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2020-12-02 閩南網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二十四節氣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差在1—2天之內。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裡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結束語:二十四節氣中,大部分是反映氣候的,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其他諸如驚蟄、清明、小滿、芒種等四個節氣,則是反映物候現象和農事活動的。

原標題:中國民俗文化解說: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都有著生動而富有美感的名稱,也都有著各自豐富獨特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最全的二十四節氣含義介紹。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詳解:立春是什麼意思?而溼暖的天氣也很容易招來感冒、頭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們在這個節氣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和相關的養生工作。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惑:驚蟄是什麼季節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 【知識】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為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含義吧!
  • 如何給老外介紹二十四節氣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如何給老外介紹二十四節氣呢?二十四節氣算是我們中國的一大特色。古時用來幫助耕種,現在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健康。這麼一個本土的玩意兒,老外要會說嗎?二十四節氣的英語是哪些呢?
  • 知識分享:二十四節氣如何命名?
    017■二十四節氣如何命名  中國傳統曆法中,有二十四個節氣。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專家眼中的二十四節氣
    提防表演化傾向,保持敬畏之心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自己的時間制度,講究天行有常,順天應時。它涉及觀念和實踐兩個層面,尤其強調人們在觀念上敬畏自然,按照自然規律指導實踐活動。隨著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逐漸加大,在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時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含義,更多地加強內功的鍛鍊,防止其出現表演化傾向。各農業社區依據節氣安排農業勞動,組織開展節令儀式和民俗活動,安排衣食住行等活動,因此,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在相關儀式中得到了保存、保護和傳承。
  • 二十四節氣解釋及由來
    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
  • 品味二十四節氣
    一套為兒童講述二十四節氣的原創科普圖畫書《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給了我們準確的答案。隨著圖書市場興起的「繪本熱」,以及近期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這套童書自然受到了廣泛關注。它的難得之處在於,這是專家寫給孩子的書,讀後既有知識的獲益,更有故事的童趣。  在《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一書中,自然體悟、生活技藝、民俗歷史融貫一體,不露痕跡。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的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 【漲知識】「二十四節氣」的科學價值
    從氣候學角度看,『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的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規律,凝聚了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觀點及方法。」周兵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把全年分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
    【科普】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產生的?    11月30日下午,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全世界火了一把。不過這不是它第一次徵服國際友人,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一直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對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對於它是怎麼產生的、有多少含義,卻未必清楚。
  • 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
    導語:24節氣中有四個節氣分別代表著四季的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中,立冬是冬季的開始。你知道立冬是什麼意思嗎?你了解立冬節氣的習俗嗎?立冬和另一個冬季節氣冬至有什麼不同?我們通過立冬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進行了解。
  •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時間:2017-08-08 12:5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1次。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小學生必備常識--《二十四節氣》
    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 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規律,得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根據所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實踐,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的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與物候
    在二十四節氣發明之前,我們的遠古祖先最初使用的是「物候歷」。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物候歷」被廣泛應用於漁獵活動和早期的農業生產之中。例如,在烏蘇里江沿岸生活的赫哲族人,捕大馬哈魚以秋天的「五花山」為標誌,捕產卵鯉魚以野玫瑰開花為標誌;居於雲南貢山的獨龍族人,以桃花期和布穀鳥求偶期為標誌來安排春耕春播活動,早熟小米在桃花將開時播種]晚熟小米和玉米在桃花盛開時下種,等等。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2020第19屆奇速英語夏令營詳細介紹春風不解意,三月桃花寄。時光輕輕推動春的門扉,喚醒了人間最美的時節——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