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絕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
吟誦著這首詩漫步在杜甫草堂,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時光荏苒,詩中的美景已不復存在,就像是泛黃的照片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陷於動亂之中,杜甫帶著全家開始逃難,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杜甫在成都的朋友極多,有尹裴冕、韋班、何邕、徐卿、韋續、蕭實和時任彭州刺史高適、成都尹嚴武、以及表弟王十五司馬等。杜甫得到了他們的全力資助,在百花潭北、萬裡橋邊營建一所草堂,杜甫從韋續處要來綿竹,從何邕處要來百餘株杞樹,從韋班處要來松樹,從徐知道處要來果樹,栽種在草堂四周,草堂用白茅蓋頂,經過兩三個月時間,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草堂真是環境優雅,景色宜人。
看著優美的草堂,杜甫詩性大發,作詩《堂成》。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楊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草堂依偎在錦江旁,榿林高密,風和雨暢,茂林修竹,鳳尾森森,飛鳥結群,新燕銜泥,碧波蕩漾,雞鳴鴨語,一派農家景象。
杜甫在草堂作的其他兩首《絕句》:
江畔獨步尋花: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春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寫秋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個在杜甫草堂有動畫模擬,很是形象。
杜甫在生活安定後,除了在草堂,他到成都周邊雲遊訪友。去青城山,到都江堰,"竹覆青城合,江從灌口來。"也到新津,遊覽新津寺,四安寺,北橋樓,修覺寺,"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留下了許多詩詞。
他懷念楊雄,司馬相如,諸葛亮這等英才。他的《蜀相》是千古傳頌的名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