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節氣‖二十四節氣

2020-10-09 煙雨斜陽5853693210

首先要收藏好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以建月(農曆)二十四節氣順序:

正月建寅立春、雨水;二月建卯驚蟄、春分;三月建辰清明、穀雨;四月建巳立夏、小滿;五月建午芒種、夏至;六月建未小暑、大暑;七月建申立秋、處暑;八月建酉白露、秋分;九月建戌寒露、霜降;十月建亥立冬、小雪;十一月建子大雪、冬至;十二月建醜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在新曆中交節時間是有規律可查,以春夏秋冬四季順序:

春季:立春在2月3~5日間,雨水在2月18日~20日間,驚蟄在3月5日~7日間,春分在3月20日~22日間,清明在4月4日~6日間,穀雨在4月19日~21日間。

夏季:立夏在5月5日~7日間,小滿在5月20日~22日間,芒種在6月5日~7日間 ,夏至在6月21日~22日間,小暑在7月6日~8日間,大暑在7月22日~24日間。

秋季:立秋在8月7日~9日間,處暑在8月22日~24日間,白露在9月7日~9日間,秋分在9月22日~24日間,寒露在10月8日~9日間,霜降在10月23日~24日間。

冬季:立冬在11月7日~8日,小雪在11月22日~23日間,大雪在12月6日~8日間,冬至在12月21日~23日,小寒在1月5日~7日間,大寒在1月20日~21日間。

因此,四時之行,節氣之令,是春以生之,夏以長之,秋以蕭之,冬以藏之。春至夏至秋至冬,循環往復,天地萬物,四時五行,受陰陽二氣,化生萬物,寒來暑往,無窮無盡也。

在古代或者七八十年代,都知道每個的節氣會是在哪一天。因為每個節氣代表著農事,代表著收穫,種植業是屬於季節性的產物,錯過了節氣就會顆粒無收。比如稻穀是喜高溫而成穗秋而收之,小麥愛寒冬臘月,春而受氣結胎而豐收。

古人的每月耕作,就是以時令節氣而變化而變化,在不同的節氣就耕作不同的作物,或者生產不一樣的生活用品,只有緊跟季節變化而變化,才能保證生活的質量,豐衣足食。如《詩經·豳風·七月》就描寫了在不同季節辛勤勞動:「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月萑葦…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以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菽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掌握時令節氣,就是一年豐收的前奏曲。《七月》九月肅霜,十月滌場。也正是如此。新年伊始,在春寒如冰的寒風中,桃樹苞蕾,花開吐香,芬芳四溢,朵朵爭寵鬥豔。隨後千樹萬樹梨花帶雨而來,正是大地解封,萬木吐綠,春色撩人心弦的季節,就以節氣立春開啟了一年的希望。

同理,作為優秀的風水師來說,擇日選課、陰陽二宅的開山立向,一樣離不開節氣,節氣的到來代表著日月到山到向以及用事。比如乾山天帝立冬到山,立夏到向,太陽驚蟄到山,白露到向。小暑到丁,立冬到甲為三合照。立冬到甲>為六合照。三合、六合、天地合以及祿馬貴人是為吉格取用之準則。故!當然了,利用節氣,只是遵循自然規律而已。

圖文無關/煙雨斜陽拍攝

時令節氣主宰著天地萬物,風雲變幻雨露霜雪,寒氣溫溼燥熱。於八卦五行,乾坤抽爻變幻形成星辰宇宙,布百川河山榮枯,載節氣以行四時之運勢,配五行幹支於一體,以便知曉萬物生長生克相融合,保持生態平衡。

相關焦點

  • 品味二十四節氣
    一套為兒童講述二十四節氣的原創科普圖畫書《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給了我們準確的答案。隨著圖書市場興起的「繪本熱」,以及近期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這套童書自然受到了廣泛關注。它的難得之處在於,這是專家寫給孩子的書,讀後既有知識的獲益,更有故事的童趣。  在《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一書中,自然體悟、生活技藝、民俗歷史融貫一體,不露痕跡。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不僅僅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表記功能以及對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在弱化,人們對節氣的認知也逐漸淡薄。尤其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若不是公號的推送、朋友圈的「提醒」和家人的叮嚀,恐怕早已不記得節氣背後的寓意及習俗,對於節氣價值也認識不足。我們不再需要二十四節氣了嗎?
  • 二十四節氣順序 中國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每年除了傳統節日之外,還有二十四個節氣,那麼二十四個節氣有哪些呢?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按照順序排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圖大家好!從今天開始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說到二十四節氣,年齡稍長的可能會了解,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是很熟悉。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呢?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地球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氣候變化,這季節是怎樣形成的呢?遠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總結天文,氣象與農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奇門遁甲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時間:2017-08-08 12:5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1次。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中國二十四節氣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經開啟,一般在公曆2月3—5日交節;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二,該節氣標誌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一般在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三,該節氣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自古以來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一般在公曆3月5—6日交節。
  • 二十四節氣與北京城
    流傳廣泛的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用簡約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對24個節氣名稱一一進行了列舉。順天應時: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精神二十四節氣和現在通行的公曆一樣,都是太陽曆。但與公曆不同的是,它是太陽曆和物候歷的精妙結合。
  • 二十四節氣從哪裡來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丹霞源: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根據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氣候、物候特點經過長時期摸索總結出來的一種曆法二十四節氣分為三部分:氣候、物候、季節變化。季節變化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物候變化是小滿、芒種、驚蟄、清明,其它是反映氣候變化。這24個節氣並非都叫「節氣」,有單雙之別。
  •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暑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夏至先行區二十四節氣——芒種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滿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立夏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穀雨先行區二十四節氣——清明先行區二十四節氣——驚蟄先行區二十四節氣——雨水
  • 二十四節氣與物候
    在二十四節氣發明之前,我們的遠古祖先最初使用的是「物候歷」。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物候歷」被廣泛應用於漁獵活動和早期的農業生產之中。例如,在烏蘇里江沿岸生活的赫哲族人,捕大馬哈魚以秋天的「五花山」為標誌,捕產卵鯉魚以野玫瑰開花為標誌;居於雲南貢山的獨龍族人,以桃花期和布穀鳥求偶期為標誌來安排春耕春播活動,早熟小米在桃花將開時播種]晚熟小米和玉米在桃花盛開時下種,等等。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白露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處暑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立秋>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大暑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暑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夏至先行區二十四節氣——芒種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滿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立夏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穀雨先行區二十四節氣——清明
  •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處暑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立秋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大暑 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暑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夏至先行區二十四節氣——芒種先行區二十四節氣——小滿先行區二十四節氣——清明先行區二十四節氣——春分先行區二十四節氣——驚蟄先行區二十四節氣——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