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在華扎堆上山下鄉 國產品牌日子難熬

2020-12-12 人民網

圖/鄺野

  「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正在左右中國乃至世界經濟。2011年所有品牌在上述地區投入的廣告額高達2.2萬億元,是一線城市的4倍。」如果說,奧美中國消費者洞察及趨勢調研團隊在2013年初發布的報告只是「數位化」概念,實際上許多國際大品牌早已在低調布局。

  「以高端化妝品品牌蘭蔻為例,2010年在中國46個城市開設了專櫃,到2011年是56個城市,而到2012年則上漲到74個城市。」在剛舉行的歐萊雅2012年度財報發布會上,這一數據讓人吃驚。無獨有偶,LVMH總裁Bernard Arnault在今年年初也放言:「推出價格稍低主打品牌logo的商品,進駐中國等市場的二線城市。」

  儘管有新消息指,LVMH計劃放緩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擴張速度,但毋庸置疑的是,由於一線城市日趨飽和,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了眾多外資大牌的新目標。

  外資高端品牌低頭「下鄉」

  日前,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許國禎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稱,過去該公司的產品(非小家電類)更多集中在高端市場,但「滿足中端及經濟型市場是我們新業務的增長點。可以這麼理解,我們在滿足一線市場的現狀下,會將業務擴展到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上山下鄉」運動並非西門子的獨家戰略,近年來有不少外資公司早已開始做同樣的事情。

  武漢、長沙、鄭州、瀋陽、哈爾濱、烏魯木齊等二三線城市,是LV近十年來的目標市場。或許正是這些布點,讓中國市場迅速齊平日本,成為LVMH集團2011年銷售額突破237億歐元的最大市場份額貢獻者。2012年9月,LV選擇將在華的第42家專賣店開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有業內人士坦言,其實石家莊都算不上二線城市,但LV進駐以後不但生意好,還吸引著其他國際奢侈品牌到來。

  事實上,大日化品牌寶潔走在了「渠道下沉」戰略的最前列,業界估計它早已進行了多達四次的「下鄉行動」,最早可謂是其1996年在全國數萬個村鎮拉開的那場聲勢浩大的路演。而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品牌歐萊雅中國CEO貝瀚青也吹響了集結號,不但提出「加快進駐中國的600個二級城市,並將高端產品深入二三線城市」,而且明確要使出「5年翻5倍」的「吃奶勁兒」。

  與之同時,外資航空公司也相當「給力」。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的日本全日空,儘管其已在中國沿海地區10個城市的11個機場開通了飛往日本的定期航班,但該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內陸地區——其在去年6月開通從東京成田機場到成都的定期客運航班,這也是成都第一條直飛東京的客運航線。另一邊廂,大韓航空則直接提升了飛往武漢、西安、鄭州、濟南、昆明等地的航班數量,增至每周2-7班不等。

  「渠道下沉」為下鄉鋪路

  實際上,在高端品牌「下鄉」之前,渠道商的「下沉」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

  以四大外資零售商沃爾瑪、家樂福、樂購及麥德龍為例,二三線城市早已成為它們競相爭奪的市場。根據去年的數據統計,沃爾瑪去年新開43家門店中,布局一線城市僅有9家,其餘分別位於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福建等二三線城市;樂購在去年新開的16家門店中,一線城市僅佔到4家;家樂福也對外宣布,將加速進入中國西部市場;麥德龍則於今年年初提出加速擴張,年內中國地區至少新開10家門店。

 

  有了渠道商的「鋪設道路」,跨國巨頭們的下鄉之路走得相對順坦很多。

  以雅詩蘭黛為例,2011年底,該品牌在南昌百盛開出全國第100家專櫃。實際上,從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雅詩蘭黛的開櫃速度並不算快,但是最近兩年開設的專櫃數量完成了過去十多年的任務。「這與中國二三線城市消費群崛起、百貨店業態快速擴張、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等外部條件成熟息息相關。」業界分析指出,蘭蔻、碧歐泉、SK-II等中高端化妝品牌也將渠道擴張到二三線城市的高端百貨店,「這裡的消費者似乎更捨得花錢」。

  數據顯示,成都仁恆置地廣場的路易·威登旗艦店在2010年9月初試營業時,在一天半之內就賣出了總值人民幣500萬元的商品。LV成都直銷店高達9億元人民幣的年度銷售業績也擠上了全中國市場的前三甲。而在杭州大廈剛成立的時候,蘭蔻也創下了當時全球單櫃日銷量最大的紀錄。

  連結

  國產品牌日子更難熬

  外資大牌在華「下鄉」開拓新疆土,首選自然是祭出價格利器。在其「來勢洶洶」之下,國產品牌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差不多的價格,誰都願意買進口牌子。」有業內人士分析。

  以一款西門子「下鄉」的產品「電網微機智能保護裝置」為例:2010年,這一市場容量高達五十億的超級蛋糕幾乎被數家中國企業壟斷,西門子卻無緣置喙,究其原因在於德國開發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售價過高。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徐亞丁坦言,當務之急是開發出物美價廉的本地化產品。這很快得到了德國總部的響應,於是這款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新產品被歸為四代半產品,比四代產品價格足足便宜了30%至40%!

