鑫發力打破壟斷
    在半導體行業,確實是我們的短板,斷供華為也讓國內企業更加專注技術的自研,從而打破美國的壟斷,我們看到,像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等等國內品牌也以逐漸為我們熟知,而這些企業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創造工藝,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發晶片行業賴以生存的光刻機產品,以期打破壟斷,不被卡脖子,相信假以時日,將不斷縮小與頂尖品牌的差距,實現真正的中國智造
  • 國產品牌積木,賣到了樂高的大本營!
    有人簡單粗暴地將國產積木品牌稱為"仿樂高",但近年,來自中國的品牌積木,卻已賣到了樂高的大本營——丹麥市場。在積木世界,來自丹麥的樂高是毋庸置疑的全球知名品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其就是積木的代名詞。但近年來,國產積木品牌迅速崛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大有與之分庭抗禮之勢。
  • 外資品牌在華扎堆上山下鄉 國產品牌日子難熬
    無獨有偶,LVMH總裁Bernard Arnault在今年年初也放言:「推出價格稍低主打品牌logo的商品,進駐中國等市場的二線城市。」  儘管有新消息指,LVMH計劃放緩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擴張速度,但毋庸置疑的是,由於一線城市日趨飽和,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了眾多外資大牌的新目標。
  • 積木玩具市場亂象,一方獨大的局面仍在延續
    如今的積木玩具市場,雖然廠家眾多,但依然能感受到玩法與造型頗為相似。一直以來,樂高(LEGO)積木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每年都是遙遙領先的,而國產積木廠商只能翹首而望。其中緣由,我們一同來簡單地分析下。無論是從產品開發,生產製造,質量把控,還是到員工管理,品牌服務,樂高顯然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有的企業管理模式。而國內的很多廠商起步晚了一些,所以這一點樂高的優勢還是極其明顯的。
  • 小米積木與孿生品牌ONEBOT,齊心助力國產積木崛起
    說到積木,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樂高,接下來的反應就是貴了。積木玩具因為其 趣味性 和益智性,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不過,對挺多家庭來說樂高真的確實有點貴了。給大家安利一個高性價比的國產積木品牌:ONEBOT——小米積木的親兄弟。
  • 當固守方陣撞上夢想馬車 中國中央空調產業將交棒國產品牌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以格力、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佔比份額再次提升。公開的數據顯示,2010年國產品牌中央空調佔比41.2%,而到2016年年底,這個數字變成了48.1%,進展勢頭不似家用空調當年開疆拓土時摧枯拉朽,但筆者認為改變的力量已經形成並積聚。隨著「國進外退」的整體趨勢推導,國家對綠色節能技術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國產品牌超越外資成為市場主角的趨勢已然客觀存在。
  • 山東艦的積木授權,為什麼被這個國產品牌拿下?
    「如今,積木行業競爭非常大,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廣東森寶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森寶積木)總經理林澤哲接受《中外玩具製造》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眼光投向了近年頗為火熱的文創授權,並以拿下「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文創」(山東艦文創)積木獨家授權為標誌,正式開啟文創授權業務徵程。
  • 打破外資壟斷的惠泰醫療,核心部件仍舊依賴進口?
    同樣,在電生理及血管介入醫療器械領域,外資品牌也始終佔據著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而日前正在闖關科創板IPO的惠泰醫療,卻已掌握了電生理、血管介入領域生產全流程中的核心工藝和技術,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與外資品牌競爭的介入類醫療器械生產廠家之一。
  • 頻遭外資收購 國產巧克力品牌困於低端市場
    業內人士介紹,外資食品品牌強勢進攻中國巧克力市場,原本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國產品牌逐漸被外資併購,國產巧克力品牌受困於低端市場,難破外資壟斷格局。  洋品牌強勢進入  曾經的國產巧克力旗幟——金帝,已淪落到被打包出售的境地。
  • 國產吸塵器就真的打不過外資品牌?萊克重新定義高端國產
    一切的源頭都源自外資品牌「暗嘲」國產吸塵器品牌,引發了一系列國產清潔品牌的「反抗」。而萊克電氣作為國貨之光在此為我們重新定義高端國產吸塵器。與外資品牌吸塵器正面抗衡,萊克立式吸塵器M12 MAX從「吸塵器大戰」中由幕後走到臺前發光發亮。
  • 昔日知名國產品牌:26億「賣身」外資,三年後2億「贖身」回國
    近代以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一直是外資企業覬覦的對象。資本從不講什麼國貨情懷,向來都是野蠻快速的收購。這些被「外嫁」的民族品牌幾家歡喜,幾家悲。比如2007年,國產品牌蘇泊爾被法國SEB集團收購52.74%的股權,被收購後的蘇泊爾打破了發展瓶頸,規模和業績一路提升。截至2020年12月,總市值已經達到了592.58億,實現大翻身。然而,有的品牌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曾經家喻戶曉的金絲猴奶糖卻「被離婚」了。
  • 三友醫療:國產骨科醫療器械逐漸打破外資壟斷格局
    目前,國內脊柱類市場仍為國外企業主導,以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為代表的外資醫療器械企業佔有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這些歐美企業憑藉其較高的技術壁壘以及大型跨國企業的資本實力,長期以來佔據著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主體地位。
  • 旺季將至:國產外資掀起高端「水戰」
    日前,挪威高級瓶裝水製造商Voss of Norway ASA宣布,中國華彬集團已同意以約1.0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股權,華彬的介入也將成為高端水品牌Voss向中國市場進發的通道,高端水市場將迎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有望打破國內高端水銷量第一的法國依雲的壟斷格局。
  • 粵破一藥物外企壟斷局面(圖)
    這標誌著該新藥一旦上市將打破國外品牌一直佔據絕對優勢的國內銀杏類藥品市場格局。  落後國外二十年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資源佔全世界的70%以上。  儘管我國將銀杏作為藥用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但真正掀起開發銀杏製劑高潮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較國外落後整整20年。
  • 持續打破外資壟斷 格力成為杭州、湛江兩大國際機場唯一空調主機...
    格力永磁同步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 中國造護航「超級工程」 在暖通空調領域,尤其是「超級工程」,此前一直由外資品牌壟斷的局面存在已久近幾年來,格力不斷發力,逐步攻克行業頂尖瓶頸技術,逐漸具備了與外資品牌角逐市場的實力和底氣。
  • 紅海競爭中逆勢上揚,新銳國產品牌usmile是靠什麼增長的
    早期市場多數被外資品牌壟斷,但隨著大眾消費升級,市場逐漸升溫,加上資本力量的驅使,國產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usmile、萌芽家等相繼入局;小米、華為、聯想等企業也不甘落後,此外還有傳統牙刷製造企業..... 他們發力產品,專攻需求,力圖打破舊的市場格局。事實也證明巨頭並非不可挑戰。
  • 紅海競爭中逆勢上揚,新銳國產品牌usmile是靠什麼增長的?
    早期市場多數被外資品牌壟斷,但隨著大眾消費升級,市場逐漸升溫,加上資本力量的驅使,國產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發力產品,專攻需求,力圖打破舊的市場格局。  事實也證明巨頭並非不可挑戰。2020年1-9月份,國產品牌usmile在天貓平臺的銷售額全面超過歐樂B,僅次於飛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