  同樣,寶潔打開農村市場的「敲門磚」也是低價:2.5元/支的佳潔士牙膏,9.9元的飄柔日常護理洗髮水,在商務部號召的「萬村千鄉工程」中扮演「急先鋒」重要角色。不得不提的是,寶潔甚至推出1.9元的汰漬淨白洗衣粉,表示在研發時便加入考慮中國農村特殊的洗滌條件,如硬水、空氣中的粉塵、中餐烹飪的油汙、手洗條件等,是號稱適合農村不同水質的洗衣粉。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多個外資化妝品牌退出中國 國產品牌或迎契機
    然而風雲變幻,國產品牌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穩住根基,一點一點奪回被佔領的市場,而高大上的外資品牌開始水土不服,正如國外媒體指出的:中國越來越像一個更正常的發展中市場,雖然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並不能保證每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都能獲利。
  • 國產吸塵器就真的打不過外資品牌?萊克重新定義高端國產
    一切的源頭都源自外資品牌「暗嘲」國產吸塵器品牌,引發了一系列國產清潔品牌的「反抗」。而萊克電氣作為國貨之光在此為我們重新定義高端國產吸塵器。與外資品牌吸塵器正面抗衡,萊克立式吸塵器M12 MAX從「吸塵器大戰」中由幕後走到臺前發光發亮。
  • 兩大陣營角力衛浴品牌排行榜 外資國產難分高下
    據居然之家全國賣場近三個月的銷售排行顯示,衛浴潔具的消費需求在各大城市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消費能力稍強的城市,如北京等,消費者選購進口品牌潔具的傾向十分明顯,而在一些二線城市,國產品牌顯示出高性價比和個性化服務方面的優勢,在排行榜中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 國產積木品牌發力 有望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局面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雅菲)近日,記者在布魯可大顆粒積木品牌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了解到,為「抗衡」樂高,布魯可從細分市場入手,發布了中國首個「專為1-6歲兒童設計」的大顆粒積木品牌,打破單向拼搭定式,並接入AI、編程等科技因素,與科技互動。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去年,英敏特公布了一份讓國產品牌巧克力「哭暈」的數據——被訪問的3000名消費者中,89.5%的用戶傾向於購買國外品牌,僅3.3%的用戶選擇國產品牌。「我實在找不到買國產品牌巧克力的理由!」平時對巧克力情有獨鐘的張小姐說,「巧克力本來就是舶來品,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也基本上都是進口的,本土企業確實做不過洋品牌啊。」
  • 頻遭外資收購 國產巧克力品牌困於低端市場
    業內人士介紹,外資食品品牌強勢進攻中國巧克力市場,原本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國產品牌逐漸被外資併購,國產巧克力品牌受困於低端市場,難破外資壟斷格局。  洋品牌強勢進入  曾經的國產巧克力旗幟——金帝,已淪落到被打包出售的境地。
  • "民族品牌"匯源變身外資 律師:海外註冊為避稅
    就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案,日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可口可樂兼併匯源是發生在兩家外資企業之間的併購」,匯源果汁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外國公司。這兩家外國公司之間的企業兼併不涉及中國的投資政策,只涉及中國對這兩家企業在中國銷售產品經營集中度的審核問題。
  • 昔日知名國產品牌:26億「賣身」外資,三年後2億「贖身」回國
    近代以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一直是外資企業覬覦的對象。資本從不講什麼國貨情懷,向來都是野蠻快速的收購。這些被「外嫁」的民族品牌幾家歡喜,幾家悲。比如2007年,國產品牌蘇泊爾被法國SEB集團收購52.74%的股權,被收購後的蘇泊爾打破了發展瓶頸,規模和業績一路提升。截至2020年12月,總市值已經達到了592.58億,實現大翻身。然而,有的品牌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曾經家喻戶曉的金絲猴奶糖卻「被離婚」了。
  •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來源:聯商網2014-04-04 13:25  和其他護膚彩妝領域一樣,在中國香水市場上,外資巨頭已佔據主要的市場份額。來自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td.)的數據顯示,2013年,佔據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10名的公司都是外資公司,而這10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約為整個中國香水市場的48.8%。
  • 艾小明:傳承百年品牌基因 努力打造白色家電市場第一外資品牌
    家電業的江湖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而一個初心不變的品牌歷經24年,認準了中國市場,哪怕交了昂貴的學費,依然要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承認交過學費,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過前行。而今更是努力打造中國白色家電市場第一外資品牌........
  • 中國哪10大外資品牌已「死亡」?誰一度年銷20億
    二、雅芳所屬集團:雅芳淡出原因:品牌老化、渠道變動、人事動蕩,在華業績節節敗退2016年1月,雅芳中國新帥張旭明上任,被一度熱傳的 「雅芳退出中國市場」消息被證不實,但雅芳在華業績節節敗退卻是事實。沒錯,露華濃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品牌——在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廣州友誼商店裡就有露華濃的唇膏在售。但即便在高峰時期,露華濃在中國也只有150個櫃檯,每年不到2億元的零售額。而就在露華濃黯然離開的2013年,同為外資彩妝品牌的美寶蓮佔據了中國彩妝市場20.8%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呆了這麼久,為什麼還會水土不服?有人認為露華濃在中國「定位不清」。
  • 2019年摩託品牌熱度排行榜,前十有九個大貿,一家國產品牌上榜
    文▏不二騎士(本文系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分享)回顧2019年,國產品牌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摩託車在產銷量方面實現十年下滑趨勢的扭轉,行業迎來了全新的變革。近日,國內某知名摩託車網站公布了2019年摩託車品牌的熱度榜,前十名有九個大貿品牌,只有一家國產品牌上榜,一起來看看是否有你鍾意的品牌吧!摩託車的品牌熱度榜的評選是基於2019年度消費者對於摩託車品牌的年度總瀏覽量進行的排序結果,從這個排序結果能夠反饋出消費者對於某種車輛品牌的關注度和喜歡度,對於摩託車品牌方和消費者的購車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奶粉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單前五名 國產品牌佔三席
    會上,新華網副總工程師兼大數據中心總經理吳新麗解讀《食品品牌競爭力評價體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奶粉品牌影響力排行榜中,外資奶粉品牌美贊臣位列第一,雅培位列第三,伊利、飛鶴、貝因美三家國產奶粉品牌位列榜單前五名,分居第二、第四、第五。由於嬰幼兒配方奶粉使用群體的特殊性,媽媽們對於品牌的選擇也更為謹慎。
  • 國產品牌手機市場份額何以得而復失(品牌頭條·國產消費品品牌憂思...
    但是,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升級,國產品牌已經取得的市場優勢正在發生變化。如國產手機市場份額連年下降,彩電中洋品牌也大有捲土重來之勢。今天,本版推出「國產消費品品牌憂思錄」系列報導,探討近年來國產消費品品牌戰略上的得與失,分析今後市場的壓力與挑戰。歡迎廣大讀者就此問題發表意見。
  • 藍月亮上市之後,如何繼續代表國產洗衣液跑贏外資品牌?
    尼爾森數據顯示,2009 年 6 月 -2010 年 6 月期間,全國洗衣液品牌有近 8 億元的廣告投放量,佔據家居清潔類廣告投放的三分之一。在招股書中藍月亮對此插曲表示 " 此對我們於往期記錄期間的財務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並表示無法保證將能一直維持與現有銷售及分銷夥伴的關係,或與替代夥伴發展關係。
  • 外資或再失重要陣地 公積金信息化系統優先採購國產設備
    摘要 【外資或再失重要陣地 公積金信息化系統優先採購國產設備】IOE以及外資品牌信息設備服務供應商在做「政府生意」的難度,又將再次加大。
  • 又一國產數碼品牌崛起,擊敗外資品牌,6年破2億,產品遠銷海內外
    國產品牌的逐步崛起,是對國外產品盲目崇拜過後,消費心理逐漸回歸理性的表現。同時,也是一大批國產企業經歷中國製造後,嘗到了代工的甜頭,又吞下了劣質、仿冒的苦果,最終醒悟出「中國質造」才是未來。而由中國工廠生產的品質達標的產品,貼上了外國品牌的標籤,價格極高。在那一段時間裡,重要數碼配件市場華強北和國產成為了劣質、仿冒的代名詞。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有一家做高清數據線起家的配件品牌,發現無牌產品和國外品牌高價中間有一條叫做質價比的道路,那就是如今在數碼配件領域裡成為了國貨領頭羊之一的UGREEN綠聯。
  • 萬名知青共同回憶上山下鄉的日子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同時他們還組織知青參觀農墾博物管,一同回憶當年上山下鄉的日子。  據了解,海口知青聯誼會從今年3月開始籌辦,並於9月25日正式接受海口市民政局批准登記並發給證書。聯誼會由曾經從海口市(含原瓊山縣)上山下鄉和在外地上山下鄉現工作生活在海口的知青組成。登記註冊僅一個月,已發展會員近800人,多來自廣東和海口。
  • 日系品牌11月在華銷量排行榜 本田第二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今年11月,日系品牌在華銷量整體表現良好,處於第一梯隊的日產、本田、豐田都有不錯的增長,一直較為弱勢的鈴木、斯巴魯則繼續下滑。2016年11月日系品牌在華銷量(單位:萬輛)排名
  • 市場競爭激烈 國產高端洗護品牌靠什麼「突出重圍」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嘉)高端洗護市場上品牌扎堆,在寶潔、聯合利華等國際品牌強勢的背景下,國產高端洗護品牌如何「突出重圍」?在12月10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商業創新大會上,歐芭(廈門)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歐芭)蔡藝卓分享了國產高端洗護品牌留住消費者的「獨門絕技」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品牌專屬定位的心得。歐芭(廈門)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藝卓作為國產洗護品牌,歐芭看中了國內洗護產品的中